春节习俗: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施行。
2017年,持续写作,只是一个持续进步0.001的记录,到年底再回头来看,我相信,一定会发现很多惊喜。
我去年刚开始重启写作技能时,的确有过阵痛,但是,痛苦时间明显比以往的时间要短,我发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持续践行不断持续,我反倒是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了,说明,我进步了。
我2017定的目标是持续写作365天,起初觉得,完成的痛苦指数应该非常高,但现在看来,我反倒一点不担心,因为我在过程中,根本就没时间关心痛不痛苦,我关心是否完成了,这就是持续践行的过程已经带给我的惊喜。
所以,我说得口都干了还在说的——你要先上路,只有在路上,才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1
开始行动去做,就是开始做,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没了,真没了,真的行动起来做一件事,就是完成一件事最重要的关键。
2
我们觉得做一件事,需要先准备资源,这是老师在学校里告诉我们的,我们总是在准备,于是,我们认为只要认真准备,就相当于能够完成一件事的80%了,工作后,大家更是习惯先准备,再做一件事,总觉得准备越充分,完成一件事就会越顺利。
可是,我们总也不能顺心,为什么准备了这么多,最好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这么多,要解决的难题一个也没有少,我们真心觉得累了。
说到累,我们更是不喜欢设置截止时间,因为我们觉得工作设置截止时间就罢了,自我成长也要设置,这样每天把自己逼得这么狠,太累了,我只要开始就是了,至于能否完成,只能看到底做到什么程度。
没有截止时间,更加没有衡量标准,我们因为觉得累,对过程就没有要求,对结果更是没有要求,主要由输出不就行了嘛,自我成长,不是享受成长的喜悦吗,怎么变成痛苦的又一次折磨呢?
于是,享受还可以升级,我们想获得自我成长的快感,那还我可以找人和我一起行动啊,我邀请,我推荐,我忽悠,反正,我要和别人一起行动,这样,还可以讨论新得,发泄痛苦,多好呀,每天开心的成长。
3
准备真的能帮助我们完成一件事吗?可以的。但是,效果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们往往说是在准备,实际上,要吗是拖延,要吗就是过度准备,反正,总是不开始,一直在准备。
这样的思维模式最大的害处就是,认为资源永远都有,机会任何时候都有。可真实的世界确实——资源永远不可能给够。
我们只有用好已有资源,避免过度准备,开始一件事,才能完成一件事,而完成一件事才是我们的目标,完成了目标才能获得快感,不是一直在准备,认为完成了80%,然后做一次就彻底完成了。
同样的,不设置截止时间,不设置检查标准,最后导致的结果都是半途而废。这样的例子数不甚数,办理健身卡减肥,去一两次就放弃了,看书,看着就觉得跟不上信息爆发的节奏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压力真的就是没有动力。我们没有设置截止日期,没有设置检查标准,大脑一下就开启了懒惰模式,最后耗费完了意志力,怎么可能再坚持下去。
正确的做法只有,也必须是设置截止时间,设置检查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用好现有的资源,不断优化过程,在截止日期前,保持适当的压力,才有可能达成目标,只有当目标不断被达成,才能收获快感,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做了截止日期还不够,需要设置效果坚持机制,没有检查机制,最后一定只是为了看数量,不看质量。
就算刚开始没有想到很好的标准,或者自认为标准很low,都没有关系,效果也可以是在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标准要求的。谁都不可能一次性达标,就像谁都不会一夜暴富一样,就算有一小部分人,但那都是很小的概率。
比如,跑步,如果是几十年都没有跑过步了,达标效果的标准应该设定为先能坚持连续跑上5公里,当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再提高要求。哪怕在截止日期前没有完全达到,至少对自身的状态,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预估,通过不断调校,下次就能更好的达标。
至于要不要找同伴,我个人认为,能在出发前找到固然好,但是,也要警惕同伴的反向影响,有可能你的空闲时间和同伴基本上都是冲突的,或者只有很少的部分重叠,这样,还是可以自己出发,再寻找时间差不多的同伴,就算最后没有,也开始了前行,而不是,停止不前,把找战友变成了不开始的借口。
总结一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开始行动,就这样。
持续践行
关于今天提到的重构这个概念,我还会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什么要重构?什么时候重构?如何重构?是不是每个概念或方法论,甚至价值观都需要重构?重构有哪些局限性?解码和重构有哪些重要区别?重构如何和践行联系起来?......
持续赚钱,也是一种修行。不要以为持续践行,是单一的维度,如果连怎么赚钱,怎么花钱,都能很好的想清楚,那么,持续赚钱本身就是一种更好的持续践行。
谈钱没有什么好罪恶的,钱是好东西,至少它给了我们一种反馈,我们知道我们的价值几何,就算现在的自我价值有可能被低估,或者被高估,我们都能通过不断反修正这个差异,所谓,金子总会发光,其实还需要我们自己先变成金子才有发光的可能。
行动,就是看上去觉得最简单,实际上最难衡量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行动就是去做,到底如何去做,用什么办法,对象是什么,遇见挫折如何调整自己,我们很少想,简单不是容易,而我们却常常这样等同两者。
持续践行,我很早以前以为自己一直在做,通过很多年才明白,进展之所以缓慢,就是没有明白深层的解码与细化任务的重要性,我们以为知道道理就够了,其实,差很远很远。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