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教程(第五版)
主编:傅德岷 重庆大学出版社
拓展书:《文心雕龙》刘勰、《闲情偶记》李渔、《漫谈说理文》朱光潜、《和青年作家谈话》高尔基、《谈修改文章》何其芳、《故都的秋》郁达夫、《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荒原》托马斯·艾略特
绪论
1.1 写作及其规律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诸子群雄的主要著作:
记言:《论语》《孟子》
记事:《左传》、《国语》、《战国策》
论说:《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写作的规律:“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即写作的基本功:①在由“物”到“意”的转化中,作者须具备观察、感受、分析、提炼的能力;②在由“意”到“文”的转化中,作者须具选材、剪裁、定体、谋篇、选技、用笔(遣词、造句)的能力。
1.2 写作与人生
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①表达对生活的认知和对美的感受。如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生随笔》
②人生轨迹的记录。如鲁迅的《朝花夕拾》、罗曼·罗兰的《内心的旅程》
③抒发情怀,寄托憧憬。
1.3 写作与现代社会
写作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①写作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手段
②写作的宣传教育的工具
③写作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措施
1.4 作者的写作素养
①树立明确的写作目的
“假如胸中没有一颗真心,就不能为广大群众写作。”——海涅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沈德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文章是人的思想的直接反映,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透影。写作是一项社会活动,作者必须树立明确的目的,不写无病呻吟之文。
②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
文章是作者认识、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作者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③增强现代意识
主体意识: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识和肯定
忧患意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学意识:正确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即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平等民主的社会观
④加强写作实践
“写作的人像画家不应该停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果戈里《致契诃夫》
文章是写出来的!写,就是苦练,就是实践!多写,才能顺畅地表情达意;多写,才会明白文章之“利病”;多写,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纯熟美妙;多写,才能去“常语滞义”,获得新鲜的思想,做到“手之所至,随意生态。”
上编 写作基础理论
一、储材与选材
1.1 材料的意义和种类
材料有素材和题材之分。
材料的意义:
①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内容充实、为世所用的文章。②材料是主题的支柱。观点需要材料的支撑才能站立起来,没有材料,也就没有观点,也就没有主题。
③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材料的种类:
①直接材料。作者的亲身经历,或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它最实在,最易打动人。
②间接材料。通过阅读及其他方式获得材料,突破时空的限制。
③发展材料。在直接才来哦、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带有极大的创造性。
1.2 储材的途径与方式
储材的途径:
①观察与感受。
②调查与采访
③博览与精读
④广闻博见
储材的方式:
①观察记录。有扼要式和素描式两种写法。
②生活札记
③调查和采访笔记。要做到全和真。
④读书笔记。常见的几种做法:标记式、评点式、摘录式、索引式、心得式。
⑤报刊剪辑。注意剪贴整齐,注明资料来源(报刊名称、出版日期、作者姓名等),适当地加上标题或批语,再分类编号,装订成册。
⑥资料卡片。方法是每一段资料上加上题目,指出这个资料属于什么问题;抄录的问题要i有所选择,选取能说明关键性问题的资料;写清楚材料的来源:书名、作者、事件发生的实践等。
1.3 鉴别材料的方法
鉴别材料的真假:
①材料能否反映生活面貌的真实
②材料能否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注意区别两种情况:一是表象虚假,本质真实;二是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③鉴别材料的大与小
④鉴别材料的奇与平
⑤鉴别材料的鲜与腐
1.4 选材的原则与要求
选材的原则:
①以一当十,以严为佳
②考虑文体,熟悉材料
③去粗取精,服从主题
选材的要求:
①真实
②典型
③新颖
二、确立中心与提炼主题
2.1 中心与主题的地位
中心与主题是指体现文章意图、宗旨、目的的某种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意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在文章中起着支配和决定的作用。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态度和倾向。它1.决定材料的取舍;2.决定结构的措置;3、决定语言的遣用。
2.2 确立中心的方法
中心的特点:
①客观性
②主观性
③可行性
中心的确立:
①从写作意图出发,确立中心
②从材料出发,挖掘深意,确立中心
③从人民的意志、愿望出发,确立中心
确立中心的要求:
①正确
②单一
③鲜明
2.3 主题的孕育与提炼
任何作品的主题,都是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孕育成型的,离开了材料就无法获得主题。
主题的提炼:
①对材料进行研究,提炼出本质特征
对于事件,应从意义上发掘;对于景物,应从情意上深入;对于情感,应从感染力上开掘;对于道理,应从规律上开掘。
②根据材料特点,选取出提炼主题的最佳角度
③提炼主题要考虑时代性
2.4 确立主题的要求
①深刻。主题深刻,是在主题正确的基础上的深层次要求。
②集中。主题集中,指主题单纯、单一,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贯穿全篇。
③新颖。主题新颖,指主题见解独特,使人耳目一新。
④含蓄。含蓄不是含糊,含蓄是一种留白,能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通过作品去领悟、体会、启迪。
2.5 审题与标题
审题:
①确定文章材料的取舍
②确定文章的中心与主题
③确定文章的体裁
④确定文章的语言、技法
标题:
制作标题的要求:确切、简洁、醒目
三、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
3.1 思路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标题、正文、尾署
外在结构(形式)
段落与段落的联系
1.开头、主体、结尾
文章系统宏观结构设计、构思
2.主体内部的层次
内在结构(内容)
3.段落
微观结构表达
4.过渡和照应
思路和结构的辩证关系:
①思路是结构的基础,是作者安排文章内容和形式的依据
②结构是作者的思路在文章外部形态方面的体现
③文章的结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者的思路
3.2 理清思路的步骤
①讲求顺序。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次序地开展思维。
②区分材料的主次
③主义逻辑关系
④编列写作提纲
3.3 结构的具体内容
①层次和段落。层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单位,是反映文章结构的具有等级、次序性的概念。段落有一般段落、特殊段落、为追求修辞效果而设计的强调段和过渡段等,
②线索。以人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以逻辑关系为线索。
③过渡和照应。
过渡:1.文章内容转换时,一般需要过渡;2.表达方式、表现方法改变常常需要过渡;3.在议论文中,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照应:1.开头和结尾相照应;2.内容和标题相照应;3.行文中相互照应。
④开头和结尾。
开头:写好开头应做到:一要服从主题需要,与下文衔接自然;二要新颖生动,富有吸引力;三要言简意赅,凝练明快;四要服从文章的题材要求。常见的开头方式有: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2.概括全文主要内容;3.交待写作背景和目的;4.环境描写开头;5.介绍对象开头;6.引述故事、名言等开头。
结尾:结尾应做到有力地深化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常见结尾方法:1.总结全文;2.提出希望,发出号召;3.自然收束;4.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3.4 结构的几种类型
①时间结构
②空间结构
③时空交织结构
④心理结构
⑤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有:1.并列式;2.递进式;3.因果式;4.对比式;5.总分式;6.综合型结构
3.5 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②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③适应文体特点
四、表达技巧的选用
4.1 常用表达技巧
①叙述。叙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②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④议论。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的类型:立论和驳论。论证的方法:直接论证(引证、例证)、分析论证(对比论证、反证)、推理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申论证、归谬法)。
⑤说明。说明三要素:客观、科学、简明。说明的方法: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引用说明。
4.2 辩证表达技巧
①动静法。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对调、动静相交。
②虚实法。1.虚实融和,以虚显实;2.虚实交融,以实显虚;3.虚实相映
③庄谐法。通过幽默诙谐的艺术方式表达出庄重严肃的思想内容。
④点面法。
4.3 现代表达技巧
①象征
②意识流
③蒙太奇
④荒诞
五、语言素养与语言表达
5.1 写作语言的信息符号
5.2 提高语言素养
5.3 反复锤炼语言
5.4 学习语言的途径
六、修改与润饰
6.1 修改与润饰的意义
6.2 修改与润饰的范围
6.3 修改与润饰的方法
6.4文面要求与修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