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武侠,所以又要说道武功。一套武功并非招招强硬就好,为了最后的胜利,有进攻也得有防御,有实招还得有虚招。文章亦是如此,语句有轻有重,才能达到最终的高潮迭起。
一般来说,同一事物、同一内容或是同一意思,在语言表达上,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但它们的语意的轻重强弱却有着鲜明的差别。比如:
他人很好。
他人不坏。
前者是肯定句;后者是否定句。但稍一比较便不难发现,前者语意鲜明,语气坚决,直截了当;后者语意含蓄,语气较弱,委婉曲折。
但在写作中,人们往往并不满足于肯定句的表达效果,而采用多变的否定句形式来表达语言的效果。
1.用肯定和否定相衬相迭。例如:
祖国的发展都是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决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
此句前一分句为肯定形式,后一分句为否定形式,使得句意表达更加明确,语气更加强烈,读者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2.用单重否定增强语意效果。例如:
四面都有人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并不看见牧童。
在这里,我常常迷路,在万分荒远的地方,我几乎碰不到什么人。
上述两例都使用了单重否定的形式。比起肯定句来,似乎语意有些轻弱。但如果把它同肯定句并用,用否定来反衬肯定,或用肯定来反衬否定,那么语意表达就会更鲜明、准确和生动。上述两例正是体现了这种表达效果。
3.用双重否定来增强语气效果。这是我们常说的“否定之否定即为肯定”,其表达出的肯定语气要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加强烈。例如: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在实际语言中,很多双重否定已变成了一些固定句式:没有……不,不……不;不能否认、不能不说。比如:
世界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古今中外,任何一场真正的革命,没有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4.用“肯定+否定+肯定”来层层深入。我们在写作或演讲中,如能恰当用好这种句式,就会使语意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例如: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再如:
我在凯哥声里来到了朝鲜,我又看到了这里的人民,这里山水,多明丽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岗都披着红毯的壮丽的国土。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肯定+否定+肯定”的句式,比较适宜在一个句段中使用,既可以用于表达叙述,又可以用于表达描写,还可以表达抒情、议论或说明,关键是要使用得当。
剑招勤练,方可挥洒自如;文章多写,才能得心应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