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而言,在电子阅读和互联网的浪潮下,开一家书店却实是有些英雄气概的味道。
在读《岛上书店》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有这样的情景,如果我有一家书店,我会像AJ一样,每天跑步去店里工作吗?会像玛雅一样,早晨和书本书签打招呼吗?会去慢慢体会每个顾客都是有故事的人吗?这是你想要生活吗?确实是有些理想的感觉。
《岛上书店》这本书在春节期间断断续续分三次读完了,买的时候,是为了凑单…因为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只能倾向于去买大家都买的,一定不会太失望。读之前没有任何剧透,说这是什么样的书。慢慢读,慢慢体会里面温暖的故事。最后体会书本封面那句话“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在决定放弃一些消磨时间的娱乐视频的时候,给自己找了很多有营养的视频,可以没事的时候刷一刷。以前从来没有看过高晓松相关的东西,看了最近一期的“晓松奇谈”,他说自己在16年开办了一个杂书馆,里面近百万的藏书,是个人私人公益图书馆,不禁让我唏嘘,世界上总有人去做了你想做的事。也许电子书会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但是总会愿意坚持读书的人,会把这个习惯坚持。我们在欢迎新事物的时候,总会唏嘘旧时物的远去。但这并不代表像读纸质书,写毛笔字这样的事情,变成一部分人的爱好,更加精致的传承下去。
Liberia
附杂书馆序
雜書舘序
高晓松
乙未十月,止于大雪,客机折戟埃及,平民溅血巴黎。天地不仁,举世惶惶。居庙堂者全无庙算,处江湖者粪土江山。或曰大限将至,争诵末世遗文。
同月,于京郊,于天之角,大藏家献书百万,变藏经楼为图书馆。请余为首任馆长。
余年少时,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读书破万卷惟阅后即焚,云游数十国而居无定所。卖琴棋书画媚众,弄雕虫小技营生。及至不惑,识大藏家,乃知浮华浪掷如当下,仍有大隐于市,不坠青云之志。观其藏,洋洋数十万民间之宝卷、杂志、鼓书、杂字、书信、教材;浩浩数百年华夏之信仰、民生、娱乐、改良、革命、沉沦。于官修机器人正史之外,别有一番呼吸与血肉。历史于此不再顾影自怜,反生出一派悲天悯人。
于是与大藏家议,将此书馆命名为:雜書舘。
馆长曰: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