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梁晓声先生的《我绝望得不想活》,总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再次读到他在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被一个警察把书收走时,他心中难过与绝望不断涌现,我的心也依然会刺痛;而后母亲陪伴他去向警察要回小人书却被人家漠视,而母亲却用自己的方法应对,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我又不禁在心痛之余油然而生出一份敬意。
经济困难时期,我也经历过,庆幸只是被“困难”这个尾巴扫过,但回想起来,依然心中百味杂陈。
我也是个迷书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爱读书的“小迷妹”。六七岁的年纪,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但我偏偏还喜欢看书。
我喜欢看书,主要是受到了小姨影响。我与小姨的感情自我出生就奠定了。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个大两岁的姐姐。当年,母亲生下我时,外婆得知又生了个女孩,生怕母亲受委屈,于是让十三岁的小姨带路,用一双裹成弓形的小脚,从攸县皇图岭走到了醴陵清水江,三十多里的路程花了她们整整一天的时间,且两只小弓足走得血肉模糊,小姨累得走在路上都想打瞌睡。
也许外婆和小姨的到来,真的为我带来了福音。我在家中不但没受冷遇,反而倍受宠爱,特别是爷爷,本也是个重男轻女的主,我上面有两个堂哥还有堂姐和我姐,对待他们四个人,爷爷的态度截然不同,堂哥们可以向爷爷提各种要求,爷爷基本都会满足;可堂姐和姐姐,基本不入爷爷的法眼;但偏偏我的出生,让爷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似乎他格外疼我。这也为我日后能在他这儿拿到买书的钱奠定了基础。
小姨高中毕业时恰逢文革,没有机会考大学,后来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在我六七岁时,她给了我几本《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也开启了我爱看书的大门。
可困难的家庭,贫穷的生活,哪里还谈得上花钱买书。
还好,我的父亲是个理发师。在计划经济时代,理发师要上门服务,因此,父亲也是每天早出晚归,却可以接触到各色人等,这也给他为我找书提供了方便。
父亲身体弱,单单瘦瘦,皮肤白净,像个文弱书生,干不了重体力活,因而,闲散时光父亲也爱看书,虽因家贫没读多少书,但也不影响他爱看书。最令我难忘的是每年冬天,天冷之时,一家人围着火搪烤着火,这个时候最惬意的就是父亲给我们讲《薛仁贵东征》、《隋唐演义》等等故事。有时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听,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让我幼小的心向往之。
看到我如此喜欢书,父亲在外理发时,只要看到别人家有书,他一个腼腆之人,此时也会想法借来给我看。于是《三国演义》、巜西游记》等等小人书绘画本我都有幸目睹,当然,那时是不宜大肆宣扬的,不过,我的家乡好在相对偏僻落后,文革的影响不是太明显。
我看书的速度很快,于是没书可借时就想着去买。
可买书是需要钱的。
那时,父亲理发除了包干的固定之人,有时也能碰上在外工作回乡休假的人,他们不在父亲包干的人员之内,于是,他们理一次发会给一两毛钱给父亲。这样的机会基本上一周有那么一两次。
父亲兜里有几毛钱,回家后便会偷偷塞给我,让我去买小人书,而有时母亲却等钱去买盐。
当母亲看到我有书看时,便问我书是哪来的,第一次我不知这一问的后果,便坦然说是用父亲给的钱买来的。没想到为此母亲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吵到我心惊胆战,我只听到母亲责骂父亲:你就惯着她吧,看以后惯成啥样,不食人间烟火了,我们都跟着不吃油盐吗?
一度我还怨恨我母亲,甚至怀疑自己不是母亲亲生的。于是也会故意去气她,甚至去向外婆告状,而外婆总会摸着我的头,说着母亲的不易。她说母亲心地善良、肯帮助别人,又怎么会不喜欢我呢。
不过无论外婆怎么说,我依然对母亲心存芥蒂,书照样去买,只不过买来书后会躲着母亲看。
很久没听到父母吵架,我还以为母亲再也没有发现我买书了。直到后来,从小姨嘴里知道,母亲也知道喜欢看书是个好习惯,只不过家中人员的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作为当家人,怎么会不难过?跟父亲吵架也不是针对我,只是我一个小孩子不懂人间疾苦罢了。
稍稍长大之后,我对母亲感到很愧疚,走近母亲身边,走进母亲的内心,才发觉母亲之与旁人的不同和伟大。
我的母亲虽比不上梁先生的母亲,但她同样值得我尊敬!她嫁给我的父亲,实际就是嫁给了困难,父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加上后来又出了一场事故,身体更加羸弱,所以,撑起我们家的全靠母亲一个人、一双手。可她总是咬牙坚持,当手提不起时用肩挑,肩挑不动时用背扛,背扛不了时就用整个身心支撑起这个家。她生个女儿身,却活成了男人样。
俗话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是的,我的母亲就是个刚强的人。虽然生活困难重重,但她总会微笑面对。当然她的言传身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
后来,我也心疼母亲,不再接受父亲给的零花钱。可看到商店里橱柜中摆放着的小人书,我还是流连忘返,隔着玻璃看个好半天。
那时爷爷也看出来我喜欢看书了,他耳朵背,总是听不清别人说的话,但自从知道我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时,他就会给我一点奖励。
那时大姑在云南河口支边,偶尔会寄点钱给爷爷,爷爷从银行取回钱后先用一方手帕包好,再裹上一层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在随身衣服的口袋里。而我的奖励便是这个包裹里的纸币。每次只要我一张囗,他便笑说:“啊,要钱呀?好,给,给你钱去买书。”
其实,很多次我只是喊喊他,并未说“要钱”,可小孩子嘛,有钱谁不想要呢?
于是,我又可以买小人书了。
这之后,我也拥有了一木箱子小人书,只是没有梁晓声先生那样的商业头脑,不知拿出去出租,不过还是会与爱书的小朋友分享。
到了一九七八年那一年,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离世了,父亲不久后也出了意外,家中为给父亲治病,债台高筑,此后几年,阴云一直压着我们家,我也不再奢望能有钱买书了。
直到包产到户,家中局面才有所改变。
而我便在父母和姐姐弟弟的照顾下上高中入大学,成为了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回想起我的人生路,感慨确实良多。但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书,一直是我最忠实的伴侣。
因为有书相伴,逆境时我不曾有过“绝望得不想活”的念头,反而是再怎么样遇到挫折依然心有寄托。
感恩生活,苦难的生活让我变得坚强;感恩遇见,遇见生命中的贵人,让我在苦难中感受到温暖;感恩书籍,让我在物质生活贫瘠中内心丰盈!
作者简介:陈曦,攸县作协会员。喜欢旅游和阅读,一直认为,旅游,是在行走中阅读人生这本无字之书,开阔眼界;阅读,则是在文字的国度里品味生活,增长见识。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偶有作品发表在《株洲日报》和巜攸河文韵》及《文艺窗》。
电话:18670838506
红网主编何平点评:
《岁月如歌》是作者回忆童年时期和家人在一起生活时艰难却是幸福的时光的一篇散文,尽管农村经济困难,爷爷、父亲总是想办法给钱买书,这给爱书的孩子带来了读书的兴趣,打好了文学基础。这样就有了后来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从而顺利考上大学,成为了优秀人民教师的成果。
往事如烟风卷去,
真情独醉沁心河。春花秋月虽佳梦,苦辣酸甜也是歌。在人生之路上,有逆境也有坦途。有艰难也有幸福。我们从文中看到作者是幸运的,她更多的是坦途和幸福。这当然也与作者懂得感恩,知足常乐,用读书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有密切联系,从而把自己人生的岁月过得如诗如画,如乐如歌。为作者的好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