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我们在工作之余,都在孜孜不倦地谈着记忆当中孩提时的年味。看着人们谈起过年时的心情时而澎湃时而叹息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心中对昔日年味有着浓郁的留恋,仿佛也听到了家中父母亲期盼我们归来的呼唤声。
记忆当中,80年代的时候,过年的方式是根据传统风俗循序渐进而过的。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祀灶王爷。
腊月二十四;“扫除日”禅尘扫房。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腊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杀猪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贡。
腊月三十;吃年夜饭。
年末守夜,年初一收红包。年初二拜年。那时候,我们把“过年”过的是有滋有味的。
而今,我们的生活条件是明显改善了。我们生活在各种格局,干净整洁的商品房内,可是已经无灶可祭,无磨可磨,也无猪可杀了,缺少了这些风俗,让渐渐淡漠的年味显得更加冷清了。而让我们更沮丧的是,有的家庭,因为儿女在外工作或经商,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连一家人都不能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记忆当中,那时候,我们的长辈都走不出村子,不管原因是舍不得故土也好,还是没有更好的去处也好,他们都心甘情愿地偏安一偶,过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给自足的生活。就算走出这个村,也跑不远,能带上几个有胆识的村民去温州和杭州混混就算不错了。年底放假了,他们都赶回来过年,给父母亲带上礼物和给孩子们包好的压岁钱。
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走的越来越远了,走出浙江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野心了,更多的人踏上了移民海外的潮流离开了祖国。我们离故土和不愿离开故乡的父母亲们也越来越远了。
现在回不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们难以抉择的一个问题。搁下距离远来回颠簸不容易不说,时间成了我们最尴尬的问题。一共放几天假期,来回一趟在飞机上就花掉2天的时间。而且如今国内的消费水平使我们看起来很风光,几万一平方的房子照买不误。其实一大部分的人,生活还是很拮据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进过精打细算才能维持日常开销。
现在我们的年夜饭都安排在豪华的酒店里,吃着各种色香味具全可口的美食,酒店内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看似很热闹,可是我们的年味已经越来越冷淡了。
餐桌上添加了几位可爱的小新人,却也少了几位因工作繁忙或距离过远而缺席的亲人,老人家总觉得菜不合口味。每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就特别怀念故乡里外公家的大圆桌,桌上那充满年味的几道菜。
特别是那道与故乡紧紧相连的菜肴,见菜如逢故人一般的手撕扣肉,又叫铺蹄肉。在家乡这是一道大菜,工序复杂,在年夜饭的菜桌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无论是猪皮还是瘦肉,色泽红润,脆烂香嫩,是一道名不虚传的绝伦美味。由于本人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只能简单的陈述一下这道菜的做法。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们家乡在年夜饭中的年味。
1:将清洗赶紧的瘦肉切成均匀的大块,加料酒和生姜煮至30分钟左右。需要一块和碗口一样大的猪皮,放置锅中和瘦肉一起煮。
2:等肉冷却后不烫手后将肉用手撕成小条状,越碎入味越好。
3:在撕碎的瘦肉加入喜爱的调料,拌至均匀。
4:把猪皮的正面摊在碗中,然后把拌好的猪肉到入碗中摁实。
5:用另一个碗扣在摁实猪肉的碗上,在翻转过来(就是把原本猪皮朝下的翻至朝上)。
6:这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以上工序都要在手清洗干净的条件下操作。
第二道菜是红烧田鱼,这是一道最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特色菜。它与家乡如影随形,在全球,能把鱼养在稻田中,并且获得“中国田鱼村”的称号也只有我们家乡了。在年夜饭的桌上,这道菜不可或缺。在大年三十晚上,餐桌上摆一条红色的田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大吉大利。田鱼的烧法和鲫鱼一样,异曲同工,只不过菜名不一样而已。但是口感有天壤之别,田鱼通体鲜红,肉嫩可口,连鱼鳞都柔软可食。
那时候的年夜饭,吃饭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分离后的一次大团聚。在一起做菜时,亲人们有说有笑感情上的一次交流。隔着窗户,家人传出一片片欢声笑语,和喜气洋洋的气象,这才是老人们最希望的年味,也是我们最怀念的年味。
而如今的我们,带上钱包在酒店订一桌自认为气派十分的菜,拉着老人去一个他感觉很陌生的地方,餐桌上时不时的来几个陌生人,感情上的交流也变成了相互吹嘘。
我们把所有的过年风俗都省略了,过年还有年味吗?年味能不变吗?在酒店订一桌年夜饭,那不叫过年,那叫换个地方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