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进入到“三根支柱”的第一根,叫作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我每次一说无条件的爱,就会有很多家长站出来说,那可不行,把孩子惯坏了怎么办?无条件的爱不意味着溺爱,反过来说,溺爱其实等同于不爱。
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被父母溺爱,这代表他做什么都行,想打谁就打谁、想骂谁就骂谁,孩子吸毒都不管你。这种情况之下,这个孩子其实内心会觉得非常恐慌,原因就是他不知道边界在哪儿,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好像不那么受欢迎,有些地方可能也不对,我都犯了这么大的问题了,但是我家里人都好像不在意。这种状况之下,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在暴力的家庭里边长大的孩子的不安全感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经常看新闻,你会看到,有的明星吸毒,然后大家就采访说他们家的教育是什么情况?他们家是从小到大地打,一直打。然后,另外一个明星,他们家溺爱,一直溺爱成这样,也吸毒。打和溺爱为什么是一个效果?在教育的原理当中,早就有了,无论是暴力,还是溺爱,导致的结果都是孩子完全没有安全感,他觉得没有人爱他。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无条件的爱是溺爱,无条件的爱是一个很高级的爱。
我经常问我们的这些学员,我说,你们爱你们的孩子有条件吗?大家说没有,我们没有条件。我说,孩子成绩不好,你还爱他吗?有的人犹豫了,说:会,应该还会。我说,你的孩子把人揍了,你还爱他吗?揍人也得爱吧!我说,你还会进监狱给他送饭吗?当然送。我们看起来对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爱,就算他做了错事,我们依然会爱他,这个并没有错。
但是,我们表达出来的是无条件的爱,我们经常跟孩子说出来的是无条件的爱吗?你去问问你的孩子,爸爸妈妈是无条件地爱你吗?这答案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有没有跟孩子讲过:“你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你再这样就把你送人了!”“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我们都不喜欢不听话的小孩。”所有的这些话当中,都充满了条件。
我有一次,在机场里边看到很温馨的一幕,夫妻俩拉着一个大概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大概两三岁的样子,在那儿走,然后小孩子很可爱,就是拿脚踢他的爸爸,一边走路,一边踢他的爸爸,然后他妈妈在旁边,妈妈也没生气,爸爸也没生气。
然后,妈妈就说:你再这样,爸爸不爱你。你看到吗?哪怕父母没生气,父母都会用爱和不爱来威胁孩子。这种话在我们家是绝对不会说的,我会跟我家里的老人,跟我太太,跟所有的人,包括跟保姆都讲清楚,绝对不能够拿“爱不爱孩子”来开玩笑。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爸爸妈妈永远爱你,这件事是不会被挑战的。你放心!你可以做错事,你做错事了,我们可以改变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说,你如果不做我就不爱你。
停止威胁和交换
这一讲,我们的主题是关于无条件的爱,三根支柱的第一个工具。
首先,我们要学会停止威胁和交换。很多父母习惯于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来跟孩子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呢?方便!因为只要你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就能搞定他。
这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你走在王府井的大街上,你站那儿不出10分钟,你就能看到一个妈妈在前面气哼哼地走了,后边的孩子追着,妈妈就说:“我不是你妈妈!”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她用不要你了来做威胁。
我有一次坐地铁,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胖墩10岁左右,然后上了地铁,搂着他妈妈的腰很可爱,抬头说:妈妈,我今天乖吗?然后,他妈拉着扶手说:还可以。你今天挺乖的。然后孩子说的第二句话给我吓坏了,孩子说,你今天能不打我吗?然后妈妈很淡定,妈妈说:可以,今天可以不打你,明天你要不听话,我照样揍你。然后,那小孩就这么笑,然后两个人一路走。
各位你能理解,妈妈在地铁里边,当着那么多的人,说这样的话的时候的心情,你们能够理解吗?我就坐在旁边,我能够看得到妈妈的态度是得意,看我这孩子多听话,你看我这孩子被我收拾成这样老老实实的,谁家的孩子像我们家孩子这么谄媚。她很高兴。而我眼中看到的是一出悲剧正在上演,这就是千百个家庭不断轮回的悲剧。
在孩子10岁以前,你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搞定他,大概只需要一分钟,很容易。只要你敢翻脸(大量的父母就是跟孩子翻脸),孩子就害怕,你不翻脸,他不害怕你,因为他不知道边界在哪儿。但是,10岁以前,你有多么容易地搞定他,在14岁以后,你就会收获一个多么惨痛的青春期。这就是因果循环。
我有个表妹管孩子特别凶,然后全家人都知道孩子怕她,这个孩子只要妈妈不在家,谁都不怕,把家里折腾得天翻地覆都可以,但是一听到他妈妈的车在门口停车熄火,准备进来,马上开始给他妈妈找拖鞋,然后进来端水问:妈妈,你累吗?
全家人把这当个乐子,全家人觉得说太好玩了,你看,等你妈回来收拾你,没有人觉得这是个问题。然后,妈妈也特别得意,妈妈说:“家里边总得有一个人能镇得住。”
我们在坊间会流传特别多错误的教育理念。“家里边总得有一个人能镇得住”,这一句就是非常典型。但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受伤最重的就是这个镇得住的人。因为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你别看他跟着你老老实实地在那儿,你让他干嘛,就干嘛,或者你威胁,他就干,但是他一刻不停地在跟你学东西。
孩子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要强几千倍,原来有一本书讲过,咱们每个人三岁以前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三岁以后的总和。全世界都知道中文最难学,假如我们在三岁以前,学会了语言,成年以后才开始学中文,你这辈子可能都学不会。
三岁以前的脑力大爆发,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了感情,养成了性格,他无时无刻地都在跟着父母学习待人处事的方法,学习处理矛盾的方法。所以,当一个妈妈在孩子面前展示出来的,如果是不听话,我就把你扔出去,我就关门,我就摔门。孩子到他14岁以后,他长大了,他也会跟你摔门,他离家出走,他威胁你,甚至他就轻轻地推你一把,你都受不了。你哭,你说,我儿子揍我。但是,小时候你是怎么揍他的,你都忘了吗?十八般武艺都是跟你学的呀。
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很对: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错,你认为问题在哪儿,大概率是原件。你不会怀疑是复印过程出了问题,应该是原件出了问题。
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看到一个孩子的表现,就能够想象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他的父母在家里边跟他是怎么互动的。所以,带孩子去参加社交活动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你平常在生活当中,可以把自己装扮得非常跟绅士一样,或者非常淑女,但是带你的孩子出来溜一圈,你就立刻会知道这家里边是怎么互动的。
交换破坏无条件的爱
很多爸爸在家里边保持权威,孩子出来的表现就是紧张、萎缩,就是缩,再缩到人的后边,不敢说话或者是没规矩,两种极端的表现都有可能。孩子的表现越极端,证明家里有人脾气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停止、交换和威胁。
我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让我觉得,似乎父亲用交换的手段会多一些,然后妈妈用威胁的手段会多一些。这里边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只是我个人的判断。这可能和男女的差异有关系。
妈妈一没办法就说,我不管你了,我让你爸回来收拾你,或者妈妈抓狂、发飙,然后大声吼他。其实,一个家里边声音最大的人是最没有权威的人,妈妈吼孩子的声音越大,在家里的权威就越小,从而导致权威度不断地下降。父亲因为手里掌管着很多资源,所以遇到问题就交换。你想买双鞋,那你得给我做点啥?或者最重要的不是给我做点事,而是你成绩又考多少。
很多孩子最烦父母的是什么?无论跟父母说什么话,到最后都是成绩,到最后落实的就是你今年考第几?好了,你想想看,孩子想旅游,你说,今年我带你去旅游,条件是你给我进前10名以上,结果到了年底拿回来成绩单一看,就这成绩,还想旅游。取消。当父亲取消旅游的这一刻,孩子立刻就能够理解父母爱的是谁了,别跟我说无条件地爱,爱的根本不是我,你爱的是我们班的学霸,你爱的是成绩。
当这种无条件的爱被破坏了以后,后果是这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会情绪大爆发,然后,有一天他会突然讲:你们从来都不关心我,你们从来都不爱我。电视剧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我相信,家家户户也都演过这样的戏。
当这样的话说出来之后,很多父母是震惊的,父母说,我们怎么可能会不爱你,我们所有的心思都在你身上。但是孩子并没有说谎,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过无条件的爱,他所感受到的,是你让我干任何事都有一个附加条件。这就是交换的恶果。
威胁让孩子丧失生命力
如果用威胁的方法,那就更糟糕了,我所做的所有的事都不是我乐意这样做,而是我被逼就范的,我要不这样做,我妈就抓狂了,我妈就发疯了。
有很多孩子到了高三,认真努力地学习,你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想让我妈妈伤心。你看,妈妈可以用让自己难过、让自己伤心、让自己抓狂,类似于这样的行为来绑架和勒索孩子。结果是孩子可能会就范,因为咱们的孩子很爱父母,但是孩子就算是就范了,他并不爱学习那件事本身,他并不享受学习的过程,他只是成为了为你夺得一面锦旗,夺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工具。所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工具,他没觉得自己是个人,他的生命力建立不起来。
当你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他要爱自己,他要爱学习,他要爱那些知识,爱社会。让孩子感受到:有一群人爱我是没有条件的,我就算做错了事,我也敢跟我的父母分享,因为他们会包容我,然后他会跟我一块来解决问题,这才是给孩子内心当中注入生命力和能量的最重要的步骤。所以,停止威胁和交换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主题。
五种常见的错误教养
我们在生活当中,有五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我不希望大家对号入座,但是不可避免,一定会讲到某些人的痛点。
第一个叫作控制。当一个孩子抓狂,他躺在地上大叫的时候,父母用控制:我数三声,1,2,3,这是控制型。第二种方式,贿赂。贿赂型的特点就是你别哭了,爸爸给你买个糖,咱看电影,那骑自行车,你看行吗?第三种,放任。哭,没事让他哭,小孩子哭一哭对身体好,来,咱打麻将,别管他。
这是家庭当中最常见的三种管理孩子的模型,分别会有什么恶果呢?
控制型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我说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别人,如果他从小被控制型人格的人掌控,他长大以后学会的方法就是控制别人,所以他控制欲很强,不会幸福。第二种状况,被控制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懦弱,他丧失了自己的动力,他凡事都听别人,这是控制型的结果。
贿赂型最大的问题是,人不可能这一辈子永远被贿赂,所以,当这个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找到一个外在东西来满足他的时候,他这辈子不会幸福,因为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想,谁给我什么条件,有什么东西作为回报?他找不到这件事本身的乐趣,而只能够看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它跟整个世界都是一种交换的关系。所以,他不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幸福,外在的物质、名誉地位可以给他带来短暂的刺激,但是他找不到内心的意义、价值归属感,所以他找不到幸福。
如果是放任,不要管他,咱们打麻将别理他这种,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会极其缺乏安全感,因为他做事没人理,他都已经那样了,他已经抓狂了,躺在地上哭了,全家人还在打麻将不管他。一个放任型的孩子长大了容易有成瘾型人格。
这个词来自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果你想要了解个中原委,可以去把那本书读一下。成瘾型人格是他打起游戏来没完,他听摇滚乐没完。喜欢打游戏没问题,喜欢摇滚乐没问题,别没完啊,一旦没完,就是成瘾型人格。
我做过一个调查,我问所有身边喜欢抽烟的这些人,如果他抽烟,听我讲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能戒掉,这还好,很多人都能戒掉。但是,有些人听那书听了好多遍,就是戒不掉。然后我就问他,你跟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基本上的回应就是从小被揍。这很神秘,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自己的父亲经常揍,他长大了以后抽烟的概率会很高。因为依赖。他需要有一个东西给他带来支撑,他没有从父亲得到足够的支持,所以他就会依赖烟、依赖酒,依赖毒品,依赖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三种错误的类型是大量家庭里边常见的状况。还有两种常见的错误,一个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你比如说,孩子走路摔了一跤,妈妈过来说,不疼。你想想看,你在你们家做饭,你摔了一跤,摔在厨房,你老公站在那儿说,不疼,起来。所以,你怎么知道他不疼,你忽略了他的感受,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慢慢地可能会变得坚强,男子汉不哭、不流眼泪,但是他也学会了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在他青春期的时候,他会把你气得半死,他看到你在那儿哭天抹泪的,他说,咋了你?至于吗?我又没说啥。他忽略别人的感受。
最后一种错误,就是以消极的后果进行惩罚。比如说,孩子不按时吃饭,你就不许他看电视,没有来按时吃饭和看电视这两件事之间没有关系,没有逻辑联系,这叫作消极后果。纯粹就是,因为你是大人,你手中有这个权利,所以你惩罚他,导致他对这个错误根本没有理解,他没有建立导致这个错误的原因。然后,他心中产生一个概念,大人手中有特权,所以将来我也要成为大人,我有了特权,我也欺负别人,就是这样不断地学习的过程。
学会按下暂停键
所以,如果你停止不了威胁和交换,那么你在家里边反复上演的剧目,无非就是这几种后果。那我们怎么停止威胁和交换呢?
第一个方法叫作按下暂停键,当你一不小心就想要去威胁和交换的时候,因为你知道这是一种冲动,特别容易就脱口而出。在这一刻按下暂停键,先别着急,先把情绪平缓一下。等你处理好了自己的情绪,你跟孩子说,让妈妈休息一分钟,或者你说,让爸爸思考一下,待会我来给你答复。
其实我们说威胁和贿赂、威胁和交换,这就是没过脑子。按下暂停键,你就有可能摆脱简单的打或逃的境地。
那人类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是经常不用脑子的,有一群原始人站在一块儿聊天,聊着聊着,突然之间你发现其他人全跑了。你会动脑子想,怎么回事,为什么跑?不可能!你看到别人跑,你肯定跟着跑,因为一动脑子就被老虎吃了,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人的大脑转得越多,消耗能量越多,那时候吃的饭就不多,能量本身就不够,你再使劲想,能量就没了。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生是为了求生,而不是为了求真。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原始人的反应就两种,一种是我跟你干,打老虎,一种是打不过赶紧跑。
所以,如果你不过脑子的话,你的行为就是打或者逃。你现在对待你的老板,要么就是我认了,你剥削我,要么就是我告你去。打或者逃。你对待你的客户打或者逃。对待孩子打或者逃。对待老公打或者逃。
我们这说的打(即威胁)或者逃(即贿赂),这两者都是没过脑子。你没有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爱”这件事,怎么样能够跟他建立尊敬和信任,让他能够理解爸爸妈妈是爱他的。
给孩子建立边界
但是,同时爸爸妈妈为了他好,也要建立起来边界。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也是纠正我儿子的行为,他三四岁的时候,有些事做得不好,我就纠正他,批评完他以后,我带他在我们小区里边转,小区里面种了很多树。
我就跟他讲,我说:嘟嘟,你观察这些树,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树直,有的树弯。他就跟我一块儿看,他说:对啊,你看这个树长得高,长得直,那个树就是弯的。我说,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有的树是直的,有的树是弯的?他说,因为直的有人修剪吧?我说,太好了,那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批评你吗?
他想了大概有几十秒钟,他说,你是不是在修剪我?他立刻理解到,原来爸爸妈妈批评我是在修剪我。我说,对了,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爸爸妈妈是你的监护人,你知道监护人意味着什么吗?我们要对你负责,我们希望你安全,希望你健康,希望你像树一样长得直。所以,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纠正你的一些行为,你能理解吗?他说,我能理解。我说,但是,爸爸妈妈一直是爱你的,你要知道就好了。
这就是建立无条件的爱的过程,你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可以给他纠错,你可以不同意他的意见,不给他 买一些东西,但是你爱他这件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全家都不会质疑这件事。
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你知道会有多大区别吗?
你们有没有见过在博物馆里边发狂的孩子?我见过,在卢浮宫,小孩发狂了,然后就拿脚踢展品,太吓人了,那玩意要是踢坏了的话,赔不起。然后,他妈妈就揪他,两个人在卢浮宫的展品跟前打起来了,一群人在旁边看。
我相信,很多家庭出过这样的状况,这小子撒野了。为什么孩子在那种关键的时刻不给你面子?因为他觉得你又挑战底线了。孩子特别希望你爱他,所以当孩子感受到你不爱的时候,他的办法就是搞清楚状况,你到底是不是爱我。所以,当他摸了展品,妈妈说,别动。这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你不爱我了”,孩子要试一下,“别动”,妈妈真的不爱我了!我再使劲抓一下……他在挑战底线。
所以,你发现,你越批评他,他的反抗力度越强烈,在缺乏无条件的爱的状况之下,你对他提要求,他的内心当中感受到的就是背叛、抛弃、不爱,因此他做出强烈的反抗。孩子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你的爱,但是妈妈只要批评就代表着不爱,这不行,于是闹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在很多时候,你越说他,他越不听你的原因,因为他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爱。
我带我儿子去逛博物馆的时候,小男孩去了也会兴奋,兴奋就准备跑,这会影响到别人。我只需要说,嘟嘟,我就只需要做这么一个动作,他看着我,认真地点头,拉着我的手,老老实实走三四个小时,当时陪着我逛美术馆。馆长说,你儿子真行,这么长时间能够一直跟着不吵不闹。
为什么我不需要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把他拉到一边去教训他,这是因为他知道爸爸是爱他的,爸爸做出这个动作的意思是,在这个地方安静是合适的,他希望自己表现得合适,所以他不会质疑这个行为背后有没有什么爱和不爱的问题在那儿。然后,按照爸爸的指令去做就好了,他没觉得这是一种挑战。
甚至我带他出去逛街,我可以随便带他去逛逛商店,他那时候很小、不懂事,三四岁的时候,走到一个橱窗跟前走不了,他说,爸爸我想要变形金刚,就是闹。然后,我看了变形金刚一会儿,我说,咱最近买玩具买得有点多,能不能先不买?而且这个地方买它也贵,网上还能更便宜点。你想不想给咱家省点钱?他想了想,他说,可以,那我能不能给它拍个照,等我过生日的时候,你作为礼物送给我。我说,没问题,就走了。
老板站在那儿看都傻眼了,这孩子这么会讲道理,说完就走了。原因是什么?一样的。爸爸不买东西,爸爸有理由,爸爸要教会他说,你要怎么样?理财!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你不要在家里买那么多的东西。他知道,这些东西是有道理的,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过生日的时候买给我做礼物。这没有任何问题。
不要让孩子获得任何一个东西都觉得非常艰难,我们觉得,很多家庭里边孩子真不容易,孩子想要获得一个东西都要经过百般刁难,甚至刁难不是恶意的,只是习惯性地刁难,习惯性地提出很多的条件、要求,然后威胁等等。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跟父母之间的感情产生了大的距离。
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
所以,要想获得无条件的爱,我们首先要能够学会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停止。然后,学会跟孩子把这个道理解释清楚,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不是向他提出成年人的要求,而是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跟你孩子说的这些话,你会跟你的同事说吗?
我们跟我们的同事说话的时候很客气,我们最起码有着尊重,我们不可能随便说,你怎么这么傻,你跟你说多少次了,你笨蛋。这在职场中,很多人就炸了,就辞职了,所以在职场中是行不通的。
你知道要尊重这些成年人,但是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经常充满着讽刺、挖苦,然后不断地指责,不断地挑毛病。所以你想想看,孩子的内心怎么可能跟你建立起来无条件的爱。
学习本身就是奖励
如果你用威胁和交换的方法对待孩子,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孩子自己会排序,因为孩子有他的逻辑,所以如果你说你成绩考得好,爸爸给你买个自行车,你看孩子的逻辑立刻就排序出来了,玩儿、自行车、看电视、吃冰淇淋、旅游这些事儿都比学习好,这一定是好东西,要不然他怎么跟我交换,要不然凭什么我学习好了,再给我这些东西。这个逻辑,孩子不用学,从小就会。这是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的。
所以,我儿子曾经很小的时候,我就在家里边跟我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说,嘟嘟,你的学习成绩好,你会打跆拳道,你会弹钢琴,你或者你会游泳、学学英语,学得好,爸爸都不会给你任何奖励。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有一次跟他认真谈这个话,他说,我知道,因为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
各位请问,这个概念是怎么灌输给孩子的呢?就是父母的价值观。
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充满乐趣的事。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你看爸爸读这么多的书,但是爸爸依然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得去探索、得去了解,这时候你才会变成一个丰富的、有趣的、能力强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当你把这个概念告诉他以后,学习不再是负担,因此就不需要交换,不可能是因为你学得好,所以我给你买个东西。
至于要不要买鞋,要不要旅游,要不要吃东西,当然可以了。你不跟你儿子旅游,你跟谁旅游,你不可能把他们班学霸带去旅游吧?跟你的孩子一块儿去玩,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对你来讲也是一个奖励。
所以,我们首先放弃自己头脑当中对于学习的偏见,对于做那些正确的事的偏见,做正确的事本身不需要回报,做正确的事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奖励。然后,父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不要处在打或者逃的境界当中。
本节内容回顾
好了,跟孩子之间培养起来无条件的爱,这并不意味着溺爱。你可以批评他,在批评他之前,你要告诉他,因为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所以我要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可以的,你可以很认真、很严肃,语气严厉都没有关系。因为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所以我要纠正你的行为,这件事坚决不可以,批评完、纠正完他之后,要加一句,尽管爸爸今天批评了你,但是爸爸永远爱你,然后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用这样的方法,跟孩子之间保持着无条件的爱,呵护着他,这个孩子拥有了这种爱的感觉,他才能够学会怎么爱别人,他到了青春期以后,首先爱的那个人就是你,他要学会能够爱你,能够爱他的朋友,能够爱他将来的恋人,爱他的孩子,进而他能够爱这个社会。
爱社会有多重要,一个人只有爱这个社会,才愿意折腾,才愿意做事。一个人如果根本不爱这个社会,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边打游戏,因为他内心枯竭了,没有动力。
所以,这一章我们所学习的就是无条件的爱,停止威胁和交换。希望大家能够把威胁和交换的行为从家庭当中清除出去,然后建立无条件的爱,这是第一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