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化不是洪水猛兽,《肖申克的救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温水煮青蛙也不全是水的责任。人不能一边享受体制化的安逸,一边埋怨体制化的限制,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借口。
——题记
01
机缘巧合,认识了Z。确切的说,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认识,才见过一次面,加了微信。
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很清秀的模样,小巧玲珑、打扮得体。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
交谈的过程,能看出她的素质挺高,从事的工作很辛苦,我很好奇“为什么不考公务员?”她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家人也让我考,但我不喜欢,还有老师的职业,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回答有保留的成分,毕竟初次见面,但潜台词,我懂。
这期间,还说起自己当初是以总分600多分,物理满分的高考成绩,考取了一所211学校--南昌大学,我越发觉得可惜。极力劝她还是参加考试吧。
以她目前的状态,工作也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和理想没多大关系,专业程度还没有公务员的技术含量高,承担与收入不匹配的不必要的巨大风险,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的未来,实在看不出比体制内有什么优越。
02
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谈体制化色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公务员,朝九晚五,一眼能望到底的生活,没有激情,缺乏新意,会把自己禁锢的一事无成。
这样的想法,谁年轻时没有过呢?自命清高,好高骛远,怀才不遇,对社会的不公正义愤填膺、把自己的不得意归之于体制的禁锢,总之觉得什么人都对不起自己似得,“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诸如此类的鸡汤,也喝过n多碗,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明白这世上,还有这么多被体制化残害的有志之士,和自己惺惺相惜。
年岁渐长,看周围的人,都在脚踏实地的做自己的事,夜深人静,偶尔会觉得很心慌。
小弟毕业后,一直做销售,初战告捷,志得意满。所以当他遭遇行业规则时,年轻气盛无法容忍,一怒之下辞了职。这之后是长达五年之久的低谷,直到二十七岁在家人的反复催促之下才结了婚,结的很拮据。那五年的过程,我一直对家人说,让他在外闯闯吧,说不定就成了呢。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负担重,当然希望他按部就班早点挣钱,其实,在他结婚前,我也一度动摇,试着说服他,回来吧,找个固定工作安稳下来,还给他算经济账,你如果毕业就进工厂,五六年下来也攒不少钱了,不至于现在压力这么大。他说“姐,再等等吧,我实在混不下去了再回去。”这几年,他渐渐小有所成,买了房,买了车,事业稳定,还投资个小项目。
03
同事L,非专业出身,智商高,想法多,但硬是在单位埋没了十几年,这期间,也试着突破,多次,未果。2008年,终于沉下心来,从本职工作入手,考取行业资格证。一个几乎门外汉,硬是用三年时间,以正常的速度,凭自己的智商和恒心,考过了。而且另考了个更难的资格证。一度成了我们的偶像和导师。在他的带动下,单位十几个人都通过了考试。在我们系统,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开了一个先河,至今未被超越。
同事J,大学毕业考到政府部门,上班两年参加国考到我们系统,结婚,生子,然后考研,参加司法资格考试,现在又开始学专业知识,每天上下班,包里背的都是书本,每次到她办公室,看到都是她旁若无人的学习状态。目前,又准备自学法语。而这一切,她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眼看她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弟是报喜不报忧的人,只有在偶尔喝醉了,才说起当初住地下室,身上的钱几乎花光,第一次做销售,硬是在门外转了八圈没敢进,他吃的苦,肯定远不止这些,那些夜深人静时的孤单和无力感,即使心理再强大,偶尔也会有吧。
同事L,2008年的时候已经几近不惑,那么多年内心经历的痛苦、挣扎、迷茫、徘徊,一遍遍的否定自己,又一次次的重树信心,看不到未来的灰暗,有多强大才能走出来?同事J,虽然步步都有规划,当小孩嗷嗷待哺时,她争分夺秒,当别人休闲放松时,她埋头苦读,当周围人夸夸其谈,她脚踏实地做自己的事,她的坚持和付出,超出你的想象。
04
毋庸置疑,小弟,L,还有J,都是有野心的。不同的是,小弟在体制外,选择了一条道闯到黑,他已然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L和J进入了体制内,L一日蜕变,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岗位上实现了价值,J一直在为自己的明天做准备,终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体制外,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如果你非官非富,同样要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小弟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体制化不是洪水猛兽,《肖申克的救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温水煮青蛙也不全是水的责任,人不能一边享受体制化的安逸,一边埋怨体制化的限制,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借口。
如果你把成功的定义,局限在金钱,权力,地位,那么,体制内确实是一种限制。它不可能带给你超高的阳光收入,僧多粥少的局面注定狭窄的上升渠道,层层制约的机制也不能给你不加制约的绝对权力。
除了这些,人生,应该还有很多的事情能做,实现自我价值,也有很多方式。你要实现鸿鹄之志,就要栉风沐雨,经历电闪雷鸣,接受天空的洗礼,必然会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像L和J。
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从现在开始,用五年、十年的时间,去专心做一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同事L这样说,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