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的婚姻观——没有爱的婚姻只会是个经济问题
看来婚姻一直都是一个经济问题,即便在虚构作品中也是如此。
不负爱与自由的《小妇人》在全国热播。
婚姻究竟是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没有人能够清晰地回答,但在步入婚姻殿堂那刻时,早已有了答案。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争爆发后马奇先生不得不去从军,留下马奇太太独自照顾四个女儿。
那个时期,社会并没有合适的工作提供给女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马奇太太总保持积极乐观和善良。她常常带着女儿们接济比她们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同时也对需要帮助的人也总能尽己所能。
四个孩子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在马奇太太的教育下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女主人公乔具有个性十足,聪明独立的性格,骨子里透露着男孩子的性格。她热爱写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用赚来的稿费补贴家用。剪掉自己的长发,换取25美元用来治疗父亲的病。她懂事,敢于担当,向往自由。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是需要做些牺牲,甚至可能错过爱情。
乔为了自己的梦想拒绝了青梅竹马富有的劳里的求婚,独自去到纽约。后来她如愿以偿成为了作家,并嫁给了在纽约认识的罗尔教授。他们一起办学教穷人的孩子读书。
梅格漂亮端庄,但有些爱慕虚荣。她为了爱情还是嫁给了清贫的约翰。婚后的她很快有了宝宝。她将所有的爱倾注个刚出生的小生命,体现了初人母的献身精神和焦虑。此时的她忽视自己的丈夫,家里没有丈夫的一席之地,只能靠串门打法时光。
在母亲马奇太太的教导下,与丈夫重归于好。
贝斯善良无私,但十分腼腆。她身体不好,一直呆在最爱的家中,直到去世。
艾美,温柔乖巧,但有些小自私。艾美热爱艺术,获得欧洲学习的机会,蜕变为优雅有吸引力的女人。和劳里相爱,喜结良缘。
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她们的婚姻观。
01
《小妇人》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根据自己对儿时回忆写的一本类似于家庭日志的小说。通过不同的故事勾勒出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
那时的美国,并没有给女人提供什么好的工作机会。带孩子的艰难处境可想而知。可马奇太太从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疲惫沮丧。家庭尽管不算宽裕,但仍积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满满的正能量。
她以一个过来人的睿智教导在情感生活上碰上问题的女儿。
在乔错过劳里时,她告诉乔,就是他们两个人太相像了,才不能在一起,幸福的婚姻生活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容忍和克制。
在梅格忽视丈夫,出现问题的时候,她告诉梅格,犯了到多数年轻妈妈都会犯的错误,育婴室里应该有男人的位置,孩子需要父亲,也应该告诉男人如何配合一起照顾孩子。
马奇太太用坚强意志,克服生活中的艰难,保持着别人少有的乐观态度培养教育孩子。
在她的爱中,或许有太多的无奈和酸楚,但不会转变为对孩子们的约束、镇压。为四姐妹营造了宽阔,自由,善意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们树立独特的人格特质,用自己方式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当女儿们遇到问题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智慧启发。这些智慧也必是来源于对过去生活的总结。
02
这部被翻拍过多次的小说于1868年底问世,刚一出版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不仅成为女孩子的睡前读本,社会各个阶层,不同工种,都抱以极大关注。
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超验主义思潮,主张强调自觉的重要性,追求人的自由独立。小说受其影响。刻画出与当时不同的独立女性形象,带有对女性不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批判。
乔就是追求自身灵与自由的女性缩影。那段写给劳里的信:
我曾经认为,最坏的命运就是做一个妻子,我那时很年轻,很愚蠢。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最坏的命运是我的生活中没有你。拒绝你并逃到纽约是我的错。
体现出她在社会文化的束缚下,想极力挣脱向往梦想,但又无奈的矛盾内心。
这种对爱与现实的纠结情绪,当代女性不是也会有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对爱不够勇敢,总是有各种的借口说服自己等待,直到错过后懊悔,才想到努力去挽回。可错过的已不能再回来。
疗伤之后,再出发,下一次也将勇敢。最后她勇敢的向罗尔教授表白,终成眷属。
03
对爱有向往时,想象着限制各种条件,可当爱情降临时,却没有条件。梅格就是这样。爱慕虚荣的她为了爱情嫁给了清贫的约翰,不惜放弃垂手可得巨额遗产,说,
我不会为了钱而嫁,我的约翰更不会为了钱而娶。
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
马奇太太教育女儿们,仅仅因为有钱豪门,出手阔气便嫁给他们,那并不是家,因为没有爱情。这也正是她为何能够积极乐观,不显倦怠为家付出,含辛茹苦带大女儿们的动力。
没有完美的婚姻,幸福也不会因为婚姻的不完美而消失,那些没有爱的婚姻才真的不会幸福。
小女儿艾美通过对艺术的追求,不断蜕变,成功地与喜欢的劳里最后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慕和喜欢并没有掺杂金钱的元素,浪漫完美。
幸福婚姻或许不是门当户对,而是在爱里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