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对现代社会教育是否有借鉴意义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能预看到这个孩子长大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预估到孩子中年以后的成就和生活。
是这样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
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同理:对于孩子教育来说,婴儿期0-3岁孩子更多是在家里,家人的陪伴和影响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重要的影响。3-6岁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初步融入集体生活,除了家人的陪伴和影响,更多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奠定良好基础的0-7岁长成时期来讲,3-6岁的幼儿期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
幼儿期教育应着重在哪些方面?未来又对孩子有什么样的适者生存要求?
时代车轮滚滚而来,来到了21世纪。21世纪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又有什么样的机遇和临幸?又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对拼搏的人们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和质素?
1:AI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科技兴国,随着智能科技不断涌现和进步,人工智能的大潮已以迅雷不及掩尔盗铃铛之势竖在我们面前,与上波宠儿互联网+一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来了,为社会为人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给人类带来历史级别的挑战;人们适应并准备好了,它就是天使,生活幸福升级,反之,也许下一个被它淘汱无地自容的就是正在蹭蹭成长的孩子!
未来,能凭记忆的,能标准的知识真不稀罕,谷歌,度娘类小手轻轻一点,要什么有什么。能重复性的,机器比人做的好,不出错,不知疲倦,不喊累…孩子拿什么竞争?
2: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大增,中国的富国梦正一步步实现。未来城市的孩子应该可以说:物质丰富,吃穿不愁,但精神压力愈来愈大,导致的心理异常及心理疾病愈多,这方面国家已经加大对精神文化建设投入,已是个普遍社会问题。。只是如果没有带有个人标签的技能、健全的人格品质、强大的心理素质、心理人格健康,具有幸福的能力,对未来,会有不适应感及幸福指数相应不高。
适应未来的孩子,需要具备六方面素质和能力:
1.独立生存
2.独立思考
3.创新精神
4.人品道德
5.贡献社会
6.心理健康
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
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对于人格发展极端重要,在这些经验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基本特征。幼儿期的生活经历与教育环境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印证了相传下来的古老印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学龄前幼儿更多是在初步融入社会,具有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的表达与遇挫处理、养成良好的形为习惯、心理品质以及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心理能力及内在动力,教育应更多集中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活动教育。
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已,而不是父母的期望,多通过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学习动力、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愉快情感,并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以后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希望我们眼中都是未来自我绽放具有幸福能力的快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