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不喜欢在女生扎堆的地方厮混,连古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从小就常呆在女生扎堆的地方厮混,高中念了文科班,大学又在师范大学的文科专业。
女生多的地方,用一个字来形容――烦!
今天小A又来与我吐槽她那些眼高于顶、汲汲营营的老室友,顺道回首了一下她这悲惨的大学前三年。
小A和班长原是一个宿舍,从前也有与班长玩得好的时候,那时,班长还不是班长。人常说,走得过近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对方。小A和班长也是这样,不久两人就闹僵了。班长其人,很会来事儿,否则也不会当上班长。她一来事儿,便携同整个宿舍都将小A孤立了起来。此后,小A每次回到宿舍就觉得分外压抑,她便也不常回宿舍,只是想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班长似乎不这么想,仗着自己在班主任那儿露脸的机会多,便将小A的缺点添油加醋地与班主任说,还总是嚷嚷着要将小A换出她们宿舍。班主任听久了,自然而然觉得小A身上的毛病比较多,也开始反感起她来。找了小A去谈话,言语间全是小A的过错。也多亏了小A心理素质好,没想着从哪栋楼上跳下来一了百了,也没想着在宿舍饮水机里投毒同归于尽。这事儿在本班级也是越闹越大,小A不太会说话,也不怎么解释,只当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但班级里的绝大多数人在听完班长的控罪陈词后都觉得是小A的错。小A这样委委屈屈地过了三年。大学第四年,终于得见机会,让她换了个宿舍。若是宿舍换了,她依旧遭人厌恶的话,那便是她自身的问题,班长说的话确有道理。但是,换了宿舍之后,她偏偏过得如鱼得水,和室友之间也无甚矛盾,这便给班长及小A的原宿舍啪啪打脸了。
“我这二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大学前三年活得这么累!”小A不无委屈地对我说,“她是班长就了不起了吗?只会在背后嚼人舌根,逢人就说我是个品行有问题的人。有什么话就不能当着面儿好好说吗?”
有话好好说,说明白,说清楚,对于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儿。以至于大学四年,我曾数不清地听某某在背后讲某某某的坏话,某某某又在某某的背后反击。三人成虎,有些话说不好便成了谣言,谣言对于任何当事人来说都有一万点以上的伤害。
论文选导师,小C和小D一个宿舍。小C选了W老师,小D也选了W老师。奈何W老师能带的人数有限,便选择了小D,请小C另谋高就。小C得知后,并未对自己做出反思,而是一味地埋怨小D,逢人便说:“小D真不要脸,我选了W当论文导师,她也偏要跟我一样选W老师。”众人对小D的好感度立刻降低。也不知是谁,将小C的这番话告诉了小D,小D很是冤枉:“W老师是她家的吗?我为什么不能选?我平时就和W老师走得比较近,难道还会因为是她选了我才选吗?自己没被选上还舔着脸怪别人!”就因为这件事,小C和小D的友谊走到了尽头,宿舍里也是互不搭理。可若是你问她们,是否静下心来和对方谈谈了?她们的答案都是:“我和那种人有什么好谈的?”
可是所谓的“那种人”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臆测再加上别人的添油加醋而形成的形象符号而已。遇事不沟通,矛盾自然在其他人的嘴巴里变得越来越大。
我常常会思考,为什么女生多的地方便无清净处?女生的友谊来得很快,双方同喜欢某一个偶像、某一部剧或许就能使得这两人成为闺中密友。女生的友谊去得也快,大多数原因在于“我跟你说,某某说你怎么怎么,亏你们还是好朋友呢”。
有事好好说,有误会就解释清楚,不要总是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在别人身上,然后再告诉第三个人、第四个人。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