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初闻这句话,觉得好有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这绝对是至理名言。这个道理,从小到大都适用。闺女在玩得高兴时,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原因打断,她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将这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大人的情绪反应与她无关,稍有与她相悖的气氛她都会抵触和发脾气。这是很多孩子的正常反应,可是也有很多大人延续了这种心理。我觉得之所以这样,就是没弄清楚“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外人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一直配合与满足你的情绪氛围,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
1
有一朋友和她同事一起负责一个工作。工作后期部分是由她的同事负责的,可是整个工作的汇报总结最终却是由她来完成。快到截止日期时,她一直频繁联系她的同事,希望能尽快收到关于后期部分的材料。但是她同事的爱人因病住院,总是未能按时将材料发来。朋友很抱怨,觉得没有办法和她同事合作,觉得她同事影响和耽误了她的工作表现。朋友将聊天记录发来,我仔细阅读了她们的短信往来。客观地说,两人的表达都没有问题。朋友的同事通过事实的阐述表达了她的歉意,但可惜我朋友并没有接收到,她的情绪全都沉浸在她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情绪之中,而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就是她的同事。后面的短信我也读出了她同事的情绪,她觉得我朋友不通人情。很简单,两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对于我朋友而言,工作对她来说是大事,至于她同事的爱人生病住院,对她并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朋友的同事而言,爱人生病是她人生中的大事,别的事情都不能与这件事情相提并论,至于工作什么的,自然靠后,并且要求我朋友也得这样认为。可是,人就是这样,和自己利益相关的才是大事,和他人相关的即便是再大的事情,也可能只是平时八卦中的一个谈资罢了。
2
我想我是一个很喜欢多思多想的人,所以经常会介意别人的一些也许并不代表任何意义的反应。打电话时,对方语气平淡,没有像往常一样热情寒暄。挂下电话,就会和家人抱怨,认为这个朋友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不愿意再主动联系。可是等到下回见面时,会发现,其实这个朋友还是和以前一样,交流时谈论起彼此的生活,原来那段时间她遇到了人生当中的坎坷,语气和反应自然不像往常。
经常有事情麻烦朋友,电话打去,朋友并未及时帮忙处理,于是心生怨气。有时是因为朋友并没有当回事,早就忘在了脑后;有时,是因为朋友自己有他认为的重要的事情需要首先去做。
我们往往都各自沉浸在各自遇到的事件和情绪之中,并不会在当下理解他人,因为自己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3
有朋友曾经说起他的两位上司,说即便工作能力相近,但是在和下属的相处中截然不同。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同事的奶奶因病去世,该同事需要找两位上司请假。恰好那几天是项目进展最为关键的时候。A上司首先表达了慰问与关怀,然后传递出希望他能安排好后续工作的愿望,就痛快批假了。B上司却首先询问工作怎么办,能不能不请假,甚至最后说“只是奶奶而已,你父母回去就可以了,你以后再回去吧,工作更重要。”该同事顿时怒从心来,摔门而出。也许这和B上司主要负责那个项目有关。可是,我们都不能不尊重别人的情绪,我们认为小的事情可能在对方那里是不可碰触的逆鳞,彼此之间要顾忌对方对事情的认知程度。
一句话总能传递出两面。“自己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教给我们的是:一方面,不要奢望与苛求外人永远和你情绪一致,你需要自己去处理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尊重他人对事件情绪反映,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