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本薄薄的小书,却比大部头更令我不解。
我原本并不懂,但也不知道我最困惑的是什么。但那次母亲翻过这本书后突然问我:“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
为什么?我不知道,甚至连一个理由都无法想出。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又读了一遍这本书。
现在,我尝试着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盖茨比因他从小就认为自己不平凡并在长期努力追梦后成为了一个有地位、受人尊敬的人而伟大。
盖茨比小的时候就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即使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小时候就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那时他读的一本书上留下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内容有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工作、练习演讲和社交礼仪。同时有不去朋友家浪费时间、不吸烟、常洗澡、保持一定量阅读、存钱、孝敬父母的总体目标。我觉得他这份时间表是值得学习的,至少对我有一定借鉴意义。他的时间表并不详细,但是目的性相当强。他学习社交礼仪。有几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会学习这个呢?看看威尔森就知道了。他与盖茨比出生时家庭应是相差无几的,但盖茨比成年时表现出翩翩绅士风度,而威尔森在客人到来时表现得比较无措,只能听太太指挥。盖茨比的礼仪学习在后期看来对他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试想他17岁救起科迪时,如果不是表现得有礼有度,而是粗犷生涩,科迪会把他带在身边吗?恐怕不会。他又不是虚有其表的,他还学习科学知识,尝试研究发明,通过工作掌握某些技能,锻炼出了一幅健壮的体格。他少时的这些努力,确乎是为他步入上层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跟随科迪的那些年里,我想他从科迪身上不仅进一步学习了社交礼仪,让自己显得如同贵族出身一般,还学到了科迪所有的管理经验、投资眼光,继承科迪的某些良好习惯,或许得到了人脉。待在科迪身边使他受到了非常合适的教育,这恐怕是他真正在牛津读书也无法获得的。不过,一切收获都建立在盖茨比勤劳的工作上,是他对梦想的执着在支持他前进。
科迪死后,他没能得到遗产,再一次一无所有。他参军了,然后遇见了黛西。他疯狂地爱上了黛西,但他明白他只有在有了足够的财富后才能真正和黛西在一起。于是,黛西成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的一部分,他也带着这个有黛西的梦想被派上了战场。
不得不说盖茨比也是受到了上帝眷顾的,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功赫赫。但不知为何,战争结束后他没能立即赶回而是在牛津读了一段时间书。在此期间,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挣扎急于安定下来的黛西嫁给了家世显赫的汤姆·布坎南。盖茨比终于归来时便只能一个人在路易斯维尔的小路上回忆他们的爱情。他终究无法割舍这段感情,便开始了他那些不怎么正当的营生,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将他的想象化为了现实。不,还不是,场景中少了一位主角——黛西。
全书并没有交代他究竟是通过什么获得了财富,贩卖私酒、证券交易或许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生意都有着巨大的风险,虽然不那么正当,但我愿把它视作一种为梦想而承担风险的做法。
盖茨比梦想实现的最后一块拼图无疑是黛西,他为黛西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他清楚地知道黛西是一个“声音里充满了金钱的”女郎,对他的爱并不深,并且摇摆不定。盖茨比还是没有放弃黛西,努力让她更爱自己,选择跟自己一起生活。
这也带出了盖茨比的第二个了不起之处——坚贞不渝,执着的追求爱情。
在这一点上,盖茨比和布坎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许在他们还是个男孩的时候,他们是一样的,每天和不同的女人在一起。在遇见黛西之后两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应是都爱黛西的,而布坎南在婚后不久就出轨了。书中没有明说,但在广场酒店里黛西的话已经很清楚了,他们离开芝加哥便是因为布坎南在那里留下了过多出轨行为,想要重新开始。更加不好的是黛西生产时布坎南也没有陪在身旁,不知是去了哪里。他还在外包养情妇——威尔森太太,整日打着各种旗号到纽约城与之约会。盖茨比不同。他在拥有了黛西后就再也没有其他女人了,因为黛西日日夜夜都在他心头。
在路易斯维尔,他与黛西共度的时光没有得到足够的描述,便不讨论了。只说五年后重逢他为黛西准备了很多很多。他办起了盛大的晚会,因为他知道黛西喜欢这样纸醉金迷的环境。他期待黛西有一天能来参加,那时他再从人群中走出,多美的重逢。可是,布坎南是不会让黛西抛头露面的,也看不上西卵的暴发户,盖茨比的心愿未能达成。他于是找上了黛西的好友乔丹,向她吐露了对黛西的感情,希望能得到帮助。最后在叙事者卡拉威的帮助下,他们重逢了,都表现得无措,但仍不失为一次浪漫的重逢。在之后,还是在卡拉威的掩护下,他们进展飞快。他们开始每个下午在盖茨比家里约会,享受一份来之不易的快乐时光。盖茨比是不满足于此的,他所希望的是黛西能离开布坎南,到自己身边,光明正大的。黛西却不愿意。她只愿私奔。一方面就算盖茨比与布坎南有同样的财富,盖茨比的身份还是没有布坎南显赫的,他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另一方面,黛西恐怕受不了别人对她改嫁的评论,还是嫁给了一个地位不如前夫的人。这个矛盾在广场酒店达到了顶峰,上演了一场争抢黛西的没有赢家的闹剧,也推动了一件情节转折的大事的发生。
死亡不期而至,黛西带着极不稳定情绪离开广场酒店时想通过开车让自己舒服些。行至灰烬谷,车开得越来越快了,一个女人突然冲出,盖茨比赶快扭转方向盘,但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撞上了女人。黛西吓晕了,盖茨比将她送回东卵家中。没有人知道车是黛西在开,都认为是盖茨比开的。盖茨比并未说是黛西开的车,他愿为黛西保守秘密。他愿维护黛西。他知道黛西已濒临崩溃,如果此时让布坎南知道这件事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他站在楼下,看着黛西房间的灯,想要确保黛西的安全,却不知道屋子里布坎南和黛西一派温情。
第二天,盖茨比在家里等黛西的电话,徒劳地等待。他在游泳池中泡着,威尔森一枪将他射杀,然后自杀,故事便戛然而止了。盖茨比带着他求而不得的爱情走向天堂。黛西和布坎南又一次逃离了,或许黛西还没能得知盖茨比的死讯。
盖茨比的爱情,并不算是完完全全的单相思,因为黛西对他也是有感情的。但也几乎是盖茨比一味的付出,在身心上都不断迁就黛西。黛西则是一味的索取几无付出。或许是盖茨比还不明白爱情的真谛,强行去爱一个重金钱胜过爱情,爱自己胜过爱他人的女人。不得不承认的是盖茨比已然做到了极致,他足够包容,无限量满足爱人的心理需求,替爱人瞒下罪行,费尽心机地讨好。他执着地追求爱情,这在美国的黄金时期,身旁人都只爱金钱的情况下是极为罕见的,更是价值连城的。
只可惜“带着金帽起舞的”盖茨比至死未能感动她。
最后一点,盖茨比因他的赤子之心而了不起。
盖茨比的心灵是干净的,即使他的生意踩着法律的边界。他有幸在中西部干净的空气中自在地长大,没有被金钱熏黑了心。他的赤子之心使他能执着于梦想、能忠于爱情,更使他能如作者写到的那样有一种永不言弃的乐观心态,一种罗曼蒂克的随机应变。
他的随机应变我察觉的并不多,或许这一点在布坎南到他家参加宴会时,他向他人介绍布坎南时表现得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布坎南是著名的马球选手。这话谈不上有什么错,却起到了贬低汤姆·布坎南的作用。汤姆很愤怒,但说不出什么来,因为他确实没什么工作,除了布坎南这个姓氏,他就只有马球运动员这一点可说了。另外一处将他的随机应变表现得突出的地方,是他遇见科迪时,想出的杰伊·盖茨比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幻象,浪漫主义色彩显著。
他的乐观则是贯穿全文的重要元素。他在追求梦想时无限乐观。从普通家庭步入上层社会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他却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本以为科迪给他留下的数万美元能让他开始有一个不错的营生,可遗产被夺走了,他再一次一贫如洗。是乐观让他坚持了下来。他通过参军有了一点积累,再一次向着上层社会努力,并最终成为巨富。但他的爱情还没有结果。尽管他一再为黛西付出,表白心迹,黛西还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知道黛西这样一个“金”女郎死心塌地和他在一起几乎不可能,但他还是乐观的相信他能感动黛西。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因为盖茨比的赤子之心而完美,但这无损于他心灵纯净的美好,依然令人想由衷地赞美他的心灵,像他一样逆水行舟,在浑浊糜烂的世界里守住本心;逆流而上,拼尽全力去追寻。
理由写到这里,就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其实作者也未必觉得盖茨比了不起吧!这个书名他直到书开始印刷还想更改。这个书名是在编辑帕金斯的极力劝说下才得以保留的,他说这个书名具有暗示和讽刺意味。我必须承认,在这本迷雾重重的书里,我并不能拨开重重雾霭,找到作者的本意,也不愿在探寻。因为,在我心里,盖茨比的形象已如山般高大,我愿赞美他,愿如他一般: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