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我最喜欢秋天。秋高气爽,淡定从容,一切显而易见。在简洁的枝头、在划一的田里,在你我身边的故事中,秋天总是以一副随和的面孔,大方的走来。
小时候,家后是一片杨树林,秋天的落叶越积越多,枯了脆了,踩在上面是沙沙的声音,这里成了小伙伴们奔跑的乐园。树林的东边,是挨家挨户的责任田,种玉米花生的多。记得小时候,睡到深更半夜,还有人在院子剥玉米,听到有人喊说吃夜饭了,每人来碗金针菜蛋汤,几个热馒头片。那时可没有夜宵的概念,特别是农村,一些老人家,睡得早的,晚上九点钟,都到了起夜的时候。刨好的玉米粒,还要趁好天,多晒几个太阳,家门口的大场上,铺满了一地,晒好收好,到机面房磨成玉米粉,够来年烧一年的稀饭,多的就卖掉。喝玉米稀饭不顶饿,还得有饼和小菜,蒸馒头是一个手艺活,一般几个邻居凑凑面粉和人工,到手艺好的人家一起做,大蒸笼里拾出来再分。小菜一般是小鱼炒辣椒,小鱼得晒成干,先煎后炒。一口馒头,一口辣椒小鱼,这两样在嘴里嚼的差不多了,再来两口玉米稀饭。
大了些,身边的秋天变成了南京的梧桐。梧桐是老南京的标志,已经融入南京人的生活,在树下散步、晨练、买早点、吃宵夜,一定得有那么一丝丝凉意,再来点暖和的饭团或者锅贴,这些都不用进屋,站路边上就能吃,这些场景,一般也就是秋天。从鸡鸣寺绕个弯,上个城墙,看看玄武湖,从湖南路下,去吃个鸭血粉丝汤,再来一笼汤包,马台街没以前热闹了,但小店还是有的,想来碗瓦罐鸡还是皮肚面。秋天里,桂花时节的鸭子,不管有没有桂花,都叫桂花鸭,最好吃的,永远是家门口那家,南京人口头禅就是zan点鸭子哎。能和梧桐媲美的,那要数栖霞山上的枫叶了,漫步其中,幽静古寺被漫山的红枫包围,很有诗意,不用伸手摘,路边的落叶,随便捡一片,回家就是漂亮的书签,夜读后放书里,文字的转折处就加入了秋的意境。
海边的秋天,除了美丽的晚霞,晚归的海子牛,那就数开捕不久的海鲜了。勤劳的渔民在这片天然的蓝色牧场上耕海牧渔,享受着大海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小黄鱼、竹蛏、海蜇、梭子蟹、海虾、鲳鱼……,潮头海鲜味美价廉,自家有船的拉到餐馆、市场,小商小贩就在沿海的市集上摆地摊,一到下午三四点钟,秋老虎的热还没褪去,馋嘴的人们顶着烈日,也要到路边挑一挑。如东每家每户,都能烧出地道的海鲜名菜,习惯吃海鲜,到外地总觉得吃不惯,不是太咸就是太辣,要知道,本港海鲜的佐料很少,很多都是突出本味,因为新鲜。深秋时节,农村的庄稼地里,一片雾蒙蒙,远处的朝阳,冉冉升起,透出一抹红,这样一副乡村美景画面,是很多人的思乡记忆。所谓一场雾露一层凉,秋天的雾和雨一样,都是来赶场的,预示着冷天的到来。
一叶知秋,秋天把所有的故事,都揉进了秋叶的纹路里,不管是交叉曲折,还是粗细有别,过去的就过去了,定格的事物,只剩定局和回忆,尘埃落定,等到枯叶入土,一切归零,未来还有冬的酝酿,以及春的希望,而此时,一杯暖茶,伴着秋凉,润心回味,故事又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