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霞山 赏枫树景
“栖霞丹枫”是栖霞山列入金陵新四十八景(公元2012年版)中的名称,说的是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时于11月30日下午,尽管按节气已是初冬时期,但还是有幸与密友到此一游,略赏栖霞山“枫景”,当然有图为证。
说是南京自深秋时节,栖霞山的红叶渐入佳境。就不得不提到在南京家喻户晓的“春牛首,秋栖霞”的谚语,它意思是说,南京人春天到牛首山踏青,秋天到栖霞山赏红叶,一直是旧时人们的旅游习惯。那么,该谚语的说法诞生于何时呢?在赴目的地乘坐地铁上,看到车厢电视屏幕正好闪现出——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是这样的吗?
记得看过扬子晚报记者徐昇与通讯员李宏一年多前写的一篇报道《“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起于何时》,文中提到:“以前学界普遍认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汪锡祺《栖霞山览胜记》写有“春牛首,秋栖霞”的民谚,说明诞生时间可上溯到清末。”不过,随着近日景区对新史料的研究和发掘,这个记录再次被改写。工作人员通过对汤贻汾《琴隐园诗集》的研究,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说明至少在清嘉庆年间民谚“春牛首,秋栖霞”就已经形成,从而确定了此六字谚语的最早出处。
至于“春牛首,秋栖霞”的谚语明代就有,目前本人还没有看到确切佐证。据查阅有关资料,笔者分析认为这还是与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相关联。
所谓金陵四十八景,是指南京有代表性的四十八个景点。据360百科介绍,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完善,逐渐遴选出的南京市有名的景致,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此外,南京市在2005年和2012年分别有组织地评选出两版新金陵四十八景。
金陵四十八景由《雅游篇》称道的二十处金陵名胜发展而来。据顾起元《客座赘语》,先是榜眼余梦麟(幼峰)以生平所游览金陵诸名胜二十处,各著诗纪之,并约焦、朱之蕃(兰隅)先后二位状元公与探花顾起元同唱和,诗作汇为一集,名之曰《雅游篇》,刊行于世,一时以为盛事。余氏所选的二十景中,牛首山、栖霞寺在列。
随后,朱兰隅兴犹未尽,更“搜讨记载,共得四十景,属陆生寿柏策蹇浮舫,躬历其境,图写逼真,撮举其概,名为小引,系以俚句”,也就是周亮工所谓“景各为图,图各为记,记各为诗”,最后编成《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 这“四十景”也就成了后世作金陵景物图咏的蓝本。
大约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发展成为洋洋大观的“金陵四十八景”,经清代正式评选,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栖霞胜境(栖霞山的景色)仍在其中。到了2005年,由《金陵晚报》发起、备受各界瞩目的"新金陵48景"评选活动,经过广泛的市民提名与票选,产生新金陵四十八景(2005年版),仍然有景名为牛首山、栖霞山的两个景点。
七年后,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住建委、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南京市地铁集团、南京市规划局及金陵晚报社,携手800万南京市民,共同发起“新金陵48景”大型城市之美推选活动。经过官方网站、微博平台、读者平台等全媒体平台开放,网友、市民广泛关注参与,经过历时数月的提名、初选、复选、决选,以及大众评审团和专家评审团现场评审,2012年11月21日,“新金陵48景”评选结果在万众瞩目中正式揭晓。“新金陵48景”的所有四字景名全部出炉,刻有这些景名的铜牌被授予了48个景点。其中,牛首烟岚、栖霞丹枫为其名称,景点分别是牛首山风景区和栖霞山、栖霞寺。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春牛首,秋栖霞”的谚语于明代就有此说法,可能依据金陵四十八景的起始。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东郊,距离市中心22公里。栖霞山古名摄山,后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得名。栖霞山驰名江南,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山上名胜古迹众多,除了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依托栖霞山的景区内,除了最大的看点栖霞山,还有如栖霞寺、千佛崖、舍利塔、唐明征君碑、彩虹明镜、霜红苑、珍珠泉等其他景点。
明镜湖净如明镜,清澈见底,与栖霞山相辉相映,构成一幅唯美的水墨画。湖中建有湖心亭,与九曲桥连接,更是让游客们喜爱。栖霞寺是南京最大最有名的寺院,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等,每年的香火鼎盛,香烟缭绕,飘荡在栖霞山的山景之中。
在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的藏经楼南侧,存有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该塔在中国佛教建筑史和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九八八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的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其后齐梁两朝贵族竞相捐资凿石造佛。据史书记载,此处共有佛龛294个,515尊佛像,号称千佛而得名千佛岩。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
一群美女摆出造型进行拍照
意愿已达,踏上归途。来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