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大意是: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
1
老子有个核心的论点:宇宙是分层的,它大到没有边界,小到没有内核。
“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用老子的境界理解,泰山就是“道”,也是“名”,洞悉了道与名,而天下也不算什么?世间万物的规律,清晰可呈。
如果大“道”没有边界,小“道”没有内核,高不见顶,低不现形,“道”的含义、寓意、意义将是无穷无尽。
看似玄而又玄的“道”,并非迷惑视听;
感觉高而又高的“道”并非以正视听。
“道”其实也简单,不外乎小桥流水是她的灵魂,山川巍峨是她的形体。
从狭义的概念讲,或从人的角度想是:虚怀若谷。从广义的角度看,或从宇宙的视野,是太虚。
【道德经】本身也是虚空的,正因为虚空,才容纳下几千年来众多后来者对其不同角度的解读。当然,也被统治阶级将其转化成意识形态来愚弄百姓。
2
对于【道德经】,我们应该采取哪种姿势而对待她呢?
仰视、俯视、平视。
我们用这三种方式依次进行,才不违背“道冲而用之不盈”。
正因为道的虚空,充满未知、神秘,我们怀着虔诚去仰视她、膜拜她,我们才能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去接近这个无穷无尽的“道”。
我们进入这个“道”,从不同角度去俯视她,不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吗?
如此,接下来你就可以用平视的态度与“道”对话了。
反过来,【道德经】对我们是什么态度呢?
如果说犹太人的【旧约】里,【颂诗】对上帝是仰视的态度;【先知书】对民众谆谆告诫,是俯视的态度;那么【道德经】对“道”是仰视、对君王以及苍生就是俯视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全世界除【圣经】外,发行量最大的是【道德经】了。
仰视尊敬、俯视爱护、平视相交。
3
作为平民百姓,我们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在历史的沉淀中,一部为君王而作的【道德经】,反而让普罗大众受益匪浅,这一点,也许老子本人万万没想到的。
当你只有踮起脚尖去阅读、理解、接受老子的思想智慧时,才会承受、消化他的哲学思想深度。这种深度,会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将你踮起的脚尖缓缓放平,脚踏实地去接受“道”所呈现的“灵”气。
我们来自混沌的世界,所以历代君王拿着【道德经】这张网“浑水摸鱼”,以达到“鱼肉百姓”的目的。
而“道”的最高境界,可以是一束光亮,贤君用它来开疆拓土,百姓用它来点燃思想。
4
对于历史洗练下来的经典,我们不用担心后来者对其多样化的注解,哪怕有一些失误的理解;或一厢情愿的的分解,只要出发点本着“美丽的谎言”,不偏离内在的良知、真善,我们就应当坚持包容的心态,说不定真会从解读的“砖”中,发现适合自己的“玉”。
最怕这些经典被一些人贴上“道德”的标签,将人们带入邪恶的意识形态。当然,这种情况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出现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了。人们探索人生问题的途径也是千径万路。得到答案的方式也只是需要简单地敲敲键盘。
那么,我们到底想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得到怎样的答案?很遗憾,绝对没有肯定的解答,因为“道”的无与虚空,就是让千千万万的后来者将自己所领悟的答案填进去。老子抛出的是“玉”,让有心人来精心雕琢。
--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