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的记忆里,我是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母亲的眼泪的。
记忆中的母亲,永远是坚强的。她把所有的包容和爱给予我们每一个人,她的丈夫,她的子女,她的父母亲人兄弟姐妹,她的知己朋友,甚至于每一个跟她有接触的人。
我的母亲,出生在那样一个穷困的年代,那样一个苦难的家庭。
一九七二年冬天的阴历十一月十一日,在湖北襄阳一个小县城里。
伴随着屋外飘洒纷飞的大雪,我的母亲,出生了。
瞧着刚刚出生,不停哭泣着皮肤挤做一团的母亲,外公的心情很复杂。在这样苦难的日子里,母亲的出生的确能够作为又一个劳动力减轻大家的劳苦,然而作为一个女孩子,还是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家庭,注定了她无法得到优厚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苏醒后的外婆跟外公说:“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好。”一抬头看见屋檐上还插着端午的时候在山上找到的艾草,便道,“成艾。”成是姓氏,外公的姓氏,“艾”便是母亲的名。
2.
母亲从小干活便是一把好手。很小刚刚能提起稍微重点的东西的时候,外婆就带着母亲下地了,田里的活,能干就干。在家里也根本不闲着,各种家务活,从来不用外公外婆操心。
母亲会干活,我一直深有感触。从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一直是动态的。许多年来的约定俗成,父亲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外”的原则,父亲负责在外挣钱养家,母亲则负责把家里无论大事小事处理完全,一丝不苟。
那时候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条件极差,物资匮乏,所谓“下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晴天——外面一个太阳,屋里十几个太阳”。那时候对于母亲来说,晴天是最好的,可以晒晒被子,晒晒粮食,还可以下地干活。但是一到下雨天,就不行了。
印象中,每到下雨天,母亲总是拿着大盆小碗楼上楼下检查个遍,这里漏雨了,能补上就补上,不能补上就放上盆或碗接上,有时候一不小心哪里打湿了,都要忧伤老半天。
曾经我很不理解,家里哪有那么多的活可干呢。就那五亩地,春天种上两亩高粱,两亩土豆,剩下作为菜园子,夏天的时候,土豆收上来然后种上麦子。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除下播种收割,还有哪些必须你天天忙活的呢?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母亲每天都在忙着,每天三顿饭都是一个人做,偶尔我帮一下忙,但也是我渐渐懂事才开始做。母亲现在四十几岁了,她已经将近一个人做了四十年的一日三餐。
3.
有时候我会想,母亲这些年是怎么撑过来的。母亲从小学习就好,却硬是被现实逼迫着只得选择苟且。
母亲跟我说,她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好好上学。
她说她很羡慕舅舅,舅舅虽然很早离家,但是正是因为有机会走出去,才能够有现如今的成就。她说她也羡慕父亲,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家人却那么地支持他上学。
母亲跟我说,她不恨外公外婆不给她完成学业的机会,因为她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家庭提出那样的要求,是没有良心的。他们辛苦生下你,几十年如一日养育你,这份恩情是无论怎样也还不完的。而作为女儿,更是要做父母的小棉袄。
其实想想,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虽然有遗憾,但是生活可以自理,基本的字认识,跟大家交流不会存在障碍,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了。
母亲总是一遍一遍地告诉我,“女儿啊,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么多年我从来不让你帮我操心家里,基本的家务你只要会做就成。妈妈没多少文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
我也总伏在母亲的怀里,用如此靠近她的方式,无声地告诉她,“妈妈,您所想的,女儿都知道;您所念的,女儿会帮您完成。”
4.
母亲的朋友很多,有从小玩到大的闺蜜,有上小学的时候认识的同学,也有父亲认识的。而母亲,虽然不会打牌,不会打麻将,但是还是跟大家的关系非常好。
镇上的人们,凡是认识母亲的,无一不说母亲的好,我也为有这样一个母亲感到自豪无比。
小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现在看起来的认真还有细心,总是丢三落四的。
我现在都还记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上学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带笔。不过幸运的是,每一回上学,母亲都会送我,她说,我一个小女孩自己在外面走,她太不放心了。正是因为这样,每次在我因为落东西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母亲都是拖着疲累的身体,回家去给我拿。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家连个三轮车都没有,全凭脚力。
现在每次陪我母亲逛街,母亲中途累了的时候,总会微笑着惆怅,“难道我真的老了吗?想当年,我一天跑四回都没事。”
是啊,当年的母亲,一天四回,毫不费力。从小学到我家,差不多得有六里路程,母亲全凭脚力。现在想着,我的年少无知到底累坏了我母亲多少次呢,好像挺多次。
5.
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身边的人。我感受着母亲这么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对我的包容与无私的爱。母亲的存在,在我年轻的生命里画下永恒美好的画卷。我想用心去珍藏,愿用一生的时间带着母亲看遍世间所有的色彩,感受世间一切的温柔。
印象中的母亲,很少很少的眼泪,我想要这逐渐苍老的容颜永远再也没有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