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畅
[摘要] 本文对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背景做了简单阐述,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以及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国彰显扩大开放、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决心的国际背景。在对海南自贸区运行基础进行分析后,将海南在建的综合保税区同其他保税区做比较,体现了其在运作模式和功能定位上的特点。最后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海南自贸区的优势劣势做出分析的同时指出了自贸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 海南自贸区 运行基础 经济特区
一、海南自贸区建设背景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立自由贸易港,随后14日公布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海南特点,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海南全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设立的第14个自贸园区。在此之前有2013年设立的上海自贸区,2014年宣布新增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以及2016年8月,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的7个自贸试验区。每一轮新自贸试验区的投入建设除了归因于地缘优势和区域发展战略,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也应该考虑其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一)国内背景
海南自贸区宣布设立之时正值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海南省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边陲小岛发展成我国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在经济特区的建设过程中海南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也被赋予改革开放的新使命。因此《指导意见》中也指出海南要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为目标不断探索,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2017年中国GDP为82.7万亿元,占世界GDP总量的15%,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中国在自身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也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在此背景下,海南自贸试验区、自贸港也应国家战略转型的需要,通过更大程度的开放,提升与其他国家联系。
(二)国际背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双边贸易和区域贸易不断发展,尤其与东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作为一个地处南海的省份,海南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上占有独特优势。此外,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海南举行,作为国际组织峰会的举办地,海南在国际化形象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自身的进一步开放提出新要求。
自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呈现抬头趋势。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贸易战的进程的一波三折,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充满不确定性。面对美国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中国在作出强有力回应的同事也会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走出国际竞争的零和博弈困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因此,可以说建立海南自贸试验区和探索自贸港的政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开放,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二、海南自贸区运行基础
(一)海南作为早起经济特区
和深圳珠海一样,海南也是中国早期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海南特区积累了许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经验。内部改革方面,海南不但着力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从更广泛的领域实施配套改革,如从社会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实施改革试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更多的权利下放,增强了各县市经济活力。海南特区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小政府,大社会”改革中开创了先河。此外,在生态保护改革方面,海南也走在前列,早在1999年海南就成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区。通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倒逼传统工业改革,在发展新兴工业的同时保护了海南的生态资源,因此也增强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作为经济特区,海南在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2001年2月正式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论坛作为国际组织是海南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窗口,同时论坛本身也成为国际社会了解海南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海南拥有丰富的特区经验和广阔国际视野,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层面都具备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
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南是联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战略要道,是21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而从海南省出口贸易图中可以看出,海南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不断上涨态势,其中2015年海南进口和出口贸易数额都大幅上涨,而201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年份,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海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多年来,海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沿线国家地区交流不断加强,国际航线增加到57条国内外货运航线达到337条;此外海南还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博鳌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等都在海南成功举行。海南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交往平台。海南具有面向东盟地区的前沿区位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按产业互补原则,扩大友城布局,增强区域合作交流。未来海南发展也可以自身战略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系,使自身发展成为东南亚海上战略中心。建立南海地区贸易、物流、航天、海洋装备、科技、国际教育等中心地位。
(三)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
海南省自然环境优美,民俗文化丰富,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从统计数据看,海南省旅游业在不断发展,海南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业总收入都逐年上升,尤其在2010年宣布建设国际旅游岛之后每年都有很大提升。与其他自贸区相比海南自贸区最大的优势是其旅游业和服务业,多年来,海南省一直没有发展制造业和高污染型的工业,而在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自贸区的建立是为了扩大海南对对外开放,而旅游业可以作为开放的一个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海南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的战略定位,这表明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背景是其未来发展的优势,同时海南旅游业仍有发展的空间,未来在自贸区的建立过程中海南还会将旅游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围绕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等方面努力,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三、海南自贸区的比较分析
自由贸易区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自由贸易区(FTA)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关税领土所组成的,对这些成员领土间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上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另一种是国际海关组织定义的自贸园区自由贸易区 (FTZ),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海南自贸试验区所代表的自贸区属于FTZ,其基本功能是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类似出口加工区的作用,但从海南自贸区的定位和未来展望可以看出其不可能仅满足于基本功能,还因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等功能。
(一)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国内比较
保税区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海口保税区与1992年10月21日批准设立,1993年4月13日,经海关总署验收,正式封关运行。2011年国务院批准原海口保税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是海南开放形经济的重要引擎。1992年与海口保税区同月设立的还有厦门象屿保税区和张家港保税区。其各自功能定位和发展情况也各有不同。张家港保税区规划面积略大,其功能定位是工贸型,重点发展加工贸易和保税仓库,遵循国际贸易运作模式。厦门保税区的功能定位是物流型,发挥其依托城市厦门市的平台优势旨在建设以保税仓库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业,运作模式为保税物流运作模式。
海口综合保税区以保税物流为主,带有保税仓库、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业务的发展,主要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功能,有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仓储物流、口岸作业九大业务。相比下可以看出转型后的海口综合保税区在政策上有了升级,功能上有了深化。目前海口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工作尚在进行,未来还可借鉴其他自贸区创新政策,复制更多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因此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当今国际其他地区已有一些成功建立的自由港,如香港自由港、新加坡自由港以及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这些自贸港在运营方式,管理方式上累积了丰富经验,值得海南借鉴。
香港自由港被看做全球透明度、自由度最高的经济体。与海南一样,香港也是将整个地区作为自由港,货物通过港口、机场货运站发挥进出口和转口功能。在管理模式上,设置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港口和机场的战略引导,服务港内公司。但不单独划定自贸区、配套设施专门的管理机构,也不制定特定的优惠政策。新加坡采取公司化管理体制,并且以法律形式规划自贸区发展,法律规定由财政部负责宏观规划、指定经营管理机构;自贸区主管机构负责具体开发管理职能。此外香港和新加坡的自由港在监管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也有走在前列。如基本取消外商投资的限制;采取一切措施加快港内货物流通效率;在限定时间内减免所得税和增值税等,海南在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借鉴这些地区的经验,完善管理体系,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为自贸港建设带来一定“后发优势”。
从设置目的和功能上看,香港自由港和新加坡自由港都是通过推进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以期建立国际物流中心。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海南发展不能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创业为主导”从海南本身的内外环境也能看出,发展加工、转口贸易并非海南的最佳选择。海南在学习国际上发展成熟自由港的同事也要明确自身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的制定实施发展政策。自然环境是海南的优势资源,在自贸港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所以海南不能以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为其发展的重点,而要把重点放在医疗、教育、体育、文化、金融等领域,扩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低污染高新技术产业、航运业对外开放,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贸港。
四、海南自贸区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政治因素。建省三十年来,海南发展一直受国家政府高度重视。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的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后就提出要发展海南岛,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海南建省,同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设立海口保税区。2010又宣布建立国际旅游岛,此外,博鳌亚洲论坛、三沙建市都充分体现了政府给予海南的政策红利。而与之对应,在政策利用、市场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正是海南在政治因素上的劣势。未来在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海南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海南发展的机遇,而因海南省地处南海的特殊战略位置也使其面临潜在的政治威胁。
第二,经济方面。海南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承载起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任务在与东盟国家贸易上有一定优势。此外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上,海南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海南同时也有生产总值低,创业基础薄弱,岛内市场需求小等劣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对外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海南未来可依其优势资源发展成为南海诸岛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离岛服务中心,这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机遇。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基础薄弱可能面项目建设的风险,以及因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的金融风险。对此,海南未来要致力于更加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增强政府公信力,打造投资友好型自贸区。
第三,社会方面。社会因素主要与人口特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有关。历史上海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海南作为第三侨乡,许多东南亚居民与海南情缘关系密切。这些都是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优势。但海南人口特征的另一方面是人口数量少,素质有待提高,因教育水平远不及大陆发达地区,海南长期缺乏高端人才,这些都是社会因素方面的劣势。因此自贸区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人才发展、人才引进制度是海南发展的机遇。未来海南可以通过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到海南办分校,同时带动本土高校发展;借鉴斯坦福和硅谷的国际经验,建立大学科技园区。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教育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此外,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对跨国合作、经贸交往带来的威胁也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技术方面。海南环岛高铁的投入运行便利了岛内交通,为海南岛旅游业和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海南航运海运也具备一定规模。但海南省内各市县发展不平衡,旅游行业呈现冬季热门夏季冷清的特点。这些都是其面对的困境。因此进一步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系统打造超越季节局限的旅游产品是海南在技术方面仍需完善的方向。未来海南还应该通过鼓励“+旅游”模式,例如鼓励发展围绕旅游的体育竞技、医疗、购物、养生等项目解决旅游淡季的问题。此外,南海海洋开发战略也是海南发展的机遇,相比其他临海身份,海南经济实力较弱,因此未来海南更应加快海洋开发,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强省。
参考文献:[1].海南的“大时代”:自贸区将带来的四大变化[J].中国房地产,2018(14):16-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J].党史文苑,2018(05):57.
[3]肖岳.不一样的海南自贸区[J].法人,2018(05):36-43+96.
[4]王和平.海南经济特区30年沧桑巨变的主要经验[J].新东方,2018(02):6-12.
[5]习近平.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4-14(002).
[6]曹亮,徐文海.以高等教育建设促海南经济转型升级[J].南海学刊,2018,4(01):14-17.
[7]罗芳.“一带一路”与我国自贸区开放[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7,1(01):57-71.
[8]李光辉.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发展实践研究[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7,1(01):50-56.
[9]王佳.天津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思考[J].天津经济,2016(07):35-38.
[10]林江,范芹.广东自贸区:建设背景与运行基础[J].社会科学文摘,2016(03):19-21.
[11]马庆强.国外自贸区发展经验比较及上海、天津自贸区建设政策探讨[J].上海经济,2016(02):35-42.
[12]马庆强.新加坡自由港、迪拜杰贝阿里及智利依基克三地自贸区比较及对天津自贸区的启示[J].天津经济,2016(03):21-23.
[13]竺彩华,李锋.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成就与问题分析[J].亚太经济,2016(01):107-111.
[14]周运源.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发展再思考[J].广东经济,2015(10):34-38.
[15]付业勤,李勇.“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南“中国旅游特区”发展[J].热带地理,2015,35(05):646-654.
[16]罗凯,马博.“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广东自贸区迎来发展机遇[J].中国港口,2015(05):18-20.
[17]林江,范芹.广东自贸区:建设背景与运行基础[J].广东社会科学,2015(03):21-27.
[18]彭青林. 以旅游特区落实建设“一带一路”的海南担当[N]. 海南日报,2015-03-30(A03).
[19]盛斌.天津自贸区:制度创新的综合试验田[J].国际贸易,2015(01):4-10.
[20]林晓伟,李非.福建自贸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5(01):11-14+35.
[21]蔡春林.广东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J].国际贸易,2015(01):15-21.
[22]王孝松,张国旺,周爱农.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52-64.
[23]王冠凤,郭羽诞.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4(02):28-32.
[24]胡长青,史界.四大格局突破与特区深化改革:海南样本[J].经济体制改革,2013(05):44-47.
[25]王玉主.自贸区建设与中国东盟关系——一项战略评估[J].南洋问题研究,2012(01):9-20.
[26]康正岳.海南国际旅游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探讨[J].中国商贸,2010(29):152-153.
[27]任明硕. 新疆边境贸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8]黎荔. 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中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