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生活在信息的汪洋人海中。在这些多如潮 水般的信息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有助于我们充实自己生活的有用信息最多只有1%左右。
于是,我们需要像在河里淘沙金一样,找出这1%的有 实际意义的信息,并把它作为我们的精神财富积累起来。
但是,如何找出这1%的信息,不同的人在效率方面会 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有人知道如何寻找,而有人却不知道 如何寻找。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找出这1%的有效信息呢?我 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以下6点建议。
©建议一:掌握“框架力”
我们通过感官随时在获取新的信息。但是如果我们获取的信息只是停留在最初的素材上,那它就只是一座简单的“信息大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与其让我们人类亲自动手去找素材,不如交给google去做, 效率无疑会高出许多。
那么,我们人类到底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是从这 座信息的大山中找出不同信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辨别出你所得到的信息意味着什么?如何让这些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而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具备一种洞察信息本质的能力。我把这种能力叫做“框架力”。
无论我们是在和他人对话的时候,还是闭门读书的时候,抑或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需要随时制作框架、使用框架,我们需要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整理信息。
在这里,我所说的框架是指“依据某个目的进行整理的思维框架”,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思维的抽屉”。这个框架提 示我们对于信息应该如何建立主轴、如何进行分类、如何区分不同的情况,还有如何安排整理信息的场所。
这个框架提示我们,当信息进人到我们的大脑时,我们要随时给它们贴上标签,区分它们的类别,并把它们保存到大脑中符合这些信息类别的位置上。
这里有几个具体的事例可以帮助你了解什么是框架。例如我们写文章时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手法就是一个非常容 易理解的框架,商业用语中有3C策略(英文分别是Cus-torner、Company、Competitor,即顾客、公口J、竞争对手) 以及市场 4P (英文分别是 Price、Place. Product、Promotion, 即价格、渠道、产品、推广)等等说法,这些也都是框架,是思维的框架。
还有,围绕某件事情,我们常常会对各种情况分门别类 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形成诸如“7个习惯”、“3个法则”等 等条目,非常便于我们理解掌握。这里的“7个4惯”、“3个法则”其实就是框架,框架在这里已经在起作用了。有关 本章的内容,我也用了 “6项技术”的形式向读者朋友们提 供了框架。
在企业里,-个业务员利用3C策略的框架,就可以 轻而易举地把信息分成该公司相关商品的信息、相关客户 的信息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等,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分类。
利用市场4P的框架,企业员工也可以分析出该公司的 产品和服务等为什么会劣于他人的原因。还奋,当市场上出 现了一种深受欢迎的新产品时,利用框架也可以分析了解该 产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欢迎。
前人已经开发并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形形色色的框架,当 我们利用这些框架的时候,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 心,那就是我们必须亲自构筑新的框架。许多时候,你会听 到别人用图解的方式或用说明书对某一商品或事件进行说 明。在这里,图解和说明书其实就是框架.当你接触过数百个以上的框架后,你会发现,你的信息收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时且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构建框架。
在最近一篇博客中,我写/有关肥胖的文章。在这之 前,我参加过相关的专题讨论会,咨询过专家,阅读了 10 本以上有关营养学、减肥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疾病的 书,并对从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关于肥胖你必须了解的事情
第一,肥胖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导致疾病的不良生活 习惯;
第二,肥胖是用未来的纖换取现在的快乐的“健康负债”;
第三,肥胖的原因在于与标准的生活方式相比摄入了过 多的热量却消耗太少的热景;
第四,热量摄入过多的原因来自于零食、清凉饮料及精 力口工食品;
第五,为了增加热量的消耗,一周做2次肌肉训练,每 天做30分钟以上的轻度运动是有效的方法;
第六,睡眠可以缓解压力,抑制过量饮食。所以每天至 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睡眠;
第七,泡澡对改善新陈代谢非常有效。可以同时尝试下 半身泡澡和冷水浴等;
第八,摄入有营养的东西,可以减少空腹感。所谓有营 养的东西是指加工度低的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等;
第九,防止肥胖的良好生活习惯不仅对体重,而且对整 个身体的健康都有益。
通过不同途径,我获得有关肥胖的大量信息。我通过 使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它们,并把它们集中放入框架内,从 而剔除了99%的不良信息,保留1%的有效信息。
我制作这-有关肥胖的框架是在2007年9月。用这些足够专业的知识,我在2007年8〜10月的2个月时间里, 成功减掉了 5公斤体重、体脂肪率和7厘米腰围。我想善于发现并学习新的东西,并把它们付诸行动,才是进行信 息处理的乐趣所在。
28岁进入麦肯锡公司时我尚不具备的“框架力”
我真正意识到框架力是在28岁进入麦肯锡公司以后的事情。我想,阅读本书的众多朋友在平时的信息整理及曰常会话中一定也没有使用框架的习惯。
我刚进入信息处理的专业集团麦肯锡公司的时候,同事们总是指责我,说我的话听起来非常难懂,散乱而没有条理。他们还议论说我说话的内容其实很有意思,但是却不能作为有效信息发挥作用。
同样,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麦肯锡的顾问能做到随时整理信息并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
尚不具备框架力的我刚进人麦肯锡的时候,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都惨不忍睹。因为在进入麦肯锡之前,我只有专心做会计师及从事金融业的经历,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框架这个 概念。所以不要说自己思考并建构新框架,就是连如何使用框架我都不会。
就在我为别人难以理解我的话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 次我对一位大学一毕业就进了麦肯锡的资深女顾问说起了我 的烦恼。记得当时她是这样对我说的:
“在麦肯锡,没有框架的会话与家庭主妇或工薪阶层的闲聊没有区别
对呀,我的问题就在这里。当时我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确实没有框架意识,我的话对于听者来说不过是闲聊。现在我知道了原因,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八成。
之后,由于我意识到了掌握框架力的重要性,很快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收到了成效。
一是学会了区分有用和没用的信息;
二是学会了区分好和不好的信息;
三是学会了对信息进行因素分解;
四是学会了区分有实质性和无实质性意义的信息;
五是学会了以已有框架为基础,制作新框架。
麦肯锡有一本汇集了各种框架的基础指南,我每天都会借来看这本指南。当我记住了大约200个左右的基本框架 后,终于可以胜任顾问的工作了。这是我通过数量的增加最终实现质变的一个实例。
也许你会问,怎样才能获得框架呢?实际上,我们的周围框架无处不在,许多信息也巳经根据框架完成了归纳整 理。只是没有人明确地说出框架这两个字而已。
例如,对某个人群进行培训指导时,我们常常会用到一 个非常有名的“skmxwm”的矩阵[根据接受培训的对象 是否有意愿(wm)和技能(SkUl),用2x2的模式进行分 类,并根据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别制订培训内容的 方法],这就是一个框架。最畅销的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 7个习惯》屮的7个习惯也是1种框架。还有报纸的排版格 式也是一种框架。报纸要根据一定的格式(框架),在纸面 上编辑每篇报道,然后再-一发送到我们读者的手上。如果 你真正理解了框架的概念,那么在你身边框架的范本要多少 就有多少。
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框架。“框架”有 很多,也很有用。我们利用框架可以把各种信息捆绑起来, 从而有效地获得我们想要的信息。
关于框架的具体使用方法,肴两本参考书很值得一读。
•斋藤嘉则著:《解决问题的行家——“思考与技术”》
•斋藤嘉则著:《发现问题的行家“构思能力和分 析能力”》
©建议二:利用“潜知力”积累经验
有了一定程度的框架力以后,即使你没有足够多的信息,照样可以整合出一个大概的信息框架。但是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朋友的是,要鉴别出有效信息,单凭这一点是不 够的。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一个专家,那么除了你用自己所具备的框架力去处理你所属的领域的信息外,你还必须大量地积累经验,以应对只是依靠框架无法处理的信息。
以商品开发为例。商品的开发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从设想到概念的形成、样品制作、市场预测,最后才能进人流通。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框架非常繁多。为此,如果一个 企业若能依据框架开展工作的话,那么在定程度上可以实 现效率的提升。
但是,当你有了一个设想,你用框架去分析该设想时, 得出的结论却有可能是该设想并不可行。这时,你不能急于放弃这个设想,因为很难说这其中就没有特別的亮点。而要 找出这个亮点,除了框架,你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你的 “第六感”,所以在掌握框架力的同时,你还必须同时培养你的直觉。
其实使用框架的过程,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进行取舍,最后留下本质的时这样的分析、取舍本身,实际上仰仗的就是你的“第六感'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培养你 的“第六感”,这种感觉就会转化为“潜知力”。相反,如果你对“潜知力”毫无所知,只是单纯地依据框架,例行公事 般地开展工作的话,那么很快你就会对信息的收集失去兴 趣,同时还影响到框架力的提高。
所谓的“潜知力”是超越框架的一种能力,是基于在某 一领域的长期经验积累,是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大脑黾酝酿 并产生的新的洞察力。
当一个事物脱离了框架范畴的时候,怎样才能收集到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潜知力的职贞。只要你有了潜知力,那么在收集或输出信息的时候,就能做出最恰当的判 断了。
10多年来,我一直以某种形式书写文章,并通过向顾 客说明文章的内容,由此得到等价的报酬。这10多年的经 验让我在书写文章的方面,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潜知力”。
关于文章的写法,框架给出了许多非常有用的方法。 如:大纲、逻辑思维、概要的基本要求等。当然,我在写原稿时,一定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框架。而在此基础上,对着电脑敲打键盘时,脑海里自然而然会出现 一些超越这些框架的想法。这就是潜知力的一种。
例如,在书写的过程中,除了使用1、2、3、4等来表 示条目外,在毎一篇文章中,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 的文体来写、需不需要引用事例、取什么样的书名更简单直 观等等,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有关写文章的技巧及想法。
电脑只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完成作业,而我们人类 由于具备逻辑能力中的框架力,所以对于最基本的信息收 集,我们的直觉是电脑无法实现的。一旦我们具备了把隐藏 在大脑深层的潜意识调动起来的潜知力,完全有可能生出更 新的能力。
如果你希望电加深入地了解潜知力,只要在检索网页上 输人关键词“暗默知”和“经验知”进行检索,页面会自动 弹出相关信息。此外,有一本书我认为也非常值得一读。
•《潜智:如何培养和传递持久的商业智慧》多萝西• 伦纳德、沃尔特*苏尔普著
©建议三:具备“抗失敗能力”
继“框架力”、“潜知力”之后,第3点建议是要具备 “抗失败能力”
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上司一而再、再而二地 提醒我的一句话是:“愚者学敬业,贤者学历史”。我想这句 话的意思应该是假如从历史中学习是一种框架力的话,那么 从经验中学4就是潜知力,然后才是抗失败能力„
有一种说法,叫“用触觉去了解事物”。说的也是通过 亲身经历失败来提高信息收集的灵感。这就是说,要想抓住 1%的问题核心,经历失败必不可少。
这是因为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理解“什么不是失败'
在曰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既然 是尝试,就免不了会有失败。如果有一个人只愿意尝试必定 成功的事情,那只能说明此人完今没有挑战新事物的决心, 他的人生注定是平淡尤奇的。
从信息潮中找出iisll的技巧
我19岁时就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而且在我以后 的履历上,似乎也看小出我有过失败的经历。实际上,我却 认为经历本身就是“抗失败能力”的积累。
大学刚毕业,我懵里懵懂地进了一家外资的会计师事务 所。由于我当时的TOEIC (托业)成绩只有420分,所以 用英语写报告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每次上司看完后 总耍退回来,还安慰我一句,说“以前我用英语写报告也很 烂”。每次我都涨红着脸接过被上司改得满篇红字的报告。 还有,当我准备向客户提交报告的时候,我都要花上大量的 时间请上司帮忙指导我完成那份实在过于难懂的报告。这样 的事情在当时,几乎是家常便饭。
然而,�正是有了这样一次乂一次的失败经历,我才右可 能比常人更快地接近1%的事物本质。如何抓住1%的事物 本质,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历火败,并从中抓住余下的99% 的错误。
关于抗失败能力,我还想向读者朋友推荐一本畑村洋太 郎先生的成名作:《失败学的建议》。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一'定要抽时间读一*读。
利用“框架力”对信息进行大致的分类,然后运用“潜 知力”,从经验和知识出发,加深自己的洞察力,最后把这 些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用“抗失败能力”鉴别出什么是本 质。这一过程的不断反复正是找出1%事物本质的捷径。
如何使明天比今天更轻松
了解本质的作用是为了让自己了解“如何使明天比今天 更轻松”。也就是说,对于每天必做的重复性工作或收集的 重复性信息,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使今后可以 在这些事情上少花功大。
对新的框架了解得越多,自己的潜知力用得越充分,获 取1 %有效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也就能以较少的劳动实现 更多的输出。
我进入外资银行从事营业员工作的时候,例行事务几乎 要花去我整天的时间。而实际上我每天做的事情无非是整理 资金现状、与伦敦交换信息、向其他部门提供利率等。我的 前任、前任的前任,一直都在重复这种千篇一律的例事务。
我对这样的工作现状很不满意。于是在得到上司的同意 后,我开始思索每一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虚心向同事们 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S后在不改变工作U的的前提下, 我改进了我的丁作方法。
•对于资金现状的管理,我从以往的手工整理形式替换 成了整个部门可以共享的excel处理方式。
•向法务部提出中请,获许可后把以往用电传(当时还 有)进行交易的方式改为邮件归档管理系统的方式。
•把以往利用电话向其他部门提供利率的做法改换成每 天一早发送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只有在利率出现变化 时,发送追加信息。
这样一来,以往需要•整天时间才能完成的例行攀务锐 减到一天只需花2小时就可以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改进, 每天出现错误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不仅我们自己的部门满 意,相关部门及顾客的满意度也上升了。
这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个事例。还有做家务事,各地域社 区之间的关系也都一样。总之要养成随时利用框架进行思考 的习惯。学会思考过程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有没有其他可以 替代的方法?思考如何才能用更少的付出得到同样的结果? 等等。
◎建议四:共享“最佳实践”的学问
掌握有效信息的方法还有一种,叫“最佳实践”。
所谓“最佳实践”,是指来自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最好的 方法、做法。例如:丰田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最 佳实践的积累。冈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公司组织可以 在内部把最佳实践作为一门共享的技能,这样就更便于 积累。
有人通过向他人请教其以某种形式实现的“最佳实践”, 来建构自己收集信息的框架。当然你不一定要照单仝收这种 形式的学习方法。但是“最佳实践”作为鉴别标准,判断哪 些是1%的有效信息,哪些是99%的无用信息实在非常 有用。
我34岁才开始做证券分析师。通常,做这个工作的人 都是大学-•毕业或20岁出头就开始的,所以我开始这个工 作绝对算不上早。也因为这样,在最初的平年时间里,我一 直努力搜集最佳实践的方案。
首先我请自己的助手尽可能详尽地告诉我迄今为止被认 为是一流的证券分析师们的做法。如:某著名证券分析师的 工作风格是怎样的,对于信息他是怎样进行管理的,信息的 输出又是怎么做的等。
�其次,我利用中午的时间,和工作上成绩突出的分析师 前辈及营业人员共进午餐,尽可能地向他们请教他们各的 做法。
就这样,在听取了 20多个人的经验后,慢慢地我也建 构起了我自己工作方法的框架,并逐渐固定下来。就这样, 我逐渐地掌握了哪些是根据顾客对象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 的,哪些则是对所有的顾客都适用的同定模式等。逐渐地, 我能淸楚地沿出不同人分别以仆么样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特 长,并努力把它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像这样,通过比较,找出己的不足。这叫“反�省”, 要不断反省自己的做法。
往往有很多人觉得问别人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或者觉 得这样做会给别人添麻烦,总是犹犹豫豫地抹不开面子向他 人请教。但是,要知道你通过请教他人,你的工作效率会大 大提尚。而你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使你自己变得轻 松,也可以使他也变得轻松,而乱还会使整个组织机构变得 轻松。只有当你自己了解了这•点,并让对方也了解了这一 点,我相信任何人都会很乐意帮助你。所以善于向別人学习 最佳实践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虽说不同的人做法各不相同。但是,通过前辈分析师们 的赐教,我大致了解了一流分析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种 类_。
第一种类型:向顾客提供服务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分析 师往往很重视和顾客之间的交流,他们真心诚意地与顾客进 行沟通,当然花的时间较长。
第二种类型:注重分析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分析师几f 不会主动打电话,他们往往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分析和报告 上,力求分析和报告质量上乘。
最差劲的是这两类型哪一类都不搭界的分析师。我选择 了后者的做法。当然我也不是照搬这种做法,而是适当做/ 一点点调整,那就是增加了与客人之间的接触。如果我是权 威,我不打电话,人家也会主动前来咨洵。但是我还是一个 新手,在做出实际成绩以前,不能这样坐等客人上门。
话说回来,如果我给顾客打电话,势必占用较长的时 间,影响我进行分析。因此,我拒绝使用电话,而是一心一 意地用h了电子邮件。有时候我会用群发的方式,有时候根 据情况我会个别发送。而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我把它当作 是创造最佳实践的一种,还在不断努力开发新的用法。
我宥一个特点,就是写文章的速度很快。于是,这样一 个公式得以成立,即发挥这一特长的手段是报告的认真书 写+邮件来实现的跟踪调查。像这样,一种知性生产确实是 通过自己的做法、技能和他人以往的经验互相补充才得以决 定的。
©建议五: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
下一点我们应该掌握的是“扬长避短”。
在第二点建议中,我巳经解释丫要想鉴别出亊物本质所 需要具备的潜知力。
至于如何掌握潜知力的问题,我认为与其想一口吃成胖子,同时学习5个、10个等众多领域的东西来积累潜知力, 不如先确定1、2个领域,进行深人的学习、积累,当你彻 底掌握了这1、2个领域里的潜知力后,再逐步应用到其他领域。相信这样做的效率会高得多。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领域里做得非常出色,那 么他学习、理解其他领域里的东西也会比常人快。我对这种 现象的解释是,因为他在那个领域里已经掌握了抓住本质的 技巧。
我能有这样的想法,得益于我在20几岁时的一位前辈 的教诲。当时我连自己的专业领域究竟是什么都搞不淸楚, 只是被动地等着别人交代我做事情。这时.麦肯锡的女性前 辈们告诫我:“不要接受太多的工作”、“要善�于拒绝不能发 挥自己价值的工作”。
我无条件地通盘接受了她们的忠告。因为当时麦肯锡的这些女性前辈们正活跃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她们的工作做 得非常出色。而且,其中三位尤其出色。
第一位是口本企业价值评估第1人本田桂子女士。她是 亚洲麦肯锡的第一任女性主任(最高顾问)。
第二位是做医院的顾M,著名的大石佳能子女士。她被 评为“口经女性”的“年度女性”,在《朝日新闻》的“头 版头条”等版向上受到过隆重的推介。我想知道她的人-定 不在少数。
最后还有一位,是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金融研究专业的 教授,《银行收益革命》、《川本裕子的时间管理革命》等书 的作者、著名的川本裕子女士。她也是我在麦肯锡时的前辈。
她们之所以如此出色,就在于她们自始至终坚持做自己 擅长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体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努力做到不做无用功。
学会做减法
我想任何人都会有一张“To do list"(要去做的事情清 单)的明细表,上面罗列了必须做的事情。
然而,面对要舍弃的事物,非常重要的一点却是整理出 "Not to do list"(不要去做的事情清单),也就是整理一份 不可以做的事情的明细表。如果一个人在放弃某些+该做的 事情上表现犹豫不决,那么他就无法专注于做他该做的事情 上。在思考最好专注于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之前,首先想到什 么样的信息是杂音、是无用的,才能更快地接近事物的 本质。
关于“不要去做的事情”,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很注 意的。
•冈为抽烟既浪费时间、金钱,还会影响注意力的集 中,加之对身体有害,所以不抽烟。
•因为喝酒既浪费时间、金钱,还会影响注意力的集 中,加之对身体有害,所以不喝酒。
•因为睡眠时间对于整理信息来说非常宝贵,所以不 减少。
•因为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会加速大脑的退化,所以不 大量摄人高热量食物。
•出租车会导致运动不足和获取信息渠道受阻,所以尽 可能不乘坐出租车。
•不做没有必要做的事情。
与其思考什么是有用的,从而增加要做的事情,不如减
少小•必要的事情,以免这些事情在你收集信息的时候拖你的 后腿,这样更容易提高效率。
©建议六:不吝惜购书费用,多读好书——网页盛行时代非读书不可的理由
最后一点建议是关于读书的方法。
要想抓住1%的有效信息,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读 书”,要尽可能地多读各种各样的书。当然,今后,网页、影像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我们获得信息的 渠道会越来越多。但是在现阶段,只要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 “文字+纸”的黄金组合的媒体,书依然是最能体现时间效率的一种媒介。
为什么阅读书籍可以更轻松地找到有效信息呢?我总结 了以下3点理由。
•理由一:书是从众多的书稿中经过严格挑选和编辑后出版的,所以其内容一定非常有价值。
•理由二:大多数情况下,书是作者为了实现我价值而写的,他们并不看重经济效益,因而价格便宜。
•理由三:书的目录清晰,便于携带。
我们先来看-看理由一。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书本上的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不同。 无疑,通过网络査看信息非常方便,但是一方面你不知道发布这条信息的人是谁,另-方面出现在网页上的信息都没有 经过评议或确认。所以一旦你输入关键词,你会惊叹相关的 信息竟有如此之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不仅鱼龙混 杂,而且基本上都不是你所需的信息。
而书本则不然。通常一本书的文字数大约在10万〜12 万左右。但是为了考证书中的内容,相关人员所耗费的时间 却是漫长的。
首先是策划,然后要经过构思、确定目录,再着手创作 原稿、制作图表,还有经过校稿、排版,最后才出版和发行流通。这一过程需要很多人的配合,简直就是一门艺术。
当然,我不能断言说出版的书籍中没有质量低下的书。 但是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的书都有它的闪光之处。不仅如此,你还可以自由自在地驰骋于和你完全无关的先驱者或领袖的书中,也能接触到已故的或异域的人士。
不管怎么说,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获得信息或研究信息是有限度的。但是如果你借助了 “书”这一媒介,那么由于 书经过了很多人的手,所以自然而然地你也就接触到了许多人的想法、信息和意见。
而理由二则告诉我们,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像 这样被严格甄选出来的难能可贵的信息,只要你想要,最 只要花几日元就可以买到。而这儿千日元是我们工作1、 2个小时就可以得到的金额。也就是我们2小时的劳动成 果,就可以得到作者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完成的信息。
那么,书为什么会如此便宜呢?
写到这里,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其实一个人写书与其说是为了赚钱,不如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人,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书则是得到别人认可的最为简便、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通过写书获得稿费、版税并非他们的初衷。通过 出书,“对他人有所帮助”才是回报给他们的最高奖赏。
至于最后一个理由,从技术上来说,把一本大约250页的书的内容贴到网页上完全可能。但是,在小小的显示屏上 靠移动光标读完整本书非常麻烦。而且当你看到后来,意识到前面有一些重要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核实或记忆,这时 你想往回找可比在纸质书上找麻烦多了。正因为如此,纸质这一媒介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后,依然作为信息流通 的主角时顽强地继续生存:,而且这个主角的地位在短时间 内也不可能让位于电子图书或其他媒介形式。
书与无偿的无线电视、网页及几百口元一本的杂忐相 比,其成本相对要g高。所以我想有人买书的时候,可能首先会考虑这本书是否有必要买。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考虑 到能够快速得到优质的信息,实在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比书更 有效率也更便宜的了。
当然,我也知道有人并不习惯读书,也有人读书速度很 慢。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我建议你先读一本可以帮助你 读书的书,听…个影像阅读之类的速读讲座。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 J •艾德勒、查尔斯• 范多伦著
•影像阅读公式网站 http: / /www. photoreading-ja-pan. coin/
、.我的读书投资法——每月花〗5万日元买 100本书
无疑书是传递高质量信息的媒介,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是好书。
我每个月要买50〜100本书来读。但是读完后觉得非常 好的书,或者觉得从中又学到了新东西的书最多10本里头有1本,有时甚至连1本也没有。
我知道一下子增加预算用来购书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 困难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用其他方法增加接触书本的机会。 如:和他人交换竹籍、上图书馆借阅等等。
总之,重要的是“大量接触可能的好书”。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好书,而这些好书中的信息又会在以后给我们带来几十倍的好处。
i.利用零散时间快速阅读
读书还有一个窍门,就是不要仔细研读。也就是说读书不要太贪,不要试图在一本书中找到你想了解的所有东西, 从一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一切。读书的窍是首先粗略地浏 览一遍,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只要仔细研读这些部分就可以了。不过,在读一本书之前,你还需要确定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希望从 这本书中得到什么”?
我们人类的大脑能记住的数字最多只有7位数。所以即使你读得非常认真,也不可能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但是,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不管你是认真阅读还是一目十行地阅读,书中的内容都会实实在在地留在你的潜意识层里。所 以与其花较多的时间有意识地读,不如快速地泛读。只要把 书中的内容存储于大脑的潜意识层里,在必要的时候能调取 出来就可以广。
读书不需要你专门抽时间静心阅读,读书应该利用空闲 时间、零散时间进行快速阅读。
也就是利用泡澡的时间、如厕的时间、餐后休息的时 间、等待上菜的时间等等这种零敲碎打的时间进行快速 阅读
读书的零散时间
读的书不应侧重于商务类书籍,而是应该包罗万象,什 么书都读,包括小说、漫両等。有些非常好的小说,因为故 事涉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经验,所以会非常清晰地留在你的 记忆里
虽然在日木还不多见,但是在美国,很多商务类书籍都 是用写故事的手法S的。像艾利•高德拉特的《目标:简单 而有效的常识管理》以及罗伯特•清崎、莎伦•莱希特的 《富爸爸穷爸爸》等书,其内容与其他书籍相比,更容易记 住,也更容易理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