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大意是:不愁无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应担心无人知道自己,应去做能够让别人可以知道自己能力的事情。这是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培养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以便为胜任官职所做准备。
而在今天的教育观念中,成绩分数的高低俨然已成为展现学生最终水平的标准,以及学生未来成就的依据,即使这样教育模式已经存在已久,可仔细想想它真的对吗?
在《斯坦福学习法》中作者星友启就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既不是教师教得好,也不是教材编得好,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及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力。
但实际生活中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否已经违背了这个初衷呢?也许最初人们创办学校是因此缘由,可社会的变化明显可见地让学校和家长越加功利化。
我知道要想改变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模式是难上加难,但教育乃是一场百年大计,每一步的努力都会成为未来的教育变化的关键一笔,特别是在今天人们仍在不断思考未来的教育发展。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孩子该如何学会学习?学校又该怎样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关于这些问题你将在星友启的《斯坦福学习法》中得到启发。
你的常识会毁了孩子
我知道大部分家长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个“好”在无意识的言行举止中就变成了引导孩子走向错误道路的根源。在星友启的《福坦斯学习法》中就提到8种非常容易犯的教育常识,下面我将列举部分。
常识1:别再“称赞孩子的成果和能力”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过去的教育方式中常常会以两种极端的方式来教育孩童,一是无论做得好与坏,一贯宗旨都是批评,比如话语就是“你还不如谁考得好”“你怎么这么笨”。二是将“看得真快”“真聪明”挂在嘴边,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大加赞扬。
以上行为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他们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或是因为被贴上“聪明”的标签而不愿继续尝试。比如做同一件事,赞扬孩子聪明与说孩子努力,前者可能会因此变得非常看重这项完成的成果,会怕下一次一旦做不到就会失去这个表扬而不愿尝试,而后者会想要继续做得更好。
两种表扬方式不同,却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这需要我们大人意识到:不能单单对“成果”和“聪明”进行表扬,而是要侧重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干劲和自信心。
常识2:别再“手把手教学”
在《福坦斯学习法》中星友启还提到的这一点:想必许多家长都犯过,比如当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时,总是忍不住给他讲解说明,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丧失自主学习及探索世界的能力和兴趣。
而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凝聚了前人精华,虽帮助了孩子取得了新知识和能力,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和想法。
在生活中你也随处可见,有些小孩规规矩矩玩玩具,玩过几次就没兴趣,而有些小孩各种拆装捣鼓,看似破坏和不讲规矩,却衍生出各种玩法。这些情况当然也跟孩子性格有关,但希望家长分清不同场合,不要事事“手把手教学”,而是用引导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探索力。
常识3:别再“依照优秀的教材和方法学习”
从上个常识中还可以延展看来的就是家长会将外界所认为的好老师、好的教材、好的学习方法一股脑地塞给孩子后,却发现并不能如预想般提高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在星友启的《福坦斯学习法》中就解释到:孩子能否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最终还是取决于教材和方法是否适合孩子现有的学习进度、能力和干劲等。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所谓的好的教材和学习方法,只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
在这个寻找及适应过程中,孩子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相比于家长的心急如焚,请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因为他们的困惑与不安不仅来自于自身的焦虑,还有外界所带来的压力。
常识4:别再“规避压力”
说到压力,你会发现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看来是不能给读书的孩子任何压力的,但其实孩子面对考试前的紧张情绪或成绩落后等情况都是压力来源,如何正确对待压力对孩子和家长才是关键。
其实适度的压力是有益的,它会帮助我们思考压力的产生缘由,近而分析出该如何应对它,或者找出有效减缓压力的技巧,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为人越长大所面对的事情越多,他懂得给自己找寻办法解压会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的抗压能力和学习能力。
而关于学习,自然要提到考试,在我读书期间所感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待考试分数的重要性要大于考试本身的目的。这导致我每次考试都是带着惧怕和恐慌的心态。
现在来看并不是我感觉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对考试的看重性出现了问题,用星友启在书中的解释:考试是为了检测现阶段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度和学习力。
也许你们会说如果你学习努力怎么会怕呢?我个人认为认真听课和考试成绩好坏有时是可以分开的,因为书本知识和试卷答题 之间有时并不存在充分必要关系,但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是将二者变得密不可分的。
那么转变了这个思路会如何呢?家长不会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判依据,而孩子会将考试作为促进学习的工具,即以“记忆的唤醒”这种方式,对自己至今所学的知识的记忆来参与到考试中,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自我学习,而不是被考试所逼迫学习。
在《斯坦福学习法》中就提到4个技巧可以让考试成为学习的好帮手:
1. 时常回想学过的内容并进行测试;
2. 养成以便回忆所学知识一边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
3. 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诊断性测试;
4. 认识到无论是考试还是回忆性练习,都是为了提高长期记忆和学习效果。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让你感到震惊,毕竟它们皆是我们曾经以为正确、坚信的东西,但实际上却忘记了孩子才是整个体系中最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他们不能去积极主动的开启这场学习之旅,那么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枉费。
孩子才是学习的主角
你知道什么样的家长和老师最可怕吗?以为付出了金钱的家长与认为能力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关注点是这份自认为的付出与能力,而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古有“孟母三迁”,人们赞的是孟母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忘了孩子若没有找到合适的良师和学习方法也成就不了这句美谈。
讲到这里,就必须提《斯坦福学习法》作者星友启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学育”。他写道,“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前者是以孩子为学习主体,探求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后者更侧重于教的一方,比如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生也处于‘被教’的被动状态。”这自然也是今天教育体系中需要我们反思和改变的地方之一。
那么除了为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外,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首先自然是谨防“刻板印象威胁”,简而言之就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其他人都谨防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做这个不行”“你动手能力不行”等,这不仅极大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其陷入缺乏学习动机的恶性循环中。
不过在做到这一点之前,我觉得家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培养孩子不怕犯错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单单指孩子,更是需要家长也去学习。
不知道你是否自我察觉,如果撇开家长的身份,你会对别人说自己也是一路犯错成长起来的人,可一旦套上了某个身份,你却会用更犀利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其实是我们常常忘记这个道理:犯错误是学习中必要的、有效的经验积累。就如同信心一定是依靠不断实践的经验积累得来。
那么我们应该做呢?在《福斯坦学习法》中星友启就列举了以下技巧:
1、告诉孩子犯错误恰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不要让孩子形成惧怕犯错误的心态;
2、家长不要带着负面刻板印象去批评,也不要表露出自己的负面性感受,而是客观地指出孩子在哪里出错了;
3、教孩子学会捕捉事物的正向信息,把错误看成帮助自己改进技能和提升能力的大好时机;
4、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家长积极倾听、解释,时时鼓励孩子针对内容提问,可以帮助孩子和自己之间形成“积极对话”的模式;
5、在孩子再次挑战时,可以让孩子学会“目标设定”和“自我评估”,帮助他有效提高注意力,增强自信心;
6、称赞孩子为此挑战时付出的努力。
以上所提到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能力,但在做这一切时,请家长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榜样作用。孩子最是敏感,他们会一边观察家长,一边学习和成长。当然,教育他们的责任也并不是简单地落在某个人、某个机构上,因为他们既需要个体的养育和引导,也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
找到进入社会的门槛
在阅读《斯坦福学习法》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再一次重新构建了我对学习的认知,除了上文所讲到的常识和方法,斯坦福在线中学所提到“健康计划”和必修哲学课程更令我惊喜。
现今我国的社会环境看似包容性变大了,但依然很多人是无法接受心理治疗这件事,可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除了需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也需保持良好状态。而掌握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懂得随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状态,是将来进入社会必不可缺的生存力。
那么如何去判断和帮助孩子,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做,所以我认为学校聘请专业心理老师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哲学课程也同样重要。
文初就提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力”这个话题,斯坦福在线中学更是把哲学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关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请各位认真思考一下,所谓的“生存力”只是指生存技能吗?它不应该还包含学会如何安放自己,学会怎样同他人相处,甚至当人觉得无法生存世界时找寻自救的办法等一系列无法拎出来的个体问题吗?
用星友启在书中的解释:具有“生存力”的关键,绝不仅仅是对现有社会规则的接纳能力,还必须具备应对各种新规则的适应能力,甚至具备自我制定新规则的能力,拥有“改变规则之力”。
我当然希望你一路走来都是平安无事,可是这个世上的幸运儿太少了,更多的人是需要这部分帮助的,所以哲学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而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它能让我们从当前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考框架解放出来,并在变化中探寻并形成坚定不移的自我价值观。
就像很多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人要读书,用《怎样读书好》中一位老师给出的简明回答:为学做人而读书。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许多人依然不知晓,因为人只能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看世界,如果他一开始生活在狭小幽闭的环境中,他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同样的,而学习哲学就像进入到著者的思想结构或人生境界之中,会打开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会推着我们向前,向上走。
就像在阅读星友启先生这本《斯坦福读书法》时,我看到了教育的严重缺漏,也看到了教育的可期未来,这对于我自身的认知成长可以说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而写下这些文字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和传播它。
——完——
作者简介:疯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