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吃食堂了,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和在机关吃食堂的岁月。时间一直在向前走,把生活中的一幕幕都存储在大脑最深层的地方,就像一幅幅旧照片被我们遗忘在电脑微云上,多年之后某次无意识的翻开,旧日的画面再次鲜活起来。我们如一条条回游产卵的鱼儿,逆着时光,一步跨越几十年的光阴,相隔多少时空也阻挡不了回忆的步伐。
靠山而建的宽阔校园,在绿树青山的掩影之下,一条人工建造的水利沟渠从校园的北首顺流向东南而去,与横跨校内穿过两座小桥的溪流在下游汇合,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相拥相依地流入下流的田地,滋润着青绿的禾苗。那禾苗,就像是这两股水流孕育出来的儿女,慢慢成长,发育,成熟。到了秋天,我们在教学楼的外廊上,半边身体趴在栏杆上,脚不规则地踢腾着,耳边是出笼小鸡的“叽啾”般的谈话声,视线里是操场上三三俩俩相互追逐的身影,以及更远处的青山和越过校园围墙外和青山之间的田地间农人们劳作的身影。那黄灿灿的禾苗随着农人挥舞的镰刀次递倒下,一行行地排列整齐。校园的空气纯净而清新,我们也稚嫩而单纯。所有的认知都来源于书本文字,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暇想,我们如饥似渴地从老师那吸取充实大脑的知识,祖国的花朵就是我们的总称。
“第一节,勉强过;第二节,肚子饿;第三节,等死等活不下课。”在那个物质相对还十分馈乏的年代,我们除了一天三顿按时吃饭外,很少有零食吃。即使是这样,也还算是幸福的了,每每听父母和老师讲起“在那过去的时代……”我们都感觉到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多么幸福而又幸运的事情。远离了战争年代,不知道吃糠咽树皮是什么滋味。也不知晓什么叫做攀比。只是最后一节课,从食堂方向飘出来的饭菜的香味,让我们都有些按耐不住。除了伸长脖颈,眼神迷离外,就是频频抬起手腕,看时下最流行的电子手表,仿佛眼睛里有某种带钩的功能,能够让电子表加快跳动的频率一样。
讲历史的那个年纪可以做我们爷爷的老师,像是故意与我们作对一样,越接近下课时间,他的语速越慢,仿佛历史的进程遭遇了某种磨难而突然变缓或几乎停滞不前那般。下课的铃声淹没了老师讲课的声音,许多同学都已收拾好了课本,摆好百米冲刺的姿势。他也适时地停下来,却没有半点要离开和结束讲课的样子。我们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路经我们班级门口别班别年级的同学,他们有的小跑着,有的大步流星地走,有的三三两两谈笑风生,有的微笑着悄悄向认识的班内同学招手……。我们就像那热锅中的蚂蚁,想跑跑不了,不跑又受煎熬,肚子“咕咕”叫,身体不敢动,心思却已经飞离了教室,神游于食堂那饭菜之上了。
终于等到历史老师和我们道完“同学们再见”,平常被人为拖长了的那句“老-师-再-见”在此时突然间缩短变得无比地简洁和有气无力起来。我们加入到奔食堂的人流中去,午饭的香甜和打开的味蕾,使年青的生命更具有活力和生气。
平常普通的饭菜,也被青春的我们吃得活色生香。记得吃青菜的时候,因为洗菜阿姨的疏忽,常常还会有沙石和田螺,那时候的我们也只是挑出来扔掉就完事了,从没有想过要去追讨什么责任或赔偿的问题,老师教导的“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生信条深入我们的心中。“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想法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指南。摆在今天,似乎是不太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父亲在机关上班,自然而然地,我们家的早餐就完全交给了机关食堂,每天早晨早早起床,拿上饭票和搪瓷盆,跑到机关食堂。冬天时,天还没有完全透亮,我就会嘴呵着热气连走带跑地来到机关食堂。每次都有比自己来得还早的其他人,食堂大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前一天打扫的桌椅还没有来得及放下,隔着窗口玻璃向里望,高高的蒸笼上热气腾腾。炊事员叔叔阿姨都穿着白色的工装,头上戴着白帽子,就像饭店里的特级厨师那般,笑意盈盈地告知,还要耐心地等几分钟,馒头花卷还未蒸熟蒸透。我最喜欢的是带青葱叶片的花卷,像极了妈妈新烫的发卷,撕开来一圈一圈的,放在嘴里绵软蓬松,葱香和咸味完美结合,是我特别喜欢的口感。我往往会多买几个回家,嘱妈妈中午放在电饭锅里重新蒸过。趁热吃下去,再来一口甜豆浆,于我就是人间美味了,我特别陶醉于那吃的过程,看着手中渐渐变小变少的花卷,碗中越来越少的豆浆,逐渐填饱的肚子,得到满足之后的惬意,那种叫做“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简单而又直观。或换一种口味,来一碗“桂林米粉”,或许一开始这种米粉是桂林人首创,我们也没有过多地去深究其来源。倒是对米粉的制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原来,真的是用普通的大米经过泡水后,打成浆,通过铺展蒸熟掠冷切片等多道加工工序制作而成。经过炊事员加调配料和佐料以及大骨汤水,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米粉就新鲜出炉了。在炊事员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征求个人意见,添加个人口味,是加肉末,或叉烧,或猪肝粉肠,或鸡蛋,都可以。完工之后,还有各种口味的铺佐小菜,酸豆角,萝卜干,酸菜,择耳根,炒花生,油爆黄豆……,任你添加。还有各种调味辣椒,油爆的,酸辣的,豆瓣的……一碗米粉,直吃得你心满意足,香汗淋漓。冬天的寒意一扫而空。
转眼间,那年那月的情景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我已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他乡变故乡,故乡又成了他乡,物换人非。记忆却仍然鲜活如初,老照片会褪色变模糊,记忆却如上过防止褪色的神奇药水,永远保持着初时的温度和色彩。时光无情,记忆却温情脉脉,像一架特制的保鲜时光机,将人生经历的生动画面,以最返朴归真的姿态存于其中。在你触碰到相似的情景时,自动闪现出来。你可以默然回味,也可以生动叙说,更可以用文字的方式,回现出当初的画面,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