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说不出什么天花乱坠的理由来,只是简单的认为老舍先生的作品都像是从土里慢慢的生长出来的,不仅于人民大众紧紧相连而且充满生命力。他的一些作品让人读起来感觉和生活息息相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都知道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强的典型化,在我看来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关于人物形象的设定同样具有典型化(老舍先生在《月牙儿》中对女主人公形象的设定十分的细腻)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为广大的贫苦人民发声,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机制进行批判。
《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个短篇小说写的很平淡,讲述了抗战时期位于重庆的树华农场,这个看似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农场却干着赔本的生意。文章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笔墨去描写树华农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把树华农场描写的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但是这个世外桃源与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农民辛勤耕种、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大相径庭,树华农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怀鬼胎,这里献媚成风、有许多贪婪偷盗的恶习。不成问题却是这里的最大问题。
经营树华农场的主任名叫丁务源,农场赔钱就在丁主任经营的这半年。场长和股东们都知道自己投资的农场赔钱的原因,但是没有一个人去指出来,因为他们都收过丁务源的好处,餐桌上的鸡鸭鱼和各种蔬菜那个不来自丁主任,就连瓶子里插的花都是丁主任亲自送过去的,哪家有个红白事也都是丁主任跑来帮忙。丁主任最卖力的地方就是在股东太太和小姐哪里,时不时的亲自送去一些最好的农产品。而这个丁主任是最会搞人事的,为人圆滑世故,刚到农场很快就收服了那些想要反对他的人,因为在丁主任上任的两个月里,农场的工作制度由八个小时慢慢减少,当丁主任进城的时候他们甚至全天停工。他们有些时候聚在一起赌博即使被丁主任撞见也没有多大损失,也许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讨好丁主任的机会,大家拉着丁主任一起打牌。这时候丁主任就会微笑着说:赌场上没有大小,不分主任和园丁,赢了拿走,输了认命。(你看这话一说出来,谁不觉得这丁主任心胸宽阔,没有官架子)每次打牌丁主任赢钱的时候居多,因为大家好像很情愿把钱输给他。
另外,农场里的东西有时候被员工偷偷拿出去卖,农产品产量一天一天的减少,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有发生一样。这样一来当初想要辞职的人现在却害怕被辞掉,他们都舍着脸去逢迎谄媚他。农场的员工都知道这样好吃懒做不好,可是大家都是如此,况且丁主任也没有批评任何人,他们就这样安逸的守着树华农场。
丁务源这人会经营人事却不会经营农场。他把自己的力气都放到了讨好人上面,讨好上级自己保住了官位,顺从下级的意见,让他们不离职并死心的为自己服务。这也可以反射到现代社会中一些办公室政治,总有一些人为了升官发财变着法的迎合上级领导的爱好。无论在什么时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总归没错。现在身在校园的我们可能还体会不到社会人士所说的人心复杂吧。也许每一个人在步入社会之前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它当成职场教科书便是白瞎了老舍,老舍先生这部作品适用于大多数中国人,这也许便是鲁迅批判的中国人的恶习性吧。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中国人向来喜欢临时抱佛脚,因为平常的时候我们都在敷衍生活,差不多这个口头禅更是能够体现出这一点吧。总之一句话概括丁务源的话,那他就是个人人爱的坏人再合适不过的了。
第二个人物是秦妙斋,一个无人认可并自居为艺术家青年书生。(有的人拥有一身的技艺才华无处施展,我们可以说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是这个空头艺术家秦妙斋也感到自己无用武之地,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只会让人觉得想要发笑)如果你称他为艺术家他能够高兴半天,他便要和你做朋友,他也不管你人好人坏、什么身份。据他说:秦妙斋和艺术家这几个字要一起读出来,不然艺术家就会不存在,自恋到癫狂也。传宗接代继承家产,可是他自己却想要独树一帜,想要过艺术家的生活,想要创办团体可最后都没有成功,没人愿意听他的。别人的不理解倒让他认定了自己的清高,他不能够吃苦,靠着父亲的寄来的生活费过着飘飘摇摇的生活。一天秦妙斋无意走到了树华农场,这里的美景让他萌生了一个在这里居住的念头,他想要在这里写文章去咒骂那些有名的艺术家,他恨这个让他不成名的世界。刚刚准备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的丁主任正好撞见,秦妙斋也没有去理他。丁主任便自言自语了一声说:这大概是个画家。秦妙斋的耳朵好像专为听着种话似的,就很自豪的和丁主任自己是个全能的艺术家介绍了一番,然后便认定丁主任就是自己的知己。丁主任把这里的三间房屋租给了秦妙斋,也顺道解决了农场亏损的问题。秦妙斋在树华农场住下来了,他指着墙上的画就开始大肆批评一番,员工们都知道他是个全能的艺术家,可是谁也没有见过他作的画、作的文。(不知该不该说秦妙斋透着一股子天真单纯,丁主任担心一万元的租金,还打听了秦妙斋的身世得知他确实是财主家的儿子时才安心,并时不时的暗示秦妙斋交款子,可是秦妙斋呢完全不接受,就像没事人一样。当他和工人们赌钱的时候,他拿花生米来充当钱,像一个顽皮的小伙子。当丁主任利用他和尤大兴作对时,他像勇士一样冲在最前面。可是最后丁主任却把他交给保长带走了,并把房子租给了另外一位人。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秦妙斋是一个毫无心机的人,内心还是纯真无邪。)
除夕那晚。大家在一起打牌,突然有宪兵抓走了秦妙斋的两位朋友,而秦妙斋对此却表现的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因为只要人家抬举他叫他艺术家,他就不问底细就和人家做了朋友,所以他才不知道抓走那两个人是汉奸呢!(可能终究还是因为不够成熟,秦妙斋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伙,人是他领来的,出了事情也不去打听一下状况,依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他才不管别人的这些事情,他一心只顾自己)
总之秦妙斋这个人让人觉得好笑又好恨,笑他孩子般的傻气,笑他是个不自知的艺术家,恨他没有担当,朋友出了事情不闻不问,恨他自己惹出事情却不去找解决的办法,仍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也反映出现实中那些一无所长却又自命不凡的人, 他们如此的可悲,竟让我有些可怜们。
接下来要说的是尤大兴和明霞这对夫妇,尤大兴是一名海归,在国外是学园艺学的,他是非常正直的一个人更不会阿谀奉承,所以他处处碰壁。他到树华农场来是要接任场长的。尤大兴一来到农场就开始工作,调整作息时间表,给工人们分配工作,虽然他不像丁主任那样以来就把每个员工的基本信息浏览一遍,但是他的那双眼睛却能看出来每个工人适合干什么。尤大兴的到来破坏了工人们安逸的生活,一旦人习惯了安于现状,好吃懒做,你再让他重新劳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员工们开始怀念有丁主任的时光,而现在的丁主任正在股东家的太太和小姐身边卖力呢,他想借助这股力量在给自己搞一个副主任的官当,虽然说他不愁于再找份工作,但是像这样高收入低劳动的工作可是不好找。树华农场在没有丁主任的日子里,尤大兴把一些都治理的井井有条、俨然有序。大家一边恨他,一边又很敬佩他,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合乎道理的。丁主任想要赶走尤大兴,尤大兴要赶走秦妙斋。秦妙斋便在员工之间发表演讲,喊出要打倒尤大兴的口号,于是在明霞身上下手。明霞是一个有点愣愣的姑娘,她和尤大兴好像没有任何感情,因为尤大兴只是把婚姻作为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文中写尤大兴把恋爱视为一种精力的浪费,而结婚便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经人介绍他便和明霞结婚了。明霞被人抛弃过,她一边感谢尤大兴接受她一边又不喜欢他,因为热诚、正直的尤大兴不懂得与人打交道,她跟着他总是漂泊不定,她只想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当明霞来到树华农场便对尤大兴说她想要在这里住下去。明霞在这里总是在尤大兴面前替员工说好话,她总想着讨好树华农场里的人,她和员工们一样去拿鸡蛋,因为她想着如果有一天尤大兴得罪了这里的人,他们还可以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于大兴计较。可她万万没想到她做的一切却断送了自己和丈夫的安稳生活。在秦妙斋的召号下,农场里贴了许多打倒尤大兴的标语,而愣愣的明霞去找丁主任商量办法,丁主任趁机告诉明霞只有尤大兴辞职才可以解决这场风波。当明霞回到屋子里时,尤大兴已经收拾好了铺盖,而农场的院子里员工们正在忙着杀鸡庆祝。农场又恢复了旧态,第二年的果子结的很多,我想他们都忘记了这都是尤大兴的培养,结尾说的果子结的越多,农场越赔钱。进一步点明农场又要走回以前的轨道。
全篇文章中只树立了尤大兴这一个正面形象,通过和其他人物的对比,老舍先生用最平淡的文笔来讽刺抗战时期人们一个个敷衍了事,圆滑世故的人情社会把问题本身变成了不成问题。有时候我们满嘴斥责人情社会和一些裙带关系,但是当我们遇到事情后也不免在脑海中翻一下朋友录,想想有没有那位亲人朋友可以给你方便。也许当别人利用自己的人情关系合乎基本的道德,并没有涉及到他人的利益时,旁人可能会觉得走走关系没什么,而一旦涉及到自己,呵,人情关系就都是可耻的了。另外,有时候发现一个人对你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你有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员工们又何尝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由于敷衍了事,大家都相安无事,这岂不是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