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行动开始
作者:石田淳(日)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85799
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在wikipedia上的解释是:
......a systematic pattern of deviation from norm or rationality in judgment, whereby inferences about other people and situations may be drawn in an illogical fashion.
大意就是:认知偏差是一种偏离正常或理性的自动理解模式,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而日本行为科学管理专家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给出的解释更简单:
......与现实不符的认识被称为“认知偏差”。
比如,有人戒烟已经整整一天,结果第二天没忍住抽了一根。他会自责,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就是因为自己这么没用,所以工作也干不好,还受到同事嘲笑......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他深陷入了和事实不符的看法当中。
可是冷静地看这件事情,就会发现,事实是一整天没有抽烟,第二天只抽了一根,仅此而已。
认知偏差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在单位,自己工作失误,遭到上司呵斥,由此产生“自己原来什么都干不好”的想法;减肥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于是认为自己缺乏意志坚持,自暴自弃,重又开始暴饮暴食等等。
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导致的。
自动化思考是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中做出的思考。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地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
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在这些思考之中有内容比较清晰的,也有意识模糊不清的,但其本上都是负面思考。
前几天,微博上有一个视频:道路上,一辆宝马轿车想加塞,但是后面的mini轿车没有让,加塞失败。上了高速路后,宝马车追上mini,故意别车,导致mini失控撞上了隔离带。宝马车扬长而去。当时,mini车上还有一名孕妇,所幸没有大碍。
理性地看,两车司机并不认识,无怨无仇。而mini在车道内正常行驶,没有给宝马车让道是理所当然。反而是宝马车强行加塞,不光自己涉险,还将危险转嫁给了其他人。宝马司机加塞失败,恼羞成怒,认为是mini车主针对自己,故意不给自己让道。自动化思考会引发人不安、猜疑,非理性思维不断强化。这时,宝马司机已经失去冷静的判断力,在面对重要的问题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只有改变“行动”,才能改变“人”
石田淳认为:
我们应该把焦点集中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发现自己好的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至于改善方案是否有效,是要通过行动来判断的。
1、认清你要做的事
石田淳在书中提到,人们想要做的事,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例如学习英语和跑步等--长期下来才能看到益处;另一类是像吸烟和暴饮暴食等应该减少的过剩行为---即刻满足。
而我们要认清的是,究竟自己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是减少过剩行为?
2、降低行动难度
我们都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往往开始之后,没有坚持下去。石田淳认为,这是因为开始和坚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两者并不相关,所以也不一定共存。开始之后坚持不下去是很正常的事情。开始行动的关键在于降低行动的难度。比如,想跑步,怕坚持不下去。那么如果是每天走30分钟呢,应该就比每天跑3000米简单多了吧。
行动开始的时候,切忌给自己设定远大的目标。一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挫,就会大幅降低对自己的评价,最终以放弃告终。
我曾看到一位程序员说过,把整个过程当作是一个游戏,时不时告诉自己:“我只是玩一玩,没有当真。”通过这种欺骗大脑的方式,从而坚持了下去。一开始就大发宏愿,设想自己将要拿下编程课程,其结果往往是“某某编程课--从入门到放弃。”
3、成就感--奖励
有时候,降低行动难度,却还是没有坚持下去。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即时反馈。每天走30分钟,也没觉得肚腩小一些,体重也没减多少。
那么你可以给自己买双漂亮的跑鞋,这样自己就有了去跑步的理由--这么好的鞋不穿上跑跑岂不可惜?
我自己从2015年初开始在家健身。当我跟着手机上的健身app练了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身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犒劳自己,我买了一副新的哑铃,开始更高一级别的训练。在这期间,每当我举的重量加大一些,我就给自己买一些健身器材来奖励自己:手套,头带,训练衣裤等等。这些奖励自己的物品让我更加喜欢健身,同时慢慢养成了不练不舒服的习惯。
其他好习惯
1、新行动从“三”开始
循序渐进,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如果一下子做很多事,肯定不会做好。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如果你想学英语,每天背三个单词;想练写作,每天写下这一天里高兴的三件事;读了一本书,选择三个书中的内容来写读书笔记。
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从完成的一件一件小事中,体会到那种“我做到了”的成功喜悦。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在过程中受挫,产生认知偏差,导致放弃。
2、化整为零
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然后将小任务逐一攻克。
我最近在试着看英文的电子书。基本都是7、8百页,我还要查字典,记笔记等等。想想还有几百页等着我,腿肚子就抽筋。
看过石田淳的书后,我决定每天只看10页,那么一本书两个多月也能看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查阅大量的单词,要记录一些段落的中心思想。对我来说,每天10页的阅读量不大,但是积少成多。
3、面对失败时的三种心态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
不要主观,保持客观。
不要抽象,保持具体。
这是石田淳给出三种态度,我觉得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拿来对照提醒自己。
总结
这本书的内容有点散,有些内容在书中前后多次出现,但每次作者都只说一个侧面,需要读者自己来总结。一个ABC模型,在第一章简单介绍,在第五章再次提出,具体讲述了一些操作手法。第四章提出成就感会让自己更加主动地采取行动,到第六章才具体讲述怎样用成就感等无形报酬来驱动自己。
整本书很好读,一章里的每个小节都有标题,而且内容不长,最多两三页,很快就能读完。作者提到的一些情形,关于认知偏差的,我读完有醍醐灌顶之感。比如,减肥,运动,如果没有坚持下去,不要产生自责的想法,因为半途而废这个词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