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关键不在提高,而在「自我」。
学者Rhodes和de Bruijn曾针对想要健身的人,坚持与放弃的比率进行研究。
发现多数想要投入健身的人,往往在制订计划的两周内放弃锻炼,半年后放弃的人达到了一半。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难道不能用奖励的方式提高持续健身的意愿?
研究显示,奖励的效果有限,关键在「兴趣」。
那些对于健身很难坚持的人,他们本身对健身的兴趣基本不大,他们要的是健身的结果,让自己看起来身材有魅力、吸引人。
这背后还可以追溯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渴望成为某个典范,或是让自己获得爱。
可是计画健身往往低估了健身要经历的折磨,包括肉体与精神。
因此研究还显示容易放弃的计画者,往往在计画阶段就缺乏通盘了解,在做好详细调查前就轻率的下了决定。
这听起来很熟悉,花钱买了书、报了在线课程,满足了充实生活的想象,然后很快因为挫折,给自己找了许多理由而放弃。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成利用下班时间自我提升的目的?
1. 先给自己更多时间思考自己提升的目的
当我们谈自我提高,我们是否了解「自我」是什么?
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此刻我的定位是什么?未来我要往哪里去?
先搞清楚要去哪里,再出发,否则走得远却是歪路,反倒无法提升自我。
2. 学习享受过程
力求生活充实,有时只是一种「转移焦虑」的方式。
就像当身边的人都推崇努力,即使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考试、找工作、结婚,很可能他还是会拼命的努力,因为当他努力,好像就能把自己的人生给交待了。
结果过程很辛苦,尝不到快乐,自然无法坚持到最后。
3. 先给自己三十分钟
人往往有乐观效应,高估完成工作的速度,低估达成目标的难度。
两个小时的学习,先从安排三十分钟开始,习惯这个强度,再缓缓增加时间。
4. 不要忘记安排休息时间
人的心力跟体力都需要恢复,在疲劳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应,无论体能方面的健身,或脑力方面的学习皆然。
先合理安排每日休息的时间,再谈如何挪出「足够」心力与体力用于学习。
§结语
耶鲁哲学系卡根教授(Shelly Kagan)在谈生死问题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
一个综艺节目中有个段子,说一个人被医生宣告只剩两分钟可活。
这个人听了一点不气馁,对医生说:「我要把这两分钟活得精彩无比。」
结果这个人步出诊间,光等电梯就花了一分半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