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某教授讲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体内容不见得多么认同,但是其中降到一点倒是引发共鸣,就是常闻人言的认知偏见,具体是这么说的,说在房价大涨中,众多的媒体、关注着都在大骂其出现泡沫云云,但是却没有人仔细分析其实际状态以及变化情况,而事实却与人们想象的有截然相反的差异,这里想到了两件事,都是可能造成这种认知偏见的来源。其一是人性的特点,其二是只重其表不究其理。
首先是第一点,就是人性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以房地产这个事情来说,媒体方面,需要爆炸性的、煽动性的观点来吸引舆论,在这个案例中最容易牵动人们神经的就是这种泡沫论、崩溃论,这也自然主导了整个报道的风向;就无房者而言,最关注的就是买到自己的房子,因此他们的关注点或者希望的状态就是泡沫之后的大降价,实现其买方的意愿,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会倾向性的选择相关的证据去广泛传播;对于身居核心城市之外的很多人,或者是在核心焦点关注城市没有房产的人们(其实这与上面的类似),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关注点上,也是大城市崩溃论,大城市高涨的房价带来大城市人们的不幸福等等,这也决定了主流的偏见观点;而对于有产者,他们可能更多的关注是房价的无泡沫论、房价的低估和高成长论等等,相应的也可以找出一系列的数据去证实这样的一个观点;当然还有一类人,就是那种漠不关心型,这种心态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根本无暇顾及的,也可能是影响甚微的等等,总之这些人对这些信息选择了忽略,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这是第一方面的心理因素,总结一下,就是这样的类别:看衰型,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笑看风云;看多型,我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即便我心理不这么认为,也要找出证据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未来是利多的;无所谓型,任尔东南西北风,跟我半毛钱关系没有,但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系列的偏见。
再说说第二点,只重其表不究其理。这其实就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不能解决的悖论,说白了就是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不论是哪一派的学者,在做各种预测时,无一不是基于一些假设,对比一些参照、设定一些基准,然后进行分析,其实这就决定了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不论什么样的假设,都是一种假设,假设也就决定了不能代表未来的真实情况,就像蝴蝶效应的体现的,人们无法判断一场飓风与蝴蝶翅膀的煽动的关系,但是从这个世界的本质来讲,他们确实是有关系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链接关系存在的,但是受制于思维的局限、分析方法的局限、分析工具的局限,这是无法解释的链接关系,也就造成了无法用其预测未来,因此,我想说认知偏见的普世存在除了心理层面欲望的作用因素外,更深层次还有这种认知层面的局限,这可能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我们平时的决策也并不需要这种过分的精确,可能适当的精确加少量的模糊一样可以得出近似的结果,也可能出现恰好的吻合,但是,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种认知偏见的普遍存在以及无可避免,在平时的分析决策中,更应该秉持更多的理性,而不是像开始例子中那种,可以的回避大多数,而选择一种一叶障目式的观点,而是应该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同时还要用上那样一种思维模型,即反过来想+追本溯源,并反复几次,去证伪自己的观点,只有当这样的几个回合,之后,人们才可能尽量的剔除一些明显的偏见,并得到一种相对更加客观一点的结论,以资决策。
最后,想再次重复一点:任何可以表达的观点、写下的文字都是偏见。我所写下的就是我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