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按着小学 - 中学 - 大学的既定轨迹成长,毕业后按照父母的安排进入券商营业部却很快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自己想要什么又不知道。于是职业发展陷入困惑和迷茫,回顾过去赫然发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出过选择!
自己就这样被时间推着走,只有在真的碰上困难的时候才发现“选择能力”是那么重要。当然每天面对的选择其实不少,比如说穿什么衣服、中午吃什么这些细细碎碎事情。但选择与选择之间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人的精力有限,自然更应该重视那些对我们人生有重大影响的选择。而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无非也就那么几件事,包括选什么工作、和谁结婚、子女怎么教育、创业选哪个方向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选择”这件事
选择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行动”,而“行动”基于人的“价值观”。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越清晰、越深刻,选择就越容易,且选择的质量也越高。
难就难在,太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尝试的太少,往往搞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又或者想要的太多,觉得自己根本“没得选”。到底是否存在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和套路,能够提高我们作出真确选择的概率呢?
其实是有的,关键就一个,就是添加“必要”的条件!
注意这里的条件指的是“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通常不会很多,一般也就3~5个,但却往往决定了结果的成败。要提高作出正确选择的概率,我们就要尽量不遗漏、只考虑那些必要的条件。而这些必要条件必须是紧紧围绕自己“刚需”,就拿选择职业这件事情来说,如果你的“刚需”是成长,那么平台实力、业务多元化、培训制度就是“必要条件”,而像薪酬、离家远近、工作轻松度等等就属于“无关条件”。
有人会问:“我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刚需是什么啊?”我的建议是,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其实是所有人的“刚需”。因此,当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看看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从长远来看,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能最终生存下来,所以若将“个人成长”看做自己的“刚需”,并提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无疑是一件“性价比高”的事情。
而且和“学习能力”一样,“选择能力”后天也可以通过练习后天提高。虽说“不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但所谓“用进废退”,长期逃避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选择能力”越来越差。何况,很多人选择“不选择”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怕麻烦”导致的。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就锻炼自己的选择能力,以提高在“重大影响事件”选择正确的概率呢?
首先,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下今天要做的选择,并罗列筛选条件
给每个条件的必要性(1到5)、重要性(1或0)
第二天再花30分钟仔细过一遍,如果这个选择足够重要的话,就值得过很多遍
当然,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纠结在如何做出“最佳选择”这件事上实际上是很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有些事没法儿“弯道超车”,一步步走其实就是“最佳选择”。掌握做选择的基本方法,在重大事情上做好选择,其他事情其实“难得糊涂”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