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看香港电影,虽然香港的电影和TVB剧圈住了整个少年不知事的岁月……
而今,香港电影业已渐趋衰败难有佳作,TVB剧更是几如一段嚼不烂又咽不下的牛筋,干脆吐掉方了了唇齿间罪受。然而岁月沧桑使我们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也明白了那一句“做人么最重要就是开心”的俗话其实是智慧圆融后最无奈的唏嘘,颇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禅机在内。谁知道呢?或许香港影视的辉煌岁月无意中竟滋养了内地80后的三观,滔滔洪流下的每一滴水珠无非是面对这被裹挟的境遇,不语悲喜,无非感慨。
这周无意中被网上安利了一部08年的低成本香港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模糊有个印象这部片子当时票房惨淡但口碑颇佳,好像还得了不少奖。百度了下影片介绍倒有点兴趣了,香港电影给我的印象是“纵横四海”是“英雄本色”是“新龙门客栈”是“重庆森林”,绝不是市井绝不是普通市民绝不是写实。。。。是不是该算入文艺影片不讨论,但开片晃的第一个镜头就有浓浓的写实感,从天水围一座天桥开始摄影机慢慢绕了一大圈,直接进入天水围的周围环境,一下子我好像就站在这个天桥上向四周观望了。我不懂电影学术上表现手法的专业术语,只是直觉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电影了,摄影机就好像观众的双眼,我们通过镜头在看芸芸众生,也是在看我们自己。不多时镜头晃到了故事的主角贵姐,一个普通的超市女工,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搬运榴莲的箱子,用泡沫塑盒和保鲜膜打包整只未开口的榴莲称重,或者再进一步帮有需要的顾客剥开榴莲把榴莲肉放入打包盒中称重,请看客原谅我这么多啰嗦的文字描写贵姐的工作,我知道这工作太平凡无奇,可你看看周围的人,有几个霸道总裁?有几个商界精英?有几个命运跌宕起伏?更多的人都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普通的生活中讨生活罢了。可我还是喜欢这面目平凡的贵姐,既善良又卑微且自尊的她从小勤力做事供两个弟弟念书,两个弟弟终于熬成香港中产阶级,住大房送子女留洋,而贵姐却中年丧夫和儿子两人住在天水围的小屋里相依为命。当一大家在饭店聚餐时,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国外的留学生活,贵姐的儿子坐在一旁默默听着插不上一句话;牌桌上偶尔让贵姐替一下,输了钱贵姐笑呵呵的坚持付了账;或许许多人看到这里是怜悯是同情,这世间事最是冷酷平常,凡人的同情和怜悯最是不必的,你同情谁呢?芸芸众生谁不是在煎熬,好好活着和努力不死不过是唯心的差别。感受当下倒还是句实在话,感受一部好的电影当如读一本好书,无数感慨在心尖滚了几圈就是如鲠在喉,情绪飘碎,唏嘘半晌。。。呵呵,人生啊。。。。。
如果看多了老娘舅(上海台的一档调解节目)的人,大概马上就会为故事编个新的走向,比如贵姐儿子应该叛逆不服管教,贵姐像祥林搜般每天和邻里复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好吧,先不吐槽这档节目,虽然这档节目也挺揭露人性的)。实际影片的走向是,贵姐和儿子还是继续过着平凡孤独的日子,儿子孝顺听话,母亲坚忍善良。日子的小插曲是同一栋楼里新搬来的梁阿婆,因为女儿早逝,女婿又再婚了不愿意再赡养她,一个人搬来了天水围住。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炒菜,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等孙子的电话,厨房里灯坏了物业没来修只能在应急灯的灯光下炒菜。可能实在太孤寂了也可能想多攒点钱留给孙子,梁阿婆跑去贵姐工作的超市应聘卖蔬菜的岗位,就这样和贵姐相识。善良的贵姐自然对阿婆是几多帮衬了,梁阿婆买油时想买多联装的可以优惠几块钱,贵姐碰巧看见了就买了多联装的油分了一瓶给梁阿婆,梁阿婆想买电视机考虑运费要多50块不舍得的时候,贵姐叫来儿子帮她搬上楼,还顺便把梁阿婆厨房里的灯泡修好了。梁阿婆很感激贵姐,拿出给自己孙子买的冬菇,偷偷撕掉了价签送给贵姐。梁阿婆满心欢喜的给女婿和孙子买了金器,贵姐陪她坐大巴去送给女婿,女婿坚持不收,其实黄白之物哪能不爱,无非是不想赡养老人罢了。回程的路上梁婆把金器给了贵姐,贵姐没有犹豫接过放入手提袋里,说我先帮你收下,然后接过老人的手抚了一下,看向窗外。人说豪气干云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可也不定,红楼梦的倪二亦豪气干云,贵姐一中年妇女亦豪气干云,街口巷尾很多面目平凡衣着普通的人亦豪气干云。。。应该多记住他们,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温情犹在仗义犹存,让我们不至于被诸多社会黑暗面扰的每日私心愤恨怨天尤人。
有人说许鞍华(本片导演)很会拍香港,很会拍文艺,观此片确有所感。几个镜头深觉导演功力至深,颇有四两拨千斤、无招胜有招的宗师风范(武侠片看多了尊的会中毒)。
镜头一:片头贵姐把衣服晒在窗口边上,从窗口看出去是天水围新建商品房的灯火辉煌;片尾梁婆与贵姐母子中秋节在家吃饭,客厅绿罩吊灯映在窗上的光影;两者都是灯影,感受却大相径庭;灯影?人世皆梦幻泡影,相由心生,可心此时真实不虚。。。
镜头二:贵姐的儿子放暑假在家,早上晚起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看着看着睡着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偶尔的活动无非就是去同学家打打游戏,下楼买买报纸,帮衬做做家务。好吧,我想说曾经多少个暑假我和好多同龄人也是这么过来的,相同的阶层相同的生活方式,真实不虚。。。
镜头三:贵姐家的亲戚大殓,折元宝的时候彼此议论起另一家亲戚的照伯,照伯的儿子女儿都是律师会计类的专业人士月薪几十万,可照伯每天觉得儿子女儿不理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好痛苦天天想跳楼玩自杀。很荒诞吗,也不,这只是快节奏速食时代社会结构下的一个缩影罢了。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物质条件急速增长渐渐香港靠拢的过程中,老龄化、精神相较物质的贫乏、民众迫切挤着“上车”(香港人把买第一套楼叫“上车”)的环境下,这种事情一点也不荒诞,真实不虚。。。
镜头四:贵姐和亲生母亲间有深深的心结,母亲住院贵姐诸多推脱不愿去探望。在帮助梁阿婆的过程中,贵姐亦有所感悟解开心结。在探望母亲时,母亲一句“做人真喺好难嘅”,贵姐边削一只苹果边说“有几难嘅”。是啊,有多难呢,难也一步步走到如今了,还不是该回首的回首该希望的希望,饱经岁月洗礼后人的圆通总是真实不虚。。。
镜头五:梁阿婆和贵姐买好菜搭同一班电梯上楼,远景到近景直推进到贵姐和梁阿婆手中塑胶袋里的菜果,转而向上到电梯显示屏,如同刚走进天水围这栋旧楼门厅时最自然不过的目光踪迹。文艺片不一定是苏丽珍身上的旗袍,不一定是编号663警察手中肥嘟嘟的香皂;文艺片可以只是生活中的一塑胶袋菜果,可以只是一部旧楼里的电梯,许鞍华让文艺片也可以真实不虚。。。
文章取名“the way we are”,也是影片的英文译名,译的极好,既不敷衍直译也没矫揉造作,好喜欢。
其实还有好多镜头值得一叙,不过总觉自己能力有限,意味胸中翻滚几圈的结果是浅尝辄止罢了。也没什么,要完整+完美的是c小姐才干的苦差,我才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