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 从去年就开始看这本书了,因为各种原因断断续续,现在终于看完了。
刘同,一个奋斗小青年的逆袭人生,为什么用逆袭这个词呢,他以前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常人,也会因为工作而奔走,因为没有知己而孤独,他从小就远离父母,只能靠文字来承载一些想法,用来消遣和打发时间,对电视也有着狂热的爱好,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现在成为光线集团的副总裁,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用平凡的岁月过出不平凡的生活。
高中时期的刘同还处在懵懂时期,学习成绩也不高不低,在偶然的机会和同学参观了湖南的一所大学,被大学的氛围环境所感染所触动,他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好,他不想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城市,不想让自己的眼界也局限于此,他想出去,想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所以回来过后在父母老师同学的诧异与不理解下发奋读书,每天起的很早,睡的很晚,把以前落下的课本一本一本重新看,重新学,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最终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热爱文字的他选择了中文系,其实刘同是顶着父亲强烈的反对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以至于和父亲的关系在很长时间内近乎决裂,刚上大学的刘同显得焦躁不堪,常常思考未来,喜欢文字的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写稿子,递稿子,一次次期望,一次次失望,他甚至已经摸清了出版社所谓退稿时的套路,可他还是保持着初次递稿时的热情,终于有一天,有一家出版社同意出版他的文章,以至于他高兴了好久,和父亲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在大学期间,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活动,逢活动必参加,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活动,他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奖项,他说他这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文字,二是电视工作,这也是他一生的理想,然后在两者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工作,因为文字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当没有更多东西写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个死字。所以他最后选择了他同样热爱的电视工作,他说,这样很好,有自己的工作,把文字当爱好,有一帮理解你的朋友就好了。他有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好的电视人,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做一个清醒的写字的人。
刚到公司难免错误连连,有时犯的错误以至于他在公司抬不起头,但他依旧努力工作,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也是个很爱哭的人,他会为北漂的大学生哭,为地震灾区的志愿者哭,为重返工作岗位的妈妈们哭,和想做新闻记者的女孩吵了一架之后又哭……他说,他并不是为眼前的事情哭,而是想起这些年走过来,他们的义无反顾,他们的孤注一掷,他们的倔强任性被人误解,都是自己身上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因为发生过,想到自己当年的辛苦,看到眼前人的辛苦,所以就忍不住了,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同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感性的人,以往的他经历过太多的艰辛和不容易,以至于现如今看到那些不一样的人经历着自己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像是自己过往的影子一般,时刻跟随着自己。他做了三年的娱乐新闻节目,从湖南到北京,地点在变,从“娱乐急先锋”到《任我行》,节目一直在变,只有他的电视理想,亘古不变。他的大学同学,刚工作认识的同事,还有身边的朋友都在一点一点消失,正如他所说的,一些人存在的意义总归是让另一些人成长,然后消失,但他也感谢每个人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本书是刘同2004年到2013年十年间的日记,偶然的机会中信出版社的编辑联系到了他,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他,她哭了,最后一句话就是告诉他,她想从两百多万字中精选出十五万字,出一本书,一本让年轻人不再害怕迷茫的书。她说,刘同,我每天看你风风火火,节目上一针见血幽默得体,总觉得你一定是从小便对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想到,我在你的日记里,看到了自己,对那么多问题的不解、困惑,甚至现在看来很荒谬的判断,我很感动,也很感激,谢谢你写出去了我们成长的细枝末节,刘同回复她说,正因为我从小不清楚自己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才会把这些写下来。后来在中信出版社的帮助下,《青茫》这本书就出版了。
我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是看到了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每个人的青春应该都经历过迷茫,而这本书就是献给那些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
看过这本书不久他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就上映了,在上映第一天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说实话,我看哭了,看完这部电影,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有大有小,有伟大的也有普通的,但只要自己热爱并且执着,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呢,理想是自己的,是自己要去实现的,只要我们为理想努力过,坚持过,就是无悔的,我爱我的青春,我爱我的理想,我更感谢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