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舟按:我的简友MG学长,几年前从英国留学回来,突然萌生要“采访一千只海归”的想法,带着这样的初衷,他上路了!这是他采访的第六十五位。被采访对象王妮是我的女儿。在征得MG学长的同意,现将该文分上下两篇予以全文转载。
本期受访者王妮,如同正在攀爬山峰的人,她即将迎来她留美10年“登顶成功”的那一刻。
历时7年,她即将拿下她的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业余时的她更是走访了多位美国教育家,她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教育追梦者的坚韧和执着,我们也想通过文字的方式激励她:“越过山丘,有人等候”。
视野:中美教育的那些差异
═03═
在美国的10年里,王妮的教学工作覆盖了幼儿园到大学、替课老师到全职任教,见证了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
王妮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上课时老师的照本宣科、被动式学习,认为美国在教学方式上更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比如历史课上美国老师会用图片组成小组让学生学习不同时代的历史,手持两张图做对比让学生看出两个时代的不同,讲述完主要事件还会提问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总统你会怎么做”,发散思维,深入讨论。
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王妮自己也开始琢磨把枯燥的数学课讲的更有趣,比如她利用黄金分割线的计算的公式在课上分析学生们喜爱的明星的脸有几分美,算完后学生们还会兴高采烈地计算自己的脸有多美;再比如她还鼓励学生把不好记的公式或解题步骤用各种创意表演出来,有的学生会唱rap,有的会做成海报,有的还会编成故事。
她身边的同事也是一样,几何老师利用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生做风筝,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户外放风筝;统计学老师让学生们站在远处用纸团投篮来计算投中的概率。在美国的校园里,这样的新颖教学随处可见。
美国的教育资源很丰富,地区之间虽然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各个区域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师们的素质差异不大。州级对于教师和学校有很严格的把关,所以地区间的教育资源相差不大。同时各个Magnet学校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比如外语学校有更多的小语种授课,STEM学校在自然和科学领域更强,学生入学没有地区差异,只要是想要认真学习的学生,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在王妮眼里,美国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进步和个人成长。美国学生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从小学到高中学校会有专门的团队辅导他们进行职业测试,高中授课更会针对学生不同的测试结果来引导他们向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并帮他们申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相比于王妮本科时那样随大流盲选专业的境遇,这些孩子是更幸运的。
再者就是学校与社区融为一体。学校特别鼓励学生从事更多的社区服务或组织活动来回馈社会。王妮曾经任教高中的IB班级学生甚至独立发起过一个预防自杀的筹款项目,学生们利用自己家长的人脉请了律师,写了活动实施的保护条款和奖学金建立的合法性的合同,又请了高级注册会计师帮他们把关活动的收支并设立了相关的银行账号。请求校长用学校的餐厅在每周末晚上举行大型狂欢节,会场中设计了多种大人和儿童可以一起玩的游戏,不同的游戏票对应不同数额的钱,游戏当中还向参与者发放预防自杀的手册,通过这样的方式筹款两天就筹到了近1W美金,他们把筹来的钱放在当地的德州理工大学做为预防自杀的奖学金。
美国学生在高中就能有如此严谨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常常令王妮感叹:“中国孩子眼中似乎更关注将来时的世界,有关梦想的措辞都是‘等我长大了......’、‘我以后一定要......’,但是美国学生的生活里既有现在时,又有将来时。”校园与社会接轨实现了美国学生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几乎不会发生学生走出校园却与社会脱节的情况。
回国:想在故乡开花结果的教育梦
═04═
在美国教育行业摸爬滚打的10年里,王妮内心其实更牵挂生她养她的祖国,她深知“不同的教育塑造不同层次的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从10年前踏上美国求学道路的那一刻起,她就立志待学成归来时,要为本土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美国会有学区和学校两个层面的系统师资培训,会定期让老师们参与进修来不断更新和提高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我想把这样的培训方式带回中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老师为我们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而对于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差异,王妮想用自己所学的教育技术来构建教育共享网络,通过网课等方式来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最好可以把自己在美国的资源引入国内。
在往期的采访中,很大一部分是教育从业者,他们有的在三四线城市播种梦想,有的在一线城市挥汗如雨。值得庆幸的是,不管是在三尺讲台前的教师,还是教育行业的创业者,他们都跟王妮一样,怀揣着“学成归来”的心态,带着知识与热情,想要助力国家的教育事业。
愿这一群可爱又善良的教育工作者们,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你们的点滴付出所带来的改变,将是一个国家的成长与跃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