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个是什么菜呀?”吃饭时小丫指着一盘绿色蔬菜问。
“青菜。”马哥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心不在焉随口敷衍。
他这回答等同于没有回答。
青菜的种类太多,小丫只是不认识这是哪一种。
马哥这样回答,若是以往,要么我会怼他:“废话!”要么我会嘲笑他回答问题抓不住重点。
现在我不想较真了,就轻声告诉小丫:这是芥兰。
较真有什么好处,只会破坏气氛,影响感情。
印象里,小时候在家,父母经常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较真,争吵。
父亲是教师,他的职业习惯经常被带到家庭生活中来。母亲是农村妇女,说话哪有那么多讲究,有时候说错字用错词,父亲就追着不放,高门大嗓地责备。
那时候我讨厌极了咬文嚼字的父亲,心想这又不是在你的课堂上,妈妈也不是你的学生,你用得着这样较真吗,再说你又不是听不懂她的真正意思,为什么非得要求家人闲聊也要用词精准呢,累不累呀。
想不到后来,我也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生活中,总爱跟人较真,特别是自己的家人,只要他们说错话表错情,我就会立马指出来,予以纠正甚至批评和讥笑,总觉得自己聪明,懂得多。
这么多年过来,才发现自己如此败兴和令人讨厌。
家人闲聊,说错字词,错就错了呗,又不是参加高考,害怕扣分。
朋友跟你观点不同,不同就不同呗,又不是参加辩论比赛,非要争个输赢。再说了,你的观点就是百分百对的?那或许只是没遇到比你能言之人,或者别人根本不屑与你争论而已。
其实只要是不关乎道德品质的问题,不是学术研究的课题,都不必较真,别人想怎样说,随他怎样说。
他非说一加一等于三,你争辩又有什么意思。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保不准我们自己就是那夏虫和井蛙。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知识水平、人生阅历、认知能力、思维逻辑、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日常生活交往中大可不必事事较真句句留意。
大家高兴就好,对错输赢并不重要。
不较真,才是生活的智慧。
你会变得越来越宽容平和,淡泊宁静。
把较真的时间,用来多点阅读,多点思考,你会发现,见识越多的人,越谦逊,越低调,越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