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个封闭的人,喜欢离群索居。我的大部分时间是以书为伴。第一本启蒙读物是《培根论人生》,之后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是看金庸、古龙、卧龙生。
我用大把的时间来发呆,思考一些别人可能不会去考虑的问题。比如我到底从哪里来?我会到哪里去?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我有没有机会修成绝世武功,仗剑江湖……等等。
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我的致命副作用就是——想法太多,没有行动。我的世界是用各种道理推断和堆砌出来的,我没有用心去感受。
我没有最爱,没有最恨,一切都无所谓。一直到上了大学,没有人推动我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于是我开始迷失方向。
迷失使我焦虑,我抓住手边任何可以做的事情,努力的做好,可是永远都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 。我装作洒脱的样子来掩饰自己的恐惧。别人的批评与指责会让我情绪失控,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与解决。
那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阶段,一方面我自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特别厌恶别人告诉我该干什么。因为别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要求我,而不是从理解我的角度,来指点我。让我有一种下意识的抗拒。
我也看过很多心理学的书籍,但是书放下之后,有效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那些理论我吸收了,但是感觉对现实的我没有任何帮助。
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缺乏的是一个真正适合我的目标,以及我跟梦想之间还差了一个行动。
加入行动派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之前的计划做过不少,但是最长执行期限不会超过一个月,还是在我每天鼓励自己,给自己打鸡血的前提下。
后来我改变了打法,我不是用目标来激励自己,而是只看每天行动所获得的积极反馈。通过这种方式,根本就不用考虑“坚持”两个字,因为我不是在坚持,而只是在行动,然后每天在收获。
我反思了一下,应该是90年代看了太多的成功学,觉得每一种成功都必须是轰轰烈烈的。但实际上大家都被骗了,他们那种方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即使有激励效果也都是暂时的。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只需要默默的努力就行了,哪里需要搞得人尽皆知,鸡飞狗跳。
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我心安定。我站在自己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扩展方向。
热情测试,让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使命,生活更有方向。每天我都能感受到实现热情带给我的满足。跟各种角色责任无关,这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是我发自内心想做的。可能从外表看起来,我所做的日常跟以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心态上已经完全不一样。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当然,生活的烦恼并没有完全消除,每当听见有人指责我的时候,我依然会觉得很愤怒。下一个要攻克的壁垒,就应该是对于这种情绪的处理。
古典说过,高情商的人能达到的境界是内通外顺,就是对内没有负面情绪的累积,对外又会让人觉得可以愉快相处。
但是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应该花时间去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