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瓷器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秦汉以前,瓷器纯朴自然,唐代瓷器威风,宋代瓷器精致克制,元代瓷器独特,明代瓷器色彩丰富,清代瓷器精美而丰富。可以说,每个时代的影子都可以在瓷器上找到,这是文物收藏的历史价值。
瓷器的发展从一开始的青釉发展到了色釉色彩的多样化转变,在这些瓷器不断变化的时候,每一个朝代也都创烧了各种璀璨瞩目的瓷器品种,一度让我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的巅峰。而在瓷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叫窑变釉的陶瓷,不但美观,还价值连城,极具收藏价值。
窑变釉的发展
窑变釉,指的是器物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导致色彩各异。其实主要是因为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在经过氧化以及还原作用下,瓷器就有可能在出窑后出现了意外的釉色效果。
窑变釉是雍正朝仿钧窑时创新的品种,以雍、乾二朝制品为佳。但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也偶尔有出现过。刚开始,窑中出现窑变人们将之视为不祥,这时候常常把成品砸碎,不能向外流传。人们还是无法知道窑变的原因,把窑变认为“怪胎”,一件也不能存留。后来,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不断深入,这种特殊的美也不断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这种缺陷,让每一件器物更有了自身的特色,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烧造技术的进步,窑变釉瓷器的要求逐步增加,在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宋朝,窑变釉瓷器开始成为独特的品类,大受欢迎。
同时,宋代窑变釉瓷器汲取了前代窑变釉瓷器的优点,去芜存精,形成了独特的、颇具宋代特色的窑变釉表现形式。在收藏界,钧窑瓷器中的窑变釉瓷器大名颇盛,除了其系出名窑、品控较好外,其本身的光泽变化、莹澈丰润,瓷器件件不同,有“万彩”之美名。
到了清代,苹果绿、花釉等经典的窑变釉也风靡一时,特别是康乾年间,是窑变釉瓷器技法、水平都发展极为快速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窑变釉瓷器也极为珍贵。
窑变釉的形成过程
烧成是窑变釉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这项工序中的每个细节的微妙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窑变的效果。比如装窑时产品摆放的位置有差,装窑产品的稠密或稀少,烧窑时的燃料质量的优劣,还原气氛的轻重,温度是否合适,烧的时间长短,熄火后冷却的速度,气候如何和工艺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窑变效果。
窑变釉如“波涛翻滚”,“釉俱五色”,指的就是釉的流动性强,变化丰富,层次分明,犹如上善流动运行的水有活力,很灵活。
唐朝时的窑变釉线条起伏多变,釉中各种颜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具有动感,美感十足,有的如孔雀翎羽一般,璀璨夺目,实在是妙。
高温窑变釉的价值
窑变釉如灿烂云霞,如春花秋云,如万马奔腾,人们将之视为大气之物,常常摆设在家中重2要位置。这是窑变釉瓷器的实用价值。
而窑变釉在历史文化中一直具有收藏价值,其原因在于窑变釉的制作难度,高温窑变釉的形成有“千窑难得一宝”之说,难度很高。古时候的人也说, “窑变无双”,意思就是窑变釉的变化莫测,成品独一无二。特别是高温下窑变釉的流动性极大,很难有效控制形成具象的纹样,即便是掌握了各种颜色釉的调配、绘制工艺和烧成温度等规律,制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从事高温颜色釉彩绘更像是一种艺术探险。作画前只能想像大致形状,但不能估量出具体颜色和具体画面。成败完全在于一把火,高温窑变釉发成功完全看你手上功夫和施釉的技巧,和釉性掌握的多少,以及施釉的厚薄、先后。请人代工是不能办到的。必须自己做,偷不了懒。
窑变作品的成功,既有人为,更需天成,创作背后充满艰辛,其价值在于人自身价值和自然价值的融合。这便是窑变釉价值的精髓。
(备注:文中图片为陶瓷艺术家张书一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