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公司偶然看到“Sendai”这个地名,按音译还以为是圣代,结果却是仙台。这地名听着好熟,于是想起来是鲁迅写过一篇《藤野先生》的文章,大概就是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找出原文又温习了一遍,顺便把周边的八卦都捋一遍。联系自己留学多年的遭遇,心中感触良多。
鲁迅出生于1881年,也算是书香世家。爷爷是1871年的进士(相当于博士),爸爸是秀才(相当于本科)。然而,1893年在爸爸考进士时,爷爷向考官行贿被举报,判了死刑。家里耗费了大量钱财才留住性命,从此家道衰落。爸爸生了重病,在中医治疗下于1896年去世。
1892年,11岁时就读私塾三味书屋。
1898年,17岁时领了妈妈给的8元船费去南京免学费的学校。第一个学校十分守旧,于是第二年换了一个学校学习矿物和德语。3年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并考取了公费的日本留学生。
1902年,鲁迅本想去日本的陆军士官预备学校,但是没过审批,于是进入东京的一个日语速成班。两年后拿到文凭。
1904年,23岁决定学医,并想远离东京的华人圈,选择仙台医专。由驻日公使写信给校长介绍鲁迅入学,鲁迅成为该校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学制四年,学校不收其学费。藤野先生对他十分照顾,很认真地修改鲁迅每次的课堂笔记。
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惊,同時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鲁迅的功课并没有十分出色,大部分仅仅是勉强及格,甚至有一学期在藤野先生的课程上还拿了58分。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在医学上并没有特别的才能和兴趣。这点却从来没有人提及。媒体上津津乐道的是他如何志当存高远,仿佛态度决定一切。然而一个人做决定时,意愿当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因素。有国运的成分,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身的禀赋,有家里的财力(因此找免学费的学校),有身体的健康,有特定的饮食起居(难以下咽的芋头汤),有科技的发达程度,有交通的便捷程度(因而选择留日而不是欧美),等等。
1906年,在课上看到日俄战争中中国人被枪毙的影像,深受刺激,决定退学,弃医从文,告别藤野先生。回中国和朱安结婚,然后又回日本学习德文和办杂志直到1909年离开。所以前后在日本呆了7年。
1909年回浙江高中教生理学和化学。中华民国成立后,得到机会进入了教育部。以后的经历就比较为人所知了。
藤野先生
八卦了藤野先生的身世后,我对鲁迅先生最看重的这位恩师更加肃然起敬。
藤野严九郎1874年出生于“兰医”世家,22岁时从名古屋大学毕业。23岁在东京帝国大学进修一年。1902年28岁时入职仙台医专。1915年由于医专被东北帝国大学合并,没有东京帝国大学学位、没有留学经历的藤野先生被迫辞职。41岁的藤野先生一直没有找到解剖学的教职,后来转行做了耳鼻科的医生。在鲁迅去世前一年才知道鲁迅写了纪念自己的文章,在二战结束前夕去世。
藤野先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人的事迹或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有一种蕴含于平凡中的人格魅力。他要求两个儿子早上诵读完孝经十八章后才能吃早饭。他教学评分严格,鲁迅那年有20个同学因成绩不及格而留级。对于中日战争,他的表态是“中国是将文化交给日本的先生,这样的战争必须早日停止。”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并且离開這仙台。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其實我并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于生物學也沒有什么大幫助。”他歎息說。
將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后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适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后的狀況。
我离開仙台之后,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經過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后,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坏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挂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我读到最后几段文字时,就忍不住会想起郭长志老师。我从未见过一个老师批改作业如此认真,每个概念的理解偏差都仔细纠正,甚至还会让我去他家看他写的Matlab代码。我转行后,最愧疚的人就是郭老师,觉得浪费了他当年用心的教学。我开始新工作后的去年12月,我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他一切近况。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我心里的一块巨石才稍稍落下。我知道自己没能完全放下,因为我还需要在新的征途上毫不松懈,不断努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45岁在厦门大学写的一系列回忆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百草园里的“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云雀、泥墙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保姆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传说,闰土的父亲教他冬天捕鸟的办法。不明白家人为什么要送他去私塾三味书屋,入学时向梅花鹿行礼,问了老先生不该问的事情:怪哉是怎么一回事?在花坛折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老师念到好文章时摇头晃脑。而自己就在底下描绣像,甚至还能卖钱。
社戏
社戏里,夜间驾船去赵庄看戏的描写十分有画面感。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 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骂着坐下来唱的老旦,打道回府。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 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 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回途饿了又去偷自家的和六一公公的蚕豆煮来吃。
最后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 的好戏了。
这大概就是童年最好的回忆了。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http://www.millionbook.com/mj/l/luxun/yc/021.htm
奴才只会诉苦,聪明人同情安慰他,告诉他总会好起来的。而傻子帮他采取行动,却被赶走。
故乡
鲁迅要在北京定居,把浙江老宅卖了,《故乡》里记载了相关的事情。豆腐西施过来顺小家具,最令人唏嘘的就是三十年前后的闰土。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么,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后,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電里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阿!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种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
“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儿,貝殼,□,……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我躺著,听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台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挂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的遗嘱
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参考资料
宋代李淑的《邯郸书目》一书写道“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是为书三味。” 不加佐料的原汁肉汤、大肉、肉浆
藤野先生:http://www.millionbook.net/mj/l/luxun/zhxs/004.htm
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文章之后的命运如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41493
被鲁迅记忆抹去的敷波先生:http://www.guancha.cn/WuZhen/2017_11_03_433336_1.shtml
朝花夕拾:http://www.artsdome.com/books/luxun/zhaohuaxishi/
社戏:http://www.xys.org/xys/classics/Lu-Xun/Nahan/shexi.txt
比较了日本教科书鲁迅的《故乡》教学,我震惊了:http://www.sohu.com/a/25988538_101042
故乡:http://www.millionbook.net/mj/l/luxun/lh/005.htm
孝经:http://www.guoxue.com/jinbu/13jing/xiaojing/xiaojing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