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看上去是节日,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
我记得你,从未忘记
八年7班 王姝力
有一种相知,叫春风桃李;有一张相赠,叫杨柳依依;有一种思念,教问花不语;有一种哀思,叫清明时节。
漫山遍野的丛林中,白茫茫一片格外瞩目。那是烈士们的墓碑屹立着,整齐又庄严,像是战士们铮铮的铁骨、不屈的精神。上面的名字或许我不认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你们曾与我一样,年少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你们也曾憧憬过无数种可能的未来,却未料到,你们满怀期望踏上的征途,是一条需要用汗和血拼出的道路。当同样这个年龄的我们还父母身边无忧无虑地生活时,你们身边都只剩唯一。一次短暂的离别,竟成了此生的诀别。当初的一句“再见”,却是再也未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你们已然背负起历史的重任,为民众寻求一个庇护之处,守护百姓的安危。
从古时的为国捐躯的战士们,到今日坚守在岗位上的士兵们,从古至今,一直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守护着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近千名消防烈士英勇献身,还有一千余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更不必说仍在边境的军人。你们都在用生命去诠释,去谱写一部伟大的史诗。你们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寸土不让。你们生而普通,却做着不平凡的事。
而如今时过境迁,曾经的十里长安街,现已繁华如斯。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一切,俱离不开你们的奉献。
哪怕相隔山海,无论我在哪里,当风从耳畔吹过,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您来看我。即使我身处异乡,也依然心系家国。我会永远追思你们,为你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伴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我踏上烈士陵园的台阶,夹杂着雨中翻新的泥土的清新,我静静走到墓前,俯身把一束鲜花放下。回身望去,皆是雾蒙蒙一片,似是站着一排穿着军装,身姿挺拔的战士,在雨中向我挥手。
清明时节到,子规哀啼叫。焚香青烟绕,清酒墓前倒。唯愿天国好,人间皆欢笑。
一年复一年的清明,一次复一次的怀念,一分又一秒的追思。理想之光不灭,信仰之光不毁。“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会永远记得您,永不忘记。
清明有怀
八年7班 刘小可
一清一明一节气,一遗一念一怀思。清明的雨,清明的风,总是一丝一缕地拨动我们的心。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怀念,尤其是在疫情的风暴刚刚卷过的2021。2020年,发生了一件全世界都为之恐惧的事情——新冠肺炎疫情。而中国这个英雄的国家,带领着他英雄般的人民,一起走上了这场没有硝烟战役的胜利。让我们怀着对英雄们的敬意和怀念,来一起度过清明。
还记得2020年的清明节,那是最特殊的一次。当时正因疫情而不能上学在家里参加班会,上午十点的警报一响,全国的人民变都肃穆的开始默哀。世界都安静了,只能听见窗外的风声,似乎万物都陷入了对疫情牺牲的英雄们的思念。我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些英雄们为了患病的人们鞠躬尽瘁的样子,看到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样子。后来听父母说,在上午十点的那一刻,车水马龙的街道骤然停止了流动,在街上的所有人,不管是车内的司机和乘客,还是路边正走着的行人,都无不用最严肃的神情来面对这全国哀悼的时刻。
现在是2021年,与往年不同的是,清明节居然没有下雨,灿烂的阳光普照在大地上。我与爸爸妈妈去了烈士纪念园,看到了纪念园前驻立的雕像,又有一阵风掠过我的心里了,突然想到了今年年初在中印边界离去的解放军战士。那则新闻让我明白了,世界并不是安定,而是我们处于一个安定的强大的国家,用去年一句很流传的话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些边防官兵,那些疫情战士,那些志愿者,那些在灾难面前为国家,为人民义无反顾的人,也许他们已经离去,把青春与鲜血留在了他们的岗位,但他们的精神却是永驻人间。回头再看纪念园前的雕像,晴日的清明节的艳阳,照在雕像上,让雕像熠熠生辉,也许这是太阳所告诉我们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被光明所笼罩的,是一片和平的幸福的土地。
是谁驱走了冬天的严寒;是谁惊艳了春天的风采;是谁日日夜夜不休不眠;是谁毫不犹豫的奔赴前线。让我们借着这次清明,用最真挚最赤诚最热烈最敬畏的那份心,像那些英雄们道谢,青山埋忠骨,浊酒敬英雄。
清明有感
八年8班 葛宣
人间最美四月天,挥去春寒尽清明。清明,愿得一世清澈,一世明朗。
危难当头,中国从不缺少爱与坚强。有那样的英雄,双肩扛起的是满天星辰,为我们一路撒满柔光。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疫情当前,青年何为?无疑是与国家共患难——病房里,护士的手被汗水浸皱,医生的脸被口罩勒出血痕;社区里,阶级人民,逐个排查,绝不松懈;工地里,火神山雷神山靠工人们日日夜夜的汗水拔地而起。有人剪去了心爱的头发,有人舍弃了团圆的机会。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跟死神手里抢素昧平生的人罢了。
卡尔维诺曾在文章中写过“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互相撕咬。”在这场与冠状病毒的撕咬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战疫”的胜利,更是在完成个对生活的思考和重组。当今,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曾经那些从未留心过的点滴,也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珍宝。
“此后不再嫌弃人山人海,因为那样才是国泰民安。”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街道空空荡荡,楼下不再见围在一起下象棋的老爷爷们,不再见跳广场舞的大妈,连菜市场里的叫卖砍价声也消失匿迹。这才知道曾经被视为庸俗无用的烟火气息是多么宝贵。而不食人间烟火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当庸俗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艺术。有一份武汉特辑上写道:如果将病毒拟人化成执意要让我们的生活摧毁的魔鬼的话,他一定不会想到,他制造出来的疫病、死亡、流言,在他的饱和攻击之下、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下子敞亮起来,有了灵性,有了一点神光,重新被发现,这大概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哀思绵绵祭英烈。清明我们可以祭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更是当下维护我们平安生活的疫情工作者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全社会尊崇英雄、关爱英雄的人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山河无恙,人间有情。愿十里雨能伴初生,使天下太平,万物向荣,忘川澄明,盛世长安。
清明的忧伤
八年8班周慧
四月来临,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每当此时,便不禁吟诵起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春雨打湿了尘埃、唤醒大地。而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随美丽的春光而来,勾起她的忧伤……
每逢清明,我都会随父母回到家乡小镇,小镇的春季风景极好,田地里有开的满是的油菜金灿的花,小草也都探出了头来,到处都能闻到春天的清香。
我同父母一起住在姥姥家,但大人们总会有他们的规矩:小孩是不能到后山祭祀的。虽然我已十四出头,却从未被许可。上坟是不吉利的,这是他们的说法。
吴奶奶住在姥姥家对门,不到两年就九十岁了,做了邻居已数不清有了多少年头,我常到她那里探望。每次我到她家玩,她都会给我讲故事,就像亲人一般。她有一个女儿,工作很忙,并不常来看她。
吴奶奶有个奇怪的习惯,晚饭后会在门口驾板凳坐下,她不同她人闲聊,只远远的望着远处的日落,眼中满是情愫。天边的晚霞火红火红的,在晚霞映照下,吴奶奶显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那么孤独,那么忧伤……
清明清晨,吴奶奶都会认真理好每一根银发,收拾得利索。接着汽车便把她接走了,傍晚时又把她送了回来。这天,我实在忍不住好奇,把心中的疑问对吴奶奶说了出来。吴奶奶听后,叹了口气,告诉我那是她女儿的车,接她去她丈夫的墓碑。
原来,在六十多年前陆奶奶刚刚结婚时,吴爷爷就在党的召唤下,义无反顾地奔赴到了朝鲜战场上。吴奶奶告诉我,那天的晚霞特别红,就像血染的一样,那时也是四月,油菜花开满了田野,她的丈夫扛起背包消失在了油菜花海里。吴奶奶说,每次她看到夕阳时,都仿佛看到了丈夫的身影。
吴爷爷走后,吴奶奶就成了孤身一人,她每天坐在家门口等丈夫归来。三年过去了,吴奶奶听到了一个令她激动不已的消息——朝鲜战争胜利了!“那时候,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吴奶奶感慨地说。但没过多久,就有人捧着吴爷爷穿过的一件大衣和一双鞋子来到村庄,宣布了吴爷爷战死沙场是消息。
讲到这儿,吴奶奶用她粗糙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后脑勺,平静地说:“当时我没有放声大哭,只想整理好他的衣服并放在墓碑下面。我的悲伤都在这儿了——”说着,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其实在他当兵走的那天,我就知道他不一定会回来……”吴奶奶很平静,可我的双眼却已经被泪水模糊了。吴奶奶掏出手绢给我擦眼泪,说:“别哭了,我都没哭,你咋哭了呢?现在不也挺好吗?我一个人活得清净,每年还能去看看他哩!其实我愿意相信他只是在朝鲜迷了路,还没找到回家的路。我就一直在这里等他一辈子……”
又是一个清明节,吴奶奶因为腿脚不便,已经不能再去盘龙山了。而我,是多么想去看看吴爷爷的墓碑,回来时告诉陆奶奶:在吴爷爷的墓碑周围,簇拥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
柳花清明
八年9班 贺麟
阳春四月,北方的柳树已悄然抽出新芽,漫步在平坦顺畅的林间小径上,感受着空中那零星飘扬的柳絮,迎着清新芳香的春风,沉醉,暖风中藏匿着的是一段时空的链条……
1953年新春伊始,杨柳依依,春烟袅袅,爷爷与奶奶便在全国高喊着“工业增速,赶超英美”的口号声中诞生了。在他们的芳名与威名中,一个带有“朗”字,一个又带有“清”字。记得奶奶曾半脸红霞般甜蜜地说道:“清风月朗,浩气乾坤。多配啊”!可在当时,我看见润红的不仅是拥有半边皱纹的脸庞,还有一双乌黑老旧的眸子,还有那干涸的眼角悄悄流下的泪水……
1977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也恢复了1年之久。酷爱文学的爷爷曾亲眼看见打着政府旗号的干部抄了祖父的家,耳畔早已分不清是爹娘的哭喊声还是书籍随风而去的心碎与无奈。第一次和奶奶约会,手里拿着的是早已被翻烂的语录。
飘扬的柳絮又一次洒满了1977年的林荫小路,这条路是爷爷与奶奶浓浓爱意的见证。看着照片里的两个人,俨然是一对青梅竹马……望着奶奶手中一沓沓破旧枯黄的老照片,奶奶不禁嗟吟地对我说:“那时,爷爷总会穿一幅洁白纯正的白衫,一束紧压压的腰带直挂在双腰处,墨绿的油松裤套在一双锃亮的黑皮鞋上,破旧不堪的书本系在腰束看似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实际上,一个文艺少年正带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骑行在他们用辛苦攒下的血汗钱换来的自行车上,游遍每个巷角。这时,奶奶会放开她美妙的歌喉,用心清唱,让歌声荡羁在春风里。
爷爷会焕发地说出爽口的佳句,恰似一名侠客骑着白驹带着心爱的伊人勇闯天涯。可惜这段旖旎,终究被时间这把利刃剪成碎片封存在了记忆里。”
柳絮已不知飘过了多少轮回,将他们的爱飘的洋洋洒洒。记得爷爷走那天,老伴俩双眸竟改去昔日黯淡,两人脉脉却无言,只是一把苍白的手紧握在一双清袖下,任凭心电图从年少的怦然变成诀别的虚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似柳絮飘然之际,奶奶轻撷一枚天堂鸟将远方的思念送及彼岸,任凭柳花伴着清明的雨浇注他们无言又矢志的爱。
清明浅愁
八年9班 蒋松涛
今年的东风格外无力。每年清明的阴雨绵绵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晴空万里。
晴天,恰好去祭奠。
骑着车,带好纸钱,翻过山头穿过马路,驶在春日的原野上,行驶在清澈的的河流边,山头上的丛林静默无声,凄清寒身。
悲,油然而生。
丛林里,两处孤坟,静静伫立悄无声息。没有人会想到,会看到,浓密的树林下会有两个与世长眠的人,两个孤独的灵魂,一对相互呵护了一辈子的夫妻。
自从我记事的来,姥姥和姥爷就常吵架,即使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姥姥也会责备姥爷的不小心。有一次,姥爷由于帕金森与耳聋没有听见姥姥的呼唤,而是在房间玩牌,姥姥悄悄摸过来,见状“恶从胆边生”,只听一阵风呼啸而过,摧毁了姥爷好不容易搭好的塔罗牌,而姥爷呢也不生气,了解了事情缘由后不断道歉,姥姥也“勉强”接受了道歉,二人于是又和好如初。
直到那次相遇,我才了解了两人的故事。
一个傍晚,天气很好,我出门散步,走至海鲜市竟然突然发现姥姥和姥爷挽手相行,亲密无间,我的好奇心突然作崇,便尾随两人一路
回到了家中,我便问起了姥爷年轻时的故事。
原来,我的姥姥是孤儿,父亲在战争中去世,继父十分暴躁,在战火中去世,母亲也在混乱中与家人分离,姥姥很小就成了孤儿,大约十五岁,姥姥认识了姥爷,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讲到这里,姥爷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二人一生无后,只有一个过继的女儿,也就是我妈妈,姥姥在世界上只有仅有不多的几个亲人,姥爷怎么忍心和姥姥生气啊!
思绪渐回,望着一方坟墓,时光在凝固,记忆在凝固。点一炷香是崇敬,焚几许纸钱是思念,叩首的礼仪是虔诚。焚烧的纸钱,似灰色蝴蝶四处飞扬,幽静的田野烟火袅袅。人生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摆在墓前的酒肉,是思念,是寄托,是祈福,是感恩。
《寻梦环游记》感人至深,可在这部电影里,我只明白了:
“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时间一去不复返,清明给了我们太多鱼水相容的情感,难分难舍的挂念。这一天,时间变得很轻,思念的变得很重。活着的人对亲人的思念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被时光消磨掉。电影里的遗忘,不会发生。
惟愿天上人间皆安好。
姥姥,姥爷,走好!
直至清明
八年10班 王浩然
那是个异乡,
里面住着不同姓氏的人。
他们早已把生命洗刷干净,
他们不再使用语言 动作 眼神。
他们时常的一丝脉动,
是我们时长时短的回忆。
直至清明,
我问曾做兵的爷爷清明。
爷爷说:
那是一只残落的队伍,
行走与奔跑,
陪伴与回忆,
喘息与体温,
感情与泪水。
他们曾在一片蓝天或乌云下,
直到一阵又一阵风吹过。
爷爷说,
他怀念他们曾一起扒在上面的两样东西,
一样是树根,
另一样也是树根。
说着说着,
爷爷微笑。
微笑的深藏,交付远望的至情;
微笑的径向,渴望曾经的梦想;
微笑的影子,倾诉过往的眷恋。
我问参加祭祀的奶奶清明,
奶奶说:
他看见轻烟四起,
真挚的怀念曼城大雾。
又似一位门前的老人,
对着无法射出的箭耳语,
沿着一个句号逆流而上。
他说 这是一支残落的队伍,但仍是一支完整的队伍。
透过黄泉的冷气,
他们的灵魂如火。
透过地母的禁锢,
他们的灵魂如鸟。
燃烧着,飞翔着,
前进的脚步不曾停歇。
我问做学生的孩子清明,
孩子说:
这是一个放假的机会。
是啊,放假的机会 ,
给予这些灵魂放假的机会。
他们走过一年,
坐在四月,
等无数眼泪将自己淹没。
便索性从眼泪中汲取养分,
向着他们曾经的信仰生长。
只要,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们,
他们并永远存在,永远活泼。
除了勿忘,还有珍惜
八年10班 徐一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不知不觉间,又到一年清明节,这一天,行人匆匆。
日常生活中,告别往往被“再见”替代,我们不愿轻易分离,更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逢。当面对生死离别时,往往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终点。会对岁月流逝之快感到叹惋,感到不知所措。
可死亡就一定是最后一站吗?儿时,我常抱着太姥姥说道:“我要永远待在你身边。”太姥姥反而抱得更紧,说着些生命终有死亡的那一刻。我倔强地把她说的话置之度外,坚信不会死亡。可它还是走来了,带去了生命的一缕光。后来,太姥姥的工艺品:剪纸,绣球依旧陈列在老房子中,至今都觉得她的气息离我很近,很近。《寻梦环游记》中的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死亡并不可怕, 已故的家人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可如果这个人在人世间被彻底的遗忘,那他便化作粉末,迎来真正的死亡。
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却触碰到了内心,精神的财富虽摸不到;但却会永运存在,而他们也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清明节,像是一场寻梦环游记,我们虽然无法见到故人,但仍希望用各种方式去与他们联结:墓前送花;在树上挂寄语;踏青……他给了我们一个学习告别,,直面死亡的机会。
清明节真正的意义,除了勿忘,还有珍惜。
只有在谈到死亡时,我们才会思考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它是内心最柔软而又最坚硬,却又常常被忽略的存在。“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豪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我们悼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珍惜这不复返的时光。
一年一清明,一朝道思绪。
清明,低头追忆逝去的亲人,清明,抬头迈向盎然的春天。
走了,爷爷
八年11班 贺禹竣
举一杯酒,撒入黄河大地。燃一支香,烟雾勾勒着你的背影,湛蓝色一如昨日。可他们二人的天长和地久却已化了泡影。
又是一年二月廿三,父亲坐在台阶上,太阳充满着希望——照耀着他。却又不能给父亲带来一丝的希望,记忆中的父亲,是那样的。 可现在的他,却让我感到一丝陌生……我知道,他心中的那个人,就在这时,涌上心头。没错,父亲的眼泪中,有了父亲的模样。转过头,看到了墙后的我,仓促地站了起来,抹干眼泪。“走!儿子!爸爸带你去见一个“人”!”我知道,父亲的用意,便随着父亲,望着他的背影。
父亲和我讲过他们之间往事,因小时家中贫穷,爷爷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作,时常吃不起饭,更不要说一个像样的自行车了,可到了初中的父亲,看到他的同学都有自行车,儿时的嫉妒心便油然而生了,父亲回到家中和爷爷说了这件事,爷爷却因没钱想避开这件事。可父亲的“执着”和爷爷整整吵了一个晚上。两人也短暂的“断绝”了关系。可到了第二天一早,父亲醒来,那辆红色简陋的自行车在他的眼前,而爷爷就在一旁观望着,那笑容是欣慰,是劳累,是满腔的父爱与责任。我们也深知他在哪一夜经历了些什么。父亲笑呵呵地骑上车,踏着走了。那时候,他的生命是萌芽的春季,懵懂,也是会挥霍爷爷的爱。毕竟父亲曾经也是个孩子,有满腔的热血和希望,而爷爷的“任务”就是不想让这种“感觉”消失。
和父亲聊天的时间,便很快来到了爷爷的“家”,看到了他的“样子”,也和他谈了许多往事。可他却没有回答。父亲也说着说着,眼泪早已浸湿了他的脸颊。爷爷是上来喜欢抽烟喝酒的,父亲便拿出酒瓶,开始笑谈人生,喝着喝着,便“仰天长笑”起来,当时的我读不父亲,不知他为何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也笑了。读不懂那种感觉,也不想读懂那种感觉。
“爸,走了!”父亲在看哪里爷爷,最后一眼说出了这句话,我不知那是对爷爷的告别还是爷爷对父亲的“道别”后,心中的纠结。但我也随着父亲“走了,爷爷!”没有回头,没有犹豫,但心中的彷徨却仍在心中……
屋后的羊肠小道终于变得空荡荡,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您的模样……
何处清明
八年11班 赵晞言
清明,在我的印象中是走在生与死交接尖端的节日。
阳春四月,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轻拂于面颊的风温温柔柔,不算温暖,却也没有令人窒息的刺骨冰寒。刚刚松软的土壤,还有着一点冰雪的气息,路面上、石缝中都不见那春天所特有的顽强野草,反而在光秃秃的柳梢上,微微吐出了些许绿意。不过,这绿意极淡极淡,要眯起眼来仔细看,否则,怕是要在匆匆掠过的汽车上错过这令人心悦的春意了。
燕子扑翅而飞,空中又是一道干净利落的漂亮曲线。好不容易熬过了漫漫严冬的麻雀们萧瑟了许久,这会儿可不想再忍了,张开嘴叽叽喳喳地闹语起来,可惜,我听不懂。不过,我想它们所说的大概也是迎春的贺词罢。
家门口的花树要开了,一抬头不见烂漫的、大片大片的花,只是枝头略微镀上了一层粉意,蓝天将花树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它让人真真切切的地感受到春的讯息。燕子掠过,扰乱几梢花枝。
风筝飞过花树,带走了几朵花,随着它飞了一阵,就缓缓落下了。那风筝倒也潇洒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着,倒把燕子惊起了一滩。风筝那头牵着的是带着笑脸的孩子,也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笑得无忧也无虑。
欢声笑语在世界的这头,而悲凄的寂静便在世界的那头了。
山坡上,青草茵茵,反而衬得那些肃穆的整齐石碑有些死板。带着露水的一只小小白花,静静地放在碑上。小雨又微微地下了起来,一个白色的身影悠悠走在青石板小路上,踩到了青苔的脚一滑,一个趔趄,有些失魂落魄。
欲断魂,欲断魂。
那白色的身影渐雨下了起来,便撑了一把红色的油纸伞。远处,几个青瓦屋顶在一片雪白中若隐若现,那是杏花,白茫茫的杏花。似乎有孩子银铃般的笑声,袅袅娜娜的炊烟,令人神往。
杏花村,杏花村。
清明,是一个连接天堂与人间的纽带,是这混沌世间的一缕清澈,一眼清泉。
何处清明,何处清明?
清 明
八年12班王艺馨
灰黑的夜,只有星星点点的光芒,一个年轻男人,向盆中扔着纸钱,火光照映出他脸上若隐若现的泪痕。这一天,是清明。
清明,一个引人思念的日子。是绵绵细雨,是阴沉的天气,是人们的心情,无一不体现出凄凉,悲壮的气氛。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百度上并没有关于悼念亲人或是纪念伟人的说法,只是说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而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清明就是人们怀念亲人与旧人的节日。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社会主义的时代,我们似乎并不相信烧纸、进供就可以见到已故的亲人。但我们依旧在传承,为的不是让死去的人安息,而是让活着的人心安。
“清明时节雨纷纷”,借着风表心意,用鲜花寄情思。对于我们来说,亲人并未曾离去,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活在我们的心里。
植物在清明多了一丝悲痛,清明的雨多了一丝哀愁。曾经我并不明白清明节的意义,是爷爷在清明时的潸然泪下,是奶奶抚摸着老照片轻轻流泪,我才明白,这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牵挂,一份思念。
桃花匆匆开了又榭,杨柳匆匆绿了又枯,清明去了又来,感伤思念,留下了伤心的人浸没在风雨中,清明节愁煞了多少人!
但,清明节的意义并不只止于此,它更让人放下,放下曾经的故人,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崭新的、美好的将来。告别不是遗忘,而是放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我似乎看见,在世界上的两个时空里,人们过着各自的生活,他们看不见彼此,却拥有着彼此最珍贵的回忆。
四月人间,芳菲散尽。清明雨上,山花始开,又是一年四月间,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祝有爱者有爱,无爱者自由。
记: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清明》
八年12班 李泽浩
“看今朝,俱新颜;忆往昔,念故人”
——题记
记起那一年意味深长,常萦绕在我心。
日光一点点的来临,鸣声阵阵。叫醒我的不是闹铃,而是老家的鸡。“今天咱们去山上看太爷爷”“在山上?”妈妈说谜底很快我就会知道了。
鸟声常叽叽喳喳的叫着,即使在公路上的飞速行驶,也听的清楚。“到了”我眼看着一座无际的大山。细雨绵绵“车开不进去,只能走上去了”泥泞的路,弄脏了我的小白鞋,但我却不心疼,我好似只在像只在关心在山上的太爷爷。
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深沉,走的热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最喜欢桃花了,可这桃花没有开,开的是迎春,淡黄的浅浅的。但这里好似与人,世隔绝了很久。
山上铺面吹来的微风,风里带着甜味,还参杂着泥土的清香。细雨过后的天便不那么朦胧了,“快到了”不知不觉的走了好远。“太爷爷在哪里?”回过头的一刹,我似乎懂了。一路捧着的菊花放在碑前,泪水不禁的涌了出来。已经很久了,很久没有看见他的脸庞了。记得,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你在里头,我在外头……
那天很蓝,公鸡照常打鸣,我也照常苏醒。醒老却没有白发老头,没有那么洁白的冰糖。那天很蓝,古锈色的大门上依着枯黄的蝴蝶。那天很蓝,一切都宛如梦一般,梦里却少了一个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念旧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清明后的日子,芳菲如故,草长莺飞。过了那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便少有人去怀念了。那天是我们的寄托,是我们的怀念,是念相伴你长大,是念你的童年,是念成长,是念永别。念的不仅仅是烈士,还有与此相伴的家人。
愿你再那里的日子尚有荣光,纵使在另一个世界,你也要好好的活。记得你一生没生过大病,直到最后那一刻,都是笑着的。
跌宕起伏的人生固然精彩,但我更希望你在那里的日子,健康快乐就好。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下辈子能多陪我几年,让我还能见你的黑发,而不是记忆里的白花。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成就更好的我们。
再见,愿有黑发,与你。
指导教师:邢阳、郝洋、陈丹
参与投稿:八(2)年级全体同学
2021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