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新闻,学校组织春游,一位小暖男赢得了全体家长的好评,他好像永远闲不下来:
“妈妈你渴了没有,我给你倒杯水吧?”
“妈妈你坐这儿吧,我擦干净了。”
“妈妈我枕你胳膊,你麻不麻?”
这个孩子的妈妈因此成了全班妈妈的羡慕对象,被要求分享“如何培养一枚小暖男”。
可这位妈妈只说了一句话:“让孩子觉得我是‘笨蛋’,他就会让自己成为超人来守护我。”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孟老师指出:爱,需要节制。父母懂得“示弱”,孩子才有变强大的可能。
1、父母少做一点,孩子才能独当一面
教育专家认为,越是强势的父母越容易养出弱势的孩子。
父母太有力量,困难都帮孩子解决了,留给孩子的就只有懒惰和贪图安逸。
父母要学会适当地站在孩子身后,给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在孩子无力解决的时候适当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这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历练与成长。
父母只有不那么全能,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才有动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我要把碗洗得很干净,才能帮助不会洗碗的妈妈。我得记得要浇花,因为粗心的爸爸老是想不起来。”
放手给孩子表现,对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鼓励,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责任心和照顾家人的意识。
一座森林是一家以青少年心理咨询为特色的家庭教育机构。从1x10森林工作法的“五感五力”角度看,家长适度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养成“学习力”,将有助力孩子从自主行动中获取价值感,感受付出的快乐,从而获得“理智感”和“效能感”。
2、父母少说一点,孩子才能更自觉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适当“闭嘴”。
有些父母生怕自己说少了孩子记不住,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管,从早到晚啰嗦个没完。
惜字如金,话说多了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父母的忠言逆耳对孩子来说跟有人咳嗽没区别,再加上不够温柔的语气,孩子会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心态下父母说什么孩子也听不进去了,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超限效应”。
理智的教育要注意适度。
父母的“少说”是一种信任,信任本身就是一种认可。
“你自己选择吧。”
“你自己安排吧。”
“你自己看着办。”
看似是放任自流,其实这种放手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做到更好让父母刮目相看。反之,父母一味反驳孩子的选择,或者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可能会干脆破罐破摔,因为这一切本身也不是我想要的。
教育不是强迫,好的教育要双方都感受到舒适与自由。
一座森林在“五位一体有机教育”理论中提出:不要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发展的限制。要努力提供养分和生态,让孩子像森林一样“自然的、有机的、生态的”的全面成长。
父母“懒”一点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教育智慧。
父母向后让出了多大空间,就等于为孩子的向前留下了多少可能。
孩子的成长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中磨炼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父母的监督与教条中被限制和固化。
为人父母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适当放手吧,孩子值得我们给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