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有楼巴这种东西,但从未体验过。
当你住在大城市的偏远郊区的小区里面,不凑巧,工作又是在市中心。这个时候,楼巴就派上了用场。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的是:一个月前,因为工作的变动,我刚好就成为了这种人群中的其中一个。(最可气的是,我并不是房东,只是个租客。在这里住仅仅只是因为原来的公司就在这附近,而慢慢地我又爱上了这里的环境,相比市内又贵又旧的房子,这儿的居住环境是真的宜人。)
我也不知道我能忍受每天花三个多小时通勤的日子多久。可是,今天想搬走的心情达到了顶点。
刚开始的两个星期,每每坐上大巴就觉得生理不适,胃里的食物残渣感觉都在随着大巴的每一次摇晃而翻江倒海。下车后,我得打两个长长的嗝才觉得活过来了。有那么几次,我仅仅看到大巴,就出现了生理性的晕车反应。
但是,两个星期之后,我基本上已经克服了这种不适感。每每吃得饱饱地去坐车,还能面不改色,毫无不适,我便觉得自己强得可怕。
饶是这样,这一个月来想要搬家的情绪都没有此刻来得强烈。
南方多雨。近一个多月来的羊城放晴的日子不多。今天更是在我抵达平日上车地点的时候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不凑巧的是,平日里上车的那个地方停了一辆黄色的抢修车。那高大威猛的车躯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偏偏还要站在看不见车的那一边(现在想想,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
因着下雨,我一只手不得不腾出来拿伞,另一只手拿着刚刚在早餐店买的一杯滚烫的豆浆,于是,平日里不离手的手机被我放进了包里。在这之前,我还特地看了两遍今日早班车的车牌号,深怕自己记错了。
最后的结果,便是我在大雨里等待了十几分钟之后终于看到了大巴驶过来,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变道了。我定睛一看,车里已经有许多人了。这里是始发站,那就意味着人已经都上车了。我和另一个'幸运姐'在门口叫着司机开门,只见他嘴里念念有词,冷冷地瞥了我们一眼,然后继续变道走车了。
心灰意冷的我这个时候才拿起手机一看,哦,原来已经超了两分钟了。平日里,我觉得班车一到点就走真是一个极好的习惯,但是那时那刻,我只觉得司机冷血无情。
可没办法呀,无论如何,我都得赶回公司去干活。入职第二天就开始加班,这个星期更是被逼得紧,压根就没法请假。
打车吧,一百多块的车费我觉得实在心疼。那只能坐地铁了。可是最近的地铁站得走三四十分钟。没有办法,我只能把目光放在了路边停着的公共电动车上。在阴雨连绵的清晨,用公共电动车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没有雨衣。
用纸巾把车皮座先擦干,接着一手拿着伞,一手把控着手柄,颤颤巍巍地扭动车把,出发。我开得很慢,一是单手开本来就有些不稳,再加上这雨天路滑,就更得谨慎。这不,说时迟那时快,我这就亲眼目睹了前面的一个身披雨衣的小姐姐,车轮突然打滑,在我面前晃了三四下,终归小姐姐技术好,最后不至摔倒,但是也是几秒钟的惊险,看得后头的我不自觉又放缓了速度。这要是摔一跤,先不说受伤,就是浑身湿透我都没有任何心情去上班了。
好不容易花了十分钟晃悠悠来到了地铁站口,赶紧过了安检滴卡入闸,结果等到我乘坐下行电梯来到地铁等候区,眼睁睁地看着那趟地铁合上了车门。此处郊区的地铁,一趟七分钟。
此时湿答答不仅是衣服,还有心情。心里抑制不住地想:今天不宜上班,今天不宜上班。这班真的这么非上不可吗?
后来我想了想,我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咱这流浪者一族,反正家不在这里,随时想走就走。那些安家于此的人,这样的通勤估计得持续相当久的时光,久到他们已经麻木,麻木到自然。
以前在新闻里还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人家安在河北,工作在北京,日常通勤靠高铁。我觉得很是离谱,但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早已高到大部分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地步,所以城市圈不断往外扩,在城市里打拼的人还是渴望在这里生根发芽的,所有不得不咬牙在郊区或者隔壁城市安个家,然后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出行方式。
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各种交通方式接力出行。有的同事会先开两轮小电动到地铁站,坐地铁后转公交;又有的同事开车到公交站,坐公交到地铁站,坐地铁再转BRT......
总之,大城市里许多的打工人,为了多攒下那碎银几两,每天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上面。时间长是一方面,当遇到不好的天气,或者每天都要体验人挤人的线路的时候,真的感觉这一天的精神气已经耗费了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