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坐在英国儿子家的客厅里,正在筹划着我们的巴尔干之行。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突然计算机屏幕上跳出一幅照片,照片里一条河流像绿色的飘带一样淌过峡谷,峡谷边鹅卵石舖就的老街上,人们坐在那里悠闲地喝着咖啡聊天,眺望着远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那种诗情画意和异国风情,一下子把我打动了,忙把太太叫来看,问她这个地方去吗,太太嘴里清晰地吐出了一个字,“去!” 我说那里可就是那么一座桥噢,太太回答,“就看那座桥也值!” 于是我修改了行程,在斯普利特到萨拉热窝的线路上添加了莫斯塔尔这个城市。
我在莫斯塔尔订了一晚民宿,由于在谷歌地图上查不到门牌号,我发信息给房东询问民宿位置。房东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她爸爸会到汽车站来接我们的。我说我们不认识你爸爸,到时候怎么找? 她说她爸爸很好认,留着大胡子,推着一辆自行车,不会错过的。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车站那么多人,万一找不到怎么办?
2018年5月15日下午三点多钟,我们从斯普利特坐车来到了莫斯塔尔长途汽车站,一下汽车,果然看到一位老人,留着大胡子,推着一辆自行车,正在和我们招手呢。原来车站不大,当时到达的又只有我们这辆车,下来的旅客里也就我们两个华人面孔,确实不会错过。房东爸爸不会说英语,但他热情地用手势和我们打招呼,带着我们很快就到了住处。民宿房间十分干净整洁,床上的毛巾还用红绸带系了起来,让人感到很温馨。房东爸爸给我们介绍了房内电器的使用方法后就和我们握手告别了。
在民宿停留了几分钟,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莫斯塔尔古桥了。莫斯塔尔这个城市不大,穿过市中心和熙熙攘攘的集市,我们来到了内雷特瓦河边上,眼前出现的正是我们来以前在那张照片上看到的情景,窄窄的鹅卵石路,街边喝咖啡聊天的人们,幽深的河谷,碧绿的内雷特瓦河和横跨河谷的莫斯塔尔古桥,亲眼目睹如此美景,真是不枉此行啊。17世纪奥斯曼旅行家爱维亚·瑟勒比曾把这座古桥比喻为空中的彩虹,从一边的悬崖延伸到对岸的悬崖,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贴切。
古桥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莱曼一世于1557年下令建造,用来取代原有的木制吊桥,桥的设计者为土耳其建筑师哈杰鲁丁。九年后,古桥即将完工,哈杰鲁丁知道如果工程失败,他就难逃一死,所以准备在脚手架从落成的桥梁移走的那一天举行葬礼。结果古桥于1566年顺利完工,葬礼也就不必举行了。为了证明桥的安全可靠,固执而自信的哈杰鲁丁在桥下待了三天三夜。古桥长27.34米,宽4.5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宽的石拱桥,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造桥采用的某些技术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四百多年来,古桥像一条纽带,将两岸的居民联结在一起。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当地的波斯尼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曾联手对抗南斯拉夫联盟军队的进攻,南联盟军队败退后,波克两族就自己打起来了。1993年11月9日,几声炮响之后,横跨雷特瓦河四百多年的古桥轰然倒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炸毁它的既非美军也不是前南联盟的军队,而是内战一方的克族武装,据称是为了什么战略目的,但至今人们也没搞清楚这个战略目的是什么。
波黑内战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世界银行和5个捐助国和组织,斥资1500万美元,于2001年开始重建古桥。为了最大限度地复原古桥原貌,重建工程请来了匈牙利的海军潜水员,帮助打捞沉入河中的原始石料,还请来了土耳其的建筑公司采用奥斯曼时期的建造工艺进行施工。重建的古桥于2004年4月27日落成开放,2005年重建后的老桥和莫斯塔尔旧城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希望古桥能成为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社会之间和睦相处的象征。
沿街靠河一侧有阶梯,沿着阶梯可以到下面的酒店,酒店临河有宽阔的观景露台,是喝咖啡观赏河谷景色的好地方。
下面的照片是我最喜爱的一张,这里的内雷特瓦河水蓝绿交融,蓝如宝石,绿如翡翠,美如梦幻。我当时把这些张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就有人问这颜色是真的吗?确实这河水艳丽的色彩让人难免要怀疑它的真实性。到萨拉热窝后听导游介绍,内雷特瓦河的颜色是由于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形成的,由于河水矿物质成分的变化,各个河段河水的颜色也不同,后来我们坐车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一路上果然看到不同颜色的内雷特瓦河。当然河水的色彩都是拜阳光所赐,如果天气不好,颜色就难免大打折扣了。
据说在桥上常有当地人表演跳水,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1664年。从离水面20米高的桥中央跳进湍急的内雷特瓦河,不仅要有胆量,还要有高超的跳水技术。1968年开始每年夏天都会在这里举行正式的跳水比赛。我们到的那天,桥上游客很少,没有看到有人表演跳水。
桥东侧有一块铭牌,上面记录了重建古桥的捐助国和单位,以及他们捐助的金额,其中有意大利,土耳其,荷兰,克罗地亚,欧州发展银行和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出资最多,达400万美元。
站在桥中央,眺望远方,只见内雷特瓦河蜿蜒流过河谷,远方是延绵的群山。桥北面东岸可以看到1617年修建的Koski Mehmed Pasa清真寺和高高的宣礼塔。
古桥西岸也是一条狭窄的鹅卵石路,两旁是饭店和手工艺品商店,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沿街没走几步就到了斯普利特的房东给我们推荐的饭店,波黑当地物价便宜,我们要了一个两人套餐,一大盘肉和蔬菜加饮料,才14欧元,我们连一半都没吃完。
在西岸沿着老街继续前行,远远看到一座小号的石拱桥,名为歪桥(Crooked Bridge),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古怪的名字。这座横跨在内雷特瓦河的支流Radobolja小溪上的桥,比莫斯塔尔古桥年代更久,它在波黑战争中幸存下来。信步前往,只见这里小溪,古桥,石屋,绿色的藤蔓,红色的鲜花,相映成趣,宛如画中。
古桥东岸沿河的商业街从古桥向北延伸到新市区,被称为老集市。鹅卵石铺成的路旁是古老的石质建筑,展现了16世纪波斯尼亚的古朴风情。这里很像我们去过的土耳其番红花镇,二边是各种传统工艺品商店,摆满了各式精美的手工制品,据说这里的铜器十分有名。
鹅卵石路的尽头就是新市区,波黑战争后,在联合国资助下,主街上的大部分建筑得到了修复。但是离开主街不远就能看到被战争摧毁的大楼废墟。路上还看到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乞讨。战争虽然结束已经20多年了,重建城市和弥合战争的创伤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5月19日上午11点,我们坐长途汽车离开莫斯塔尔前往萨拉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