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舒适圈?MBA智库百科是这样定义这个词条的:舒适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着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会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是当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时候,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以来,我好像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舒适圈内,作为一个学生,家里的独生子,我受到庇护,似乎只要把成绩搞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需要考虑。我能接触到的突破的机会很少。变化,无非是升学,从一个环境搬到另一个环境;挑战,不算升学的挑战(因为这挑战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而且有家长、老师的帮助),大概也就是担任课代表,布置作业、收发作业了吧,这或许是那时最大的挑战。
下面着重讲讲我的高中三年。如果把高中按时间段划分,那就是上学和放假的交替。在学校里,高中三年,学习永远是主旋律,一切都要为学习让步,我们把95%以上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学习上,虽然我讲高中三年是我压抑的一段时期,但是我能说我在学校我真的很努力。我的假期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这里讲寒暑假,寒暑假我在家里做什么?玩游戏,当时很喜欢玩三国杀,用上瘾这个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寒暑假我几乎整日玩三国杀,特别是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到了甚至是病态的地步:我记得有一次从晚上6点玩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从未在12点前休息过,第二天睡到10点多,有时玩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我做的似乎只有三件事情:玩三国杀,看三国杀直播,看黄片。那段时间特别黑暗,我成了一个不愿与人交流、畏畏缩缩、无精打采、邋邋遢遢的一个人。很难想象在我17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时光,那段时间我沉溺其中,为了不无聊,为了缓解压力,我整日与与这三件事为伴,而这三件事之后又加深了我的空虚、压力。
放假时期,家成了我的舒适圈,我在舒适圈里,我往往很焦虑,心情极度差;回到学校,因为要面对竞争,面对挑战,我愿意去打破舒适圈,我往往能慢慢调整回一个不错的状态,否则我也不会保持良好的成绩。
我不是刻意通地进行这种对比,因为状态的好坏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在舒适圈与否,更重要的是环境和自己本身。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点:高中三年肯定是吃苦受罪的,肯定让人不舒服,面对高考的压力、竞争,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高度利用的时间安排,管理制度,这些都是让我们不舒服的,但我不认为这就是打破舒适圈: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这种不舒适是外界因素强加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通过自律获得的。所以在我看来,打破舒适圈,是主动去做你不在你原先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你之前从未做的的事,打破舒适圈是挑战。所以,外界加到自身的因素不算是打破舒适圈,但是挑战自我,比如比身边的人更早的起床、主动向老师问问题、主动担任一个班级职务,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打破舒适圈。
这里就要再引出一个词,抗压性。我在大学通过做事情,认识到自己面对很大压力的时候,一般会焦虑,这种焦虑是精神和身体上都存在的,我可能会消极,甚至逃避。所以我对自己的认知是我有韧性,但需要提高抗压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一个人年龄的长大,随着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再到踏入社会,我们需要承担的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逼着我们突破舒适圈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舒适圈是不断扩大的,这个过程只能是正向的。
那么,主动突破舒适圈,我做的多不多呢?仿佛来到大学之后我一直在主动地去突破舒适圈,我不愿安逸,我怕安逸。
但是即使我一直主动地去突破舒适圈,我仿佛也没能做得很好。我想很多,但真正落地的,也就30%左右。我应该怎么做,才能突破舒适圈?很多优秀的人的事例我不用举了。理想中我应该做到的是每天5:57起床,晨跑,记忆单词、练口语,每天都读很多书,两个小时用于练习书法,作息规律……
不想再去纠结舒适圈与否了,这是表面的,真正的根还是自身的勤奋,自律,做事要有魄力,意志力,要把这些修炼好了,表现出来的自然是不断突破舒适圈。
不愿做这个伟大时代的看客,我想立业成大事,所以突破舒适圈,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