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作业写了一个无厘头的电影大纲后,脸皮厚了、胆子也大了。第三期作业是写教程,脑子里萌发儿时插秧的景象,可能大多数人也不一定了解其中要领,就这么定了,写写人工插秧教程。
一、背景
插秧,是江南水稻种植的其中一道工序,有人会质疑,不是有播种机、插秧机吗?机器轰隆隆地开过去,秧苗就插好啦。不!不!不!北方一马平川,土地平坦而规则,适合机械化操作,比如种植小麦等。南方少数平坦的地势也可以普及机械化种植,但江南多数为丘陵地区,田地都是顺着山间地势的梯田,不仅面积不大,形状也不规则,无法普及机械化耕种,只能人工栽种。一块块梯田,就像大自然中一本硕大的作文本,插秧,就像在作文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一样,得一株一株地插,农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书写”他们春天的故事。
二、配合工作
1、一块或若干块已经翻松土的梯田。一般是头年冬天就蓄水泡软的水田,翻土后用农具整平,水稻喜水,需要蓄上一些水,以水面高出泥土约1至2公分为宜,撒上肥料。
2、秧苗若干。拔秧苗时,大株秧苗单独一株一株地拔,小株秧苗2至3根一起拔,将秧苗的根部泥土洗净,以双手能掐住为准,一把一把地用稻草扎好。人工挑到需插秧的梯田中,均匀撒在田中,一边插秧时取用。
3、好腰杆一副。
4、高帮雨靴一双(初学者在泥土浅、蚂蝗[蚂蝗:一种吸血的寄生虫]多的田地可用)、雨衣、蓑衣(棕树叶丝做的雨衣)和斗笠(斗笠:戴在头上,形如清朝官帽,约为其2倍大的防雨防晒工具)备用。
5、水杯一个、零食若干。
三、操作方式
1、推进顺序。梯田一般为长条形状,任意选其中一端进入,自此端倒退着直至另一端结束,让已插好的秧苗在插秧者的正前方,倒退方式可避免已插好的秧苗被踩坏。
2、准备工作。裤腿卷至膝盖以上位置,避免泥土和水打湿裤腿,插秧时,属乍暖还寒的时节,打湿上午裤腿黏在腿上,容易受寒。若下雨,则还需要身披雨衣、头戴斗笠,若太阳太大,则仅戴斗笠防晒。若泥土浅而且蚂蝗多,则可穿上高帮雨靴防护。
3、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
第1步:踩入田中,双脚与肩同宽,以保证能站稳。泥土的吸附力让脚步移动变得费力,姿势不当容易摔倒。
第2步:持续保持弯腰姿势,左手轻握秧苗。秧苗多少以左手能轻松握住,大拇指能灵活拨动为准。
第3步:与择菜动作类似,右手负责插秧的动作,右手在左手中取合适秧苗。要注意的是,一般发育较好的秧苗,和花苗一样有多股多叶,这样的单取一株。发育不好的秧苗是单股少叶,则取2至3株,右手取株时,左手大拇指配合拨动,帮助取用,以加快取秧苗的速度。
第4步:弯腰的基础上进一步俯身,右手捏住秧苗插入泥土中。
该动作要注意4点:①弯腰时膝盖尽量不弯曲,以免重心不稳而摔跤;
②除长时间弯腰需要短暂休息外,忌用蹲马步式站立,这姿势容易摔跤不说,双手手肘自然会撑在双膝位置,插秧的频率变慢,效率变低;
③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右手捏秧苗的动作,这是最关键的要点也是初学者最易犯错的动作。初学者一般会用右手五个指头捉住秧苗并插进泥土中,五个指头如中空的拳头捅进泥土,手指挤开了泥土,秧苗像被栽进了一个空腔中,秧苗的根与泥土的接触面大大减少,泥土无法吸住根。加上,随着动作的完成,手提起时还带起水流的波动,在水波与浮力的共同作用下,秧苗很快便完全浮在水面,通常需要二次补栽。这样插秧是失败的方式,五个手指头捏秧苗也形象地被农家人笑称为“五爪虎”,是初学者最典型的错误动作。
正确的做法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捉好秧苗,其余两个手指弯曲,手枪状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可能,用“楔”字更为贴切。速度越快越好,越快,对泥土的干扰越小,泥土恢复原状时,对秧苗根部的吸附力越强。深度以秧苗根部被泥土包围为准。
第5步:类似“弓”字形线路移动。符合右手为主原则,起头时,单行从左自右直线推进,配合右手插秧进度,双脚交叉迈步水平移动至梯田边端,接着再单行从右自左直线推进。秧苗须有足够的空间,比如光照、除虫要求等,秧苗间距为10公分,行距为12至15公分为宜。如此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时,双脚跨度应适中,跨度大了易重心不稳致摔倒,跨度小留下的脚印就多,折回时,插秧遇见脚印坑的几率就大,需要再费力拨土填坑秧苗才插得稳,一定程度影响了插秧的效率。插秧的速度决定了移步的频率。这个移步的频率我且用老家一句俗话来解释:“叫花子听锣响,蚂蝗听水响。”大致意思是,那个只为填报肚皮而乞讨的年代,谁家打锣必定有宴席,剩饭菜多,叫花子去了能吃一顿好的。插秧时,脚在田中移步时,有水响动,也会招来蚂蝗,要是插秧速度太慢,移步频率太低,脚在同一点停留的时间就长,被蚂蝗叮咬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还记得,初中一年级,中学离家不远,春耕农忙的时候,很多同学自告奋勇到我家帮忙插秧。我家田里浩浩荡荡地十几人,偌大的几块田没两下就被插满了。多数对插秧动作不得要领,有“五爪虎”,也有脚印坑边栽种不稳的。因此,母亲又花了很多时间补栽秧苗。
按照以上5个步骤不断循环,则可一株一株地插好秧苗,直至规定任务完成为止。若感觉渴了、饿了,可中途上岸短暂休息片刻补给能量。
第六步:工作中断或完毕时,须缓慢直腰。插秧,除了蚂蝗叮咬,最难受的就是直腰,因为一直保持弯腰状态,等忙完的时候,整个后背就好像背上了一个十字架一般难受,动作变得十分机械,腰杆一下子一般无法突然直起。这时,需要放缓动作,慢慢直腰,以免突然起身和直腰导致晕倒。
第七步:上田埂,找一处干净水源洗净双脚,若未穿雨靴,顺带检查双腿是否被蚂蝗叮咬。若有,千万不要心慌,切忌胡乱抓住这条软体动物撕扯,弄得不好它的吸盘就留在了腿上的伤口里,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正确的做法是,轻拍叮咬部位,蚂蝗的吸盘就自行脱落。然后挤掉叮咬处的淤血,稍微按压一下便可止血,有条件的情况下消毒处理。一般不做处理。
记忆中,我的舅妈是插秧能手,那时我就喜欢和她一起插秧,我们喜欢玩一个接龙游戏。我们两人把田竖向分成三等份,我年纪小负责一份,她负责两份,我单行从左自右插秧过去,她从右自左单行插秧过来,两人从两边向中间靠拢,在分界点碰头接上后,两人就都退一步,另起一行,两人再单行向两边反向插秧,如此反复。若碰头时,她已比我多了两行,她就会在我腿肚上轻轻拍打一下说:“小姑娘,加油啊!”大人教的要点加上这样的实际操作,我插秧效率提升很快,得到大人们不少夸奖。不过,我最初的用意不是为了得到夸奖,而是想提高效率避免被骇人的蚂蝗叮咬,读书参加工作后,我很多年没再插过秧,但偶尔还会做一个被蚂蝗叮咬的梦,梦里,蚂蝗软软地就要完全钻进我的腿里了,我急得直跳脚。可见,我对蚂蝗的害怕程度。
不知教程是否解开知情的魔咒。个人认为,人工插秧,效率非常重要,教程中说过,插秧时,几乎全程弯腰,这个动作是很不舒服的动作。而同样弯着腰的时间,动作规范、手脚麻利的人,就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又没有那么累。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要不,今年你就跟我回家插秧吧?我一定请你吃老家的柴火腊肉,小炒腊肉、清蒸腊肉、枞树菌腊肉汤锅、干蕨菜腊肉干锅,随你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