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大家推荐的《Boyhood》,讲述了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导演历时12年拍摄,坚持用同一组演员,每年跟踪拍摄几个片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男孩在这12年的成长变化。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我没有按过快进键。我感叹导演的态度和耐心,也感谢他,让我难得的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我过去的20年。
12年的成长
《Boyhood》从少年Mason(Ellar Coltrane)6岁时开始拍摄,那时的Mason还是一个稚嫩、天真的小正太,有许多奇思妙想——黄蜂是洒在空气中的水变来的、削笔刀可以用来雕刻石头……他总是被老师批评,是大人眼里的小捣蛋,却喜欢收藏稀奇的小玩意儿,对艺术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之后的十二年中,Mason从原来肉嘟嘟的小男孩长成了一个略带沧桑感的文艺青年。在这期间,他和姐姐Samantha经历过多次搬家、转学,目睹了母亲三次失败的婚姻,还差点受到酒鬼继父的家暴。当然,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第一次野外露营,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只身一人去上大学……他就是个普通、平凡的男孩儿,会看“小黄片”,会和哥们谈论女性;会因为谈恋爱而感到甜蜜,也会因为被女友劈腿而伤心、难过。
Ellar Coltrane和主角Mason仿佛已经融为一体,他们二人在这十二年里共同成长,有的时候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文艺片。
在这部影片中,Mason的父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虽然“不务正业”、没钱没房,但要是没有他,Mason的十二年可能真的是忧郁多过快乐。无论Mason和姐姐Samantha随母亲搬到哪里,父亲都坚持每周去看望姐弟俩,带他们去打保龄球、露营、钓鱼……他在Mason六岁时就和两个孩子谈论政治、问儿子关于总统选举的看法;当得知女儿有了男票时(当时才17岁),就马上告诉她自我保护和避孕的方法。他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当成朋友一样相处,而且他们的家庭活动也不只是吃饭、逛街、打游戏。“沟通、交流”,是这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最直接、最简单的相处之道。
“如果要给电影定义一个主角,最准确的应该是——时间”
12年的耐心
《Boyhood》从2002年开拍到2014年杀青,这十二年间少不了导演Richard Linklater的坚持和耐心。
我专门在《501位电影导演》一书中翻看了Richard的简单介绍: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电影中的事经常发生于一天;作品探讨了青年文化;他是极少数接商业项目的真正冒险的导演。代表作有《都市浪人》《半梦半醒的人生》《日出之前》等,其中,《日出之前》,一部描述了在火车上偶遇的两名准恋人生活中的一天的故事,最透露他的文学抱负,他的剧本上总是充满了兴奋的哲学论述,有时这与电影表面上轻松愉快的风格似乎不符。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速度。就电影行业来说,如今很多商业片的导演和编剧想尽办法迎合观众的喜好,恨不得今天开拍、明天杀青、后天上映、一周内票房破亿。近几年因为真人秀受到观众追捧,《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等电视节目相继拍成电影,也想在电影行业里分一杯羹。
所以在我看来,导演Richard Linklater就是一股清流,他用最朴素的制作来展现少年成长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让焦躁的年轻观众们平静下来,看着Mason成长,回忆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
【欢迎关注影评公众号:影视乐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