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这样说:“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学着玩儿,反正将来也不指望这个吃饭”;“耽误一下没事,反正只是培养一下兴趣,将来也不会干这一行”。
很多家长(包括我以前)都觉得,让孩子报兴趣班,真的是只为兴趣。曾经的我或者很多家长,总是把未来想得太美好,或者是一种期望吧,觉得孩子将来不会缺谋生的能力,让他学一两个兴趣,纯属消遣。
后来我在问自己,如无意外,我自己终其一生可能都无法从金字塔的最底层一跃成为中产,那我又凭什么认为孩子长大会衣食无忧整天风花雪月玩兴趣呢?是我给他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资源?还是我遗传给了他超人的智商?又或者是我传承给了他优秀的品质?似乎都没有,那我凭什么要对孩子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值?
像我们这种“贫下中农”,不能给孩子提供过多的物质财富,孩子拼不了爹娘,要想过上好的生活,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现在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草根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大概率还是草根,他最有可能过上的,是和我现在差不多层次的生活。
而看看我现在呢,拿一生中最好的岁月,一天中最好的时间用来谋生,是的,仅仅是谋生。看似衣着光鲜的坐在办公室里不用出力气干活,实则是画地为牢紧紧的被束缚。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可是敢辞职试试?首先就会遭到钱包君无情的嘲弄:“不想上班你咋不上天呢?”我觉得我短暂的青春都耗在无休止的营营役役当中,距离财务自由中间还隔着王健林的一个小目标。
同事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对围棋和乒乓球很感兴趣,现在这两样都学的很不错,一次跟我聊天,同事感慨说孩子学乒乓球和围棋学费都挺贵的。随即又觉得很欣慰,说不管是围棋还是乒乓球,孩子学好了,都是谋生的手段,将来就不会饿着。
我觉得同事这个想法挺好的。
固化的社会阶层很难打破,所以我们(很多人)的孩子长大后,都需要有谋生的本领,需要有优势才不会太辛苦,那么现在的这些兴趣特长,将来就有可能会成为他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些特长学好了,将来他在就业方面就可以多一些选择,就会多一些生存空间,这样距离自由才会近一点,幸福指数才会高一些。
同事说孩子的乒乓球课,平均一分钟一块钱,再算算我的工资和工作时间,我觉得你们不用求我的心理阴影面积,因为我整个人已经掉黑洞里了(我们四线小城市,整体工资较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生活无忧了才会有余力去谈情怀。
孩子的兴趣班,我觉得既然学,就不应该抱着玩票的心理,因为除了学到特长,更重要的是学习坚持做一件事情。美国一些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我曾经也说过,年龄越大,越体会出坚持带来的好处,不一定会有可视化的即时收益,但长期坚持下去,厚积薄发,收到的回馈会由量变到质变。
严格要求孩子学好特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什么事情都做到最好的习惯。
我小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一点点难度,我爸就会说做不到算了,对你来说是有些难,可能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后来我就养成了做什么事情都不尽力、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的习惯,直到近两年才学会努力做一件事情。
如果让我选择,我情愿父母从小对我严格一些,因为我更想做一个优秀的人。我记得有一次看过董卿的一个访谈,她说从小父亲对她非常严格,很小的时候每天就要求她跑步,背古诗古文,练字等,她当时非常痛恨,现在长大了却非常感激父亲当初的严厉。
学好特长,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
人的自信源于内心的强大,源于自己拥有的实力,源于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源于世人的认可。有财或有才都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你很难让他有自信。
讲真,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挺自卑的,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一项像样的特长,我不会画画,不会乐器,字写的也不好,对很多事情都感一点兴趣,可是没有一样拿的出手。
如果能有一项出众的特长,孩子在某一领域有了高于常人的水平,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表扬,都能够提升他的自信。
要抱着怎样的态度让孩子上兴趣班,每个家长的看法都不一样,我到目前也只给孩子报了一个围棋班,刚学到第二期,已经尝到了甜头,每天晚上都会下几盘棋,让他养成了坚持的好习惯,同时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为下棋有赢有输,赢了的时候会增强他的自信,输了的时候会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从而明白努力的重要性。
孩子越大学校的功课越多,时间精力有限,还要学什么以后根据情况再说,但我并没有打算给他报很多个兴趣班,学的多不如学的精,不想让他看似样样皆通,实则样样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