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出门,昨晚的课堂提前至5—8点,时间有变动,但灵活的家人们依然如约而至。
在临上课前收到一位家人的微信,讲述和孩子互动过程中的焦虑,微信回复后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借此案例来训练家人们自由联想的能力,通过这一练习,拓宽思想蓝图,看到行为背后的多种可能性,可谓“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面对事件,我们习惯单线思维,局限事件表象看问题,被旧有经验束缚,一个简单复合等同,比如,孩子抱怨和同学的冲突,惯性思维是这个孩子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就等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于是担心焦虑自然升起,再加上“未来”凑热闹,担心焦虑马上升级,此刻的家长完全被自己头脑编织带走,哪还有心去想看到孩子此刻内心真正的需求?
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灵活,总会根据随机生发的情景去融入新的元素。于是,我们的课堂在“自由联想”训练中开场。我讲述故事,大家开始连接即可闪现画面,去看事件背后的可能性,不愧是系统学习的家长,那一刻人是放松状态,头脑更容易打开,他们又那么习惯于想到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一个个面相被大家捕捉到,寻求关注、情绪的转移、建立连接……结合自己的经历去看清真相也是一种方式,感谢几位家人的贡献:
第一位说,孩子回家也是抱怨同学,父母也聚焦孩子和同学的关系,后来才从孩子口中得知孩子不接受老师不公平待遇,不敢埋怨老师进而攻击这个同学,此刻孩子想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这是抱怨背后孩子真正需求。
第二位说,小学时她最讨厌一位男生,他总是丢她的书、尺子,藏她的书包,她也抱怨这位惹人烦的男生,成年之后才知道当年男生的做法是表达对她的喜欢。当面表达不被接受时,聪明的孩子就学习用讨人厌的方式去建立这份“亲密”连接。
第三位说,妈妈用喜欢当着众人面教导她要学习,要做这做那,孩子时不明白妈妈的做法,为何没有人妈妈不教导,只要有人妈妈就显得特别尽职尽责,妈妈真的是为了教育孩子吗?不是,看似伟大妈妈行为背后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一份需求,看,我是一位多么称职的妈妈!(p:提醒每位家长在教养孩子时留意你的动机,你是真正为了孩子成长还是借爱孩子来满足私欲?)
智慧火花就在碰撞中不断涌现,当内在疆域被不断拓展,我们变得更有广度、深度,又怎会拘泥事物表面而就地打转,盲目前行。
这次课堂重点聚焦“如何提问”,也是对前期学习内容的归纳小结。课堂中内心会时常窃喜,做他们的老师真的很轻松,其实哪里能称老师,我就是一位参与者,不同是,我穿针引线,任由他们尽情发挥。一个知识点抛出来,往往由他们自己举生活中事例,强化自己理解又帮助他人悟到,又或者我没有来得及提到的点,也会有人悟到提出,知识就变得更加丰富,如讲到“劣质提问”,有人突然表达,有些人见面就问:你家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是的,这就属于劣质提问——打听别人的私事。课堂就在这样的互动中开展,每个人都是课堂贡献者、参与者,而不仅仅只是接收者,身心融入的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所以,我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变被动为主动,人人参与共创灵活灵动课堂。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我喜欢这样课堂中的每一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