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虽没赶上潮流,但趁着还未消散的热度,也来点评一二吧。
翻阅过豆瓣上早已铺天盖地的书评,整体评分7.4分,差评只占10%,所以从评分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短篇,但是豆瓣的评论中有一个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观点就是——这到底是不是一部科幻小说?
我从小也是一个科幻迷,特别迷恋天外来客、UFO、百慕大三角、宇宙飞船等等神秘感十足的文章,所以起初对于“科幻”这一个词的理解也比较肤浅,认为天马行空、超越现实的幻想或是超自然现象,才称得上科幻。
回到《北京折叠》一文,摘录一段豆瓣上给一星的豆友比较极端的短评:
“……格局小到没有格局,视野狭隘到没有视野,想象贫瘠逻混乱……”
平心而论,整个故事科幻色彩确实不够浓重,折叠的三层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颖的想法,格局小我承认,想象贫瘠逻辑混乱确实有些牵强,如果是为了科幻而科幻,譬如植入广告一样的植入些高科技的武器,地底下再蹦出一个神秘的外星怪兽,那就叫想象力丰富,科幻味十足了吗?
时间定位在22世纪的北京,等级分化早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就已经植入人心了,就算不折叠,整个世界已经是这样的规则了,可偌大的北京城,为什么要折叠成三层呢?
虽然《北京折叠》中的老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和现代的人一样生活着,一样为了钱苦恼着,一样为了孩子操碎着心,一样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甘愿冒险,撇开折叠的这个世界,真的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个世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可面对的确是一个已经人口爆满,劳动力已经过剩的北京,如何去解决这个人类社会的难题呢?
倘若这一天真的实实在在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说,当年写那篇《北京折叠》的郝景芳太有远见了,折叠的世界虽然极端,但是解决了人类生活的难题。这就是科幻小说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
科幻不一定要科幻——这是我现在的理解。
优秀的科幻小说应该是,通过对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以此来对人类现在这个世界的反思与警惕!这才是科幻小说的使命,显然,《北京折叠》即使格局小到没有格局,但是它做到了!
最后,引用郝景芳的一段自评:
“在《北京折叠》这部小说中,我提出了未来的一种可能性,面对着自动化、技术进步、失业、经济停滞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有一些黑暗,显然并非最好的结果,但也并非最坏的:人们没有活活饿死,年轻人没有被大批送上战场,就像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我给一个5星的好评,《北京折叠》是一篇优秀的科幻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