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能之泉眼
网上流传着马克•拉瑟福德说的一句话: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口泉眼,不断喷涌出生命、活力、爱情。如果不为它挖沟疏导,它就会把周围的土地变成沼泽。
读到这句,我莫名地为这充满画面感的人性白描啧啧称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词语——本能。
马克先生浪漫地描述泉眼喷涌的是美好的生命、活力和爱情,但依我看远不止这些。关于人性本能的喷涌,起码还一定包括其他世俗意义上负面的东西,例如欲望、嫉妒、懦弱、自卑等,乃至所谓的七宗罪。
也就是说,如果不加控制放任自流,所谓的人性本能就会放肆地冲破人类好不容易形成道德外壳,直至成为沼泽,泛滥成灾,甚至能把作为人的本体淹没、淹死。
千万年一路走来,人类从茹饮禽兽到衣冠楚楚,生而为人一步步改变的,正是对这种本能喷涌的控制导流。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只蝎子想过河对岸,它请求一只青蛙帮忙载它过河。青蛙不答应,因为它害怕蝎子用毒针蛰它。
蝎子举起爪子向天发誓保证不会蛰青蛙,并且说如果在河中蛰了青蛙,那自己也会被淹死,叫青蛙放心。
青蛙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答应了蝎子的请求。
那么,青蛙就这样驮着蝎子游进河里,一开始都相安无事,没想到在河中心,蝎子还是朝青蛙白花花的肚皮狠狠地蛰了一下。
中了毒的青蛙痛苦地抽搐着,它死不瞑目,圆瞪着死蛙眼对蝎子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蛰我?
掉到水里死命挣扎的蝎子也是死路一条了,它无奈地回答道,我真的很想很想去蛰你,我已经忍了很久,可惜最终还是没忍住。
最后青蛙和蝎子都死了。
2
不可理喻的本能
读罢青蛙与蝎子的故事,你也许会认为是这只青蛙太笨,居然相信蝎子的承诺。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你也应该相信蝎子发誓时是十分真诚的,因为那也是搭上自己性命的承诺。
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们都是用自己的理性去作出承诺,却不得不带上本能去履行。
承诺时恨不得掏心掏肺,非得要对方觉得自己海枯石烂矢志不渝;但到后来,承诺扑空了,兑现失败了,又会流着泪幽怨地或者歇斯底里地说,你不会明白的,你不可能理解我……
是的,对于本能,莫说别人不会理解,甚至有时连本人自己也很难理解。
《读者文摘》中有一个故事(为方便叙述将故事作者化名阿信):
阿信每周都会骑自行车到镇上的高中念书,每次来回总会遇到买不起自行车而徒步行走的林同学。因与林同学顺路,久而久之阿信就成了林同学的义务接送员,林同学也常在阿信的必经之路等他。虽然很多时候阿信想在班上多呆一阵子,但想到林同学在那里等他,他也就急急忙忙骑车过去载林。后来林同学家境好了,他买了台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阿信本以为他与林同学会成为好朋友,不想林同学有了名牌自行车后居然常常鄙视阿信那破旧的“海狮牌”自行车。
面对“忘恩负义”的林同学,我们或许都会感到愤怒与不解,但阿信最后却宽容了林同学。
阿信认为他帮助林同学的举动或许在某个不注意的细节让林同学觉得被施舍,激起林同学内心的自卑,对林是一种伤害。或许是某次骑行途中的沉默无语,或者是某次对话中的不当语气,反正最后阿信觉得自己是“帮了他,却没有帮助他的心灵”,最后他甚至“忐忑不安,不知道这样助人会不会伤害对方自尊”。
3
易被藐视的灵魂
有人会说这故事中的阿信也未免太圣母心了,这样也能怪责到自己的头上,明明是那个林同学不识好歹,忘恩负义白眼狼。
是的,白眼狼固然可恨,但有没有想过,那些所谓的白眼狼原本其实也是普通人,他的狼性可能来源于外部,或来自于他人,甚至来自于带着善心帮助他的你。
我这里没有为白眼狼们那些忘恩负义行为辩白的意思,我只希望从人性的本能方面去探讨一下类似问题的深层原因。
大家都知道对需要帮助的人说“嗟,来食”这样的话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是很明显的趾高气昂地贬低他人。然而在更多的情况,当处在强势地位时,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善意和耐心,但总有一些细节是我们可能会忽略的,也总能遇上一些人内心更加敏感,他们本能的喷涌更加多地带有负面的成分,会对部分常人可能不会在意的细节过度反应,继而在内心种下所谓“恩将仇报”的种子。
马加爵残忍地锤杀同学,难道是因为他天生本性的凶残?那些同学以为自己在开玩笑,对马加爵一次次有意无意的奚落,尽管罪不至死,但责任还是有的。这是一起源于人性本能的悲剧。
事实上,除了天灾,人类间的所有悲剧几乎都可以归咎为人性本能喷涌疏导能力的缺失,或者可以说是疏忽。
白眼狼是可恨的,也是可悲可怜的。
当面对他们时,我们除了愤怒和感到莫名其妙外,应该要有更多的包容甚至反思。
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们选择妥协,逃避冲突,而是当我们在充当强者角色的时候,我们应该要选择以一种更强大的心态去敬畏人类的本能,也尊重另一个人的心灵。
就像《读者文摘》的那个故事最后心灵感悟中说的那样:
帮助绝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给予,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对一个灵魂无限尊重基础上的见好就收。
4
本能需要敬畏,灵魂需要尊重
本能的喷涌是需要合理疏导的,如何疏导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同样,疏导本能是关乎人性的工程,也有“当局者迷”的效应,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先把目光投向对方身上。
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同理心。
俗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的“不欲”并不一定是指不好的事情,有时帮助别人也是那样,别一味觉得,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我就有大条道理去强塞给你。
要懂得反过来想想,如果是我自己,我希望别人怎样对我?
有个做义工的朋友跟我分享过一件事:
福利院中曾有四个因受暴力虐待而产生自闭倾向的孩子。为帮助这些孩子恢复健康,义工们决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活动邀请一班与孩子们年纪相仿礼貌友善的学生与自闭孩子一起玩耍做游戏,希望可以使孩子尽快再次融入集体生活。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无论其他孩子怎样热情主动地与自闭孩子玩耍,那四个孩子都非常抵触,甚至故意远离,或像一只受惊的小羊羔,躲进房间瑟瑟发抖。后来无论大家怎样去引导开解也不能让他们再次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资深义工突然想到一个方法。她对四个小孩说,来来来,叔叔阿姨们都饿了,很想吃蛋糕,你们几个小朋友能不能做一些糕点给我们吃呀?
当天的活动本来就有做蛋糕的环节,有烘培设备有材料也有糕点师。在糕点师的指导下,四个小孩开始快乐地做起蛋糕饼干,其他小朋友快活地做他们的助手,递水接盆搬东西,义工们坐着等吃并为孩子们打气加油,大家都乐也融融,不亦乐乎。
最后大家一起愉快地享用了孩子们做的蛋糕和饼干,吃完也异口同声地对孩子赞赏了一番,孩子都高兴坏了,随后都能与其他孩子愉快地玩耍。听说后来四人的自闭情况都得到了好转。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帮助别人甚至不需要给予,关键是满足心灵的需求。
孩子因为曾受虐待,他们对人有种不信任感,无力感,无存在感,他们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任人摆布,甚至任人践踏的布偶,完全没有价值。
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别人的热情和过度关注,他们需要的是存在感、价值感,他们希望可以掌控自己,不像再成为任人随意摆布的布偶。
资深义工对孩子提出的“恳求”正是顺应了孩子的本能的需求,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尊重,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5
村上春树对于人性有过这样的一个形象的比喻:
人心这玩意儿,我想怕是深井那样的东西。谁都不清楚井底有什么,只能根据时而浮上来的东西的形状想象。
这就和人性本能喷涌的泉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把东西喷出来你不会看清人心里头藏着什么。
然而,请不要害怕人性的复杂和心灵的未知,因为正是人心的这种未知属性,人类才会如此的充满智慧,人类的未来才可能多姿多彩。
不要害怕人性的本能,我们要敬畏本能,与其周旋、谈判、开发,尽为所用。
不要藐视灵魂,我们要学会尊重灵魂,与其沟通、相拥、共舞,握手言和。
我相信,
敬畏我们的本能,尊重我们的灵魂,
人间自会更美!
人间自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