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良大。
王思聪和孙一宁的具体事件我不说了,没人不知道的,这事儿刚刚发生时,我就和助理说,应该会有不少公众号蹭热度。
结果没有想到,不是“不少”,而是“几乎所有”。
无论是写娱乐的,还是写职场的、或者是写财经的、商业的、写时政的,都卷入到这场八卦事件中,全然不顾自己原本的领域。
然而,这起富二代撩妹事件,放到任何一个场景都再普通不过,仅仅因为王思陪的名字,就如此广泛流传,挺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我写了这篇文章,你也可以说我在蹭热度,确实,我并不比其他号主高尚。
如今的公众号,不蹭热度似乎就无法生存,这是我们这群人的一个悲哀。
一、群体的本能
思想隐士熊逸曾提出过一个“人心向简”的概念,大体意思是,文化会向更贴近人本性的方向发展。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广为流传,是因为禅宗对教义的修订,让求神拜佛可以消除“业力”,其实,原始佛教中,“业力”原本是不可消除的。
然而,事实证明,原始正宗的东西,远不如顺应人心的东西,花点香火钱,就能让自已积福免灾,这便宜谁不愿意沾呢?
而六祖惠能名气这么大,也不仅仅因为那句“菩提本无树”的偈子,而是因为他的“顿悟”论,战胜了神秀的“渐悟”论。
是啊,一瞬间打通任督二脉,立地成佛,和几十年的面壁修行,你会选择哪个呢?
这里没有对错的判断,只想说,连宗教这类看似严肃的东西,都在迎合群体的本能,更何况大众媒体呢?
公众号当初的出现,不就是一种“人心向简”嘛,大部头的书读起来太累,于是几千字的小文,在手机上划拉一下,便成为首选。
但是,“简”会被“更简”取代,毕竟文字这玩意,是要经过大脑处理加工,消耗精力,远不如音频和视频,这些图像和声音,不用怎么处理,直接就到达脑干,省劲啊。
尤其是短视频的爆发,迅速挤占了文字的领地,大家的注意力就那么多,分配给别人的多,分配给你的就少了。
我当然不否认,这世界确实有人就是喜欢文字,但是我更相信,一个漂亮小姐姐的扭胯舞视频和一篇5千字的烧脑文字面前,多数人会实际行动选择前者。
虽然,我们在口头上都说才华可贵,但是我们会用行动来证明,在颜值面前,才华根本不算什么。
没办法,这就是人的本性,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会毫不犹豫的迎合这种本性。
二、公众号的困局
公众号的收入方式一般也就3种:
一是,接推广;二是、买自己的知识产品;三是、自建商城买快销品。
无论哪种方式,都和流量密切相关,更准确的说,是阅读量决定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多数公众号的阅读量都断崖式的下滑,而且目测还会继续下去,几乎所有的号主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流量都跑哪里了?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流量被更多的媒体切割了,而这些媒体更能迎合人的本性。
于是,公众号们也开始自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以肤浅对抗肤浅,越来越多的公众号开始写八卦,没办法啊,大家爱看啊,有阅读量啊,这就是钱啊。
你是这个行业的人就会知道,只要你标题里带个明星的名字,基本上打开率就会比其他文章高50%,就是这么的现实。
也正是因此,王思聪这种顶流,遇到这种大瓜,如果不写,那简直是暴殄天物,公众号刷频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别误会,我没有DISS同行的意思,恰恰相反,作为圈内人,我更能理解这种困局。
如果你以脱发为代价,辛辛苦苦写篇深度干货文,却没人愿意看,而别的号,靠蹭热点,频频搞出10万+,你会做何感想?
你就看王思聪这事儿,最快发文的一个公众号,是在爆料的30分钟内就发文的,只是把两人的微博截图随便拼一下,发在公众号上,这特么不是比写作能力啊,这是拼手速啊。
这大概也是公众号面对短视频为数不多的优势,那就是快,短视频总要摄像和编辑,甚至需要文案,30分钟怎么都不够。
靠着唯快不破,人家那个号就是妥妥的10万+,这结果,就是大杀器,不内卷都不行啊。
而且,热点和八卦解决公众号最大的一个难题,那就是选题。
对于公众号作者,一句最恐怖的话就是:
今天写什么?
而热点八卦啥的,几乎天天有,选题问题当然也就解决了,而且只要文字还算过得去,逻辑不太乱,阅读量基本都差不了。
所以,这种玩法短期看就是一个最优解。
说这些,我并不打算把自己置于之外,其实我也蛮肤浅的,老读者都知道,我本来是写职场或者认知类的文章,有段时间开始追热点,写了不少这类型文章。
因为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写一篇认识类文章,基本要2天以上,看很多材料,自己也要思考很久。
而一篇热点文,3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完成,我记得自己的第一篇热点文,是写一起恶性车祸,2个小时就写完了,刚刚发出去就收获了个10万+,很多甲方爸爸来找我投放推广,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在这种正反馈下,我接着写了不少热点文,当然除了追求流量,也是为了填平自己的心有不甘,想用实际结果证明,这种文章我也搞的了。
后来这些文章都被我删了,写作方向也不太去追热点了,这不是因为我高风亮节,而是纯粹出于商业价值的考虑。
虽然热点文能在短期提高收益,但对长期的调性多少是有伤害的,而且,热点写作门槛这么低,谁都能写,竞争太过激烈,同质化太高。
如果聚焦热点八卦,那么吸引过来的粉丝,都是来看热闹的,这种来消遣的主儿,大概率也是短视频等娱乐化的受众。
长久来看,等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更残酷的战场,你的对手不仅是大批同类的写手,还有短视频的创作者。
然而,商业价值的本质就是稀缺,只有和别人不一样,长期来看才能活下来。
当然,也不能只是不一样,还要对别人有价值才行,就像现在,我写点东西,都是在力求真实,现在假的东西太多,真实的东西就变得有价值。
这只是一种商业定位,和道德无关,我也不高尚,我只是很真实。
三、公众号的乱局
其实追求真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如今的文章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商业故事;二是良叔杂谈。
商业故事中,我的材料都来自正式出版书籍,或者正式发表的期刊,可即使这样,也会被当事人投诉删文。
因为我要追求真实,写商业人物不能只歌功颂德,人无完人嘛,负面也会提到,但这让很多商业大佬不爽,警告函没少收。
其中有一位是我非常尊重的企业家,我那篇文章非常正向,只是指出他的一点小瑕疵,但就这样也被删了。
所以,你要明白,那些刻意塑造的公众形象,与真实之间还是有蛮大的差距。
我的良叔杂谈系列,更是删文的重灾区,说实话,很多文章我都不知道惹谁不高兴了,就莫名其妙的给毙了。
所以,创作者的领域被收的很窄,除了科普等垂直领域,基本上也就只剩下三类可写:
干货文、热点八卦、还有一类(懂的人自然懂)。
貌似热点八卦最好写,这大概也是大家聚焦在这个领域的原因。
很多教人自媒体写作的人,也摸清了这类文章的套路,于是提炼一些公式,例如:
热点+同类型案例+呼吁倡议+金句结尾
于是,一个小白也能东拼西凑一篇篇热点文,倘若拍短视频还需要点长相和音质,那么写自媒体文真的啥都不用,会打字,掌握点套路就差不多了。
这大概是门槛最低的创业模式。
只是这样的结果是,大家写的出东西,基本都一个模样,就靠惊悚的标题,把读者诓进去,味如嚼蜡后,公众号在读者心中也渐渐失去了调性。
而一些本不错的观点、案例,一旦有人写出,就会被大家迅速拿走享用,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
我不是说人家抄袭,人家那是采用,比如,我因为有篇比较火的文章,就成为了成千上万名自媒体人的朋友,他们在文章一般会这么写到:
我的朋友良叔,曾给我讲过样一个故事.......
这没啥不对,人家毕竟提到我了,但是这种玩法,让新鲜玩意也变得速朽,大众也对公众号失去了兴趣。
如果”采用”无罪,那么“抄袭”就真的可耻了,然而,当下环境对原创作者并不友好,如今短视频的知识类博主,有不少的文案,就是照搬别人的文章啊。
但由于媒体属性不同,平台不同,被抄者只能认栽。
现在还有一种鬼软件,能把别人的文章瞬间变成自己的文章,然后发在朋友圈里,深受微商们的喜爱,这事儿吧,也没人管,不知道是管不了,还是不愿意管......
就算是抓抄袭者一个现行,也很难搞,我以前文章经常被抄袭,就委托律师去查,经常一篇文章,能查出大几百个抄袭的号,证据确凿后,去起诉,然而,没多久,我就放弃维权了。
那些抄袭者,会死盯着我的公众号,不停地向微信团队投诉。
投诉的理由五花八门,虽然微信团队也会核实,但是很多时候那些人仍然会得逞。
那段时间,我的文章不是被删,就是留言功能被暂停,要知道这些都是要扣分的,哪天分扣完了,直接进黑名单,不就完了吗?
想想算了,只能让这些人继续抄袭吧。
这些龌龊的事儿,肯定会影响原创者的创作热情,以及个人品牌,但是没办法,现实就这样。
总之,在内忧外患中,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公众号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
四、最后聊一段
记得2017年,我注册公众号时,打开页面,跳入一句话: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当时也真的是这个目的,那时刚刚离职,要做咨询顾问,所以要打个人品牌,没想要靠这个赚钱。
后来,写了几篇爆款文后,粉丝蹭蹭蹭上来了,推广方也找来了,发现原来靠这个还能有收入。
于是,有段时间开始追求数据,追求流量,现在,时过境迁,绕了个弯,发现也许公众号的定位也许真的要小众化,给那些真心热爱文字的人。
在这个基础上,把公众号作为一种打造个人品牌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种变现工具。
回想2017年,公众号正火,各种思想交锋,各种奇葩观点,各种表达手法,每每打开心爱的公众号,都像打开一个盲盒,不知道会收到什么惊喜。
然而,当我打开当年收藏的公众号文章时,发现几乎90%的号已经不存在了。
如今也很难看到让人心头一动文章,也许是在这个领域内,变得审美疲劳,也许是优秀的创作者,预见了颓势,转向了其他领域,也许是其他原因......
相信公众号很难再迎来曾经的辉煌,但却想给还在坚持人道一声:
风高路远,再祈珍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