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 日课138 | 《俭省》解读2 : “有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马克思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托尔斯泰
两句名言其实是矛盾的。
1.价值和价值
“无差别”这个词,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特别科学。按理说不同水平工人的劳动肯定是有差别的,但马克思这里的意思是你可以换算 —— 高水平工人,比如说经理的劳动效果肯定比普通工人高,可是他为了达到这个水平,之前付出的学习劳动成本也高,你把这个成本计算进去就得给他更高的工资,那归根结底一切都能换算成“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 高和低没有本质差别。
资源的“内在价值”是一回事,而人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是另一回事 — 如果人能够善加利用,就可以给任何资源创造新的价值。
既然这种创造新价值的活动是事先没指望、没有固定套路、本质上不可预测的,所以不能算“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生活在工业革命早期。那是一个大机器、大工厂时代,普通工人无非是吃苦干活,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劳动都是“无差别”的。可是今天这个时代早就变了,按固定套路干活、无差别劳动的工作,早晚都应该被机器人取代。
现代人,应该尽量干那种“有差别”的劳动 —— 也就是要创造。那怎么创造呢?
2.俭省者思维
美国有很多浪费的人,但是也有不少像老一辈中国人一样俭省的人。比如书里介绍了一个公司,从CEO到普通员工出差一律住最差的旅馆,不给报销餐饮费,而且自己开车八小时能到的地方一律不许坐飞机 —— 但是员工还都很满意,因为公司把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扩大规模、员工培训和直接增加工资了。
俭省不等于吝啬,俭省是一种思维模式。索南史恩说,俭省思维有三个好处 ——
第一,俭省者关注长远目标。
第二,俭省者的攀比心理比较弱,不会陷入追逐者绝境。
第三,最重要的是,俭省者总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
《稀缺》说,短缺思维会把我们的头脑封闭起来,有机会也看不到,所以穷人会更穷。这个思想我非常赞同,但《稀缺》里说的这个思维模式,是被迫的,而且是人已经面临生活绝境了,一种非常难受的状态。
《俭省》跟《稀缺》不太一样,这里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俭省 —— 不是买不起,是我不想买。
这种俭省,能激发人的创造性。
一代经典游戏《黑暗之魂》制作组FROMSOFTWARE就坦诚很多被人夸为经典的机制和设计都是迫于制作组资源有限而产生的。
3.受限制条件下的创造
提起创新,我们一般比较强调自由,总想打破一个什么规则或者禁忌去创新。但有很多情况下,人为设定一些限制,没有那么多自由,反而有利于激发创新。索南史恩举了好几个例子。(这里就不列出了)
很多研究发现,给一个预算限制,再让人设计一件产品,比没有预算限制情况下结果反而更好。
原理就在于在限制条件下,你不得不对现有资源开发新的用法 —— 这个新用法往往有一个很好的创造性。反过来说如果要什么有什么,你可以用新资源来实现新功能,那就根本没必要研究什么新用法,也就没有创造性了。
俭省,就是这么一种思维模式 —— 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专注于给已有的资源开发新用途,而避免陷入一味求多的追逐者绝境。
| 万维钢的评论
一个什么东西到你手里,你能不能给它增加一点* 创造性的 *附加值。
无差别和有差别,根本区别不在于劳动强度大小,而在于你有没有创造性。如果“得到”的套路固定下来了,以至于别的公司也可以轻易复制,那这个劳动的附加值就降低了。
其实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是这样。
| 由此得到
最有价值的人类劳动是“有差别的”劳动,是你能不能给手里的资源增加一个创造性的附加值。
获得创造性的一个好办法,是人为设定一个限制,逼着自己在一个框架之内寻找发挥。
王煜全 周末问答|关于虚拟现实问题的补充
不提了
吴军 第143封信丨卡雷拉斯的谢幕演出
介绍到悉尼去听卡雷拉斯谢幕演出的情况。 不提了
吴晓波 未来几年互联网靠什么挣钱
免费战略一度被认为是互联网最具有颠覆性的战术之一。但是今天这个战略好像失灵了。所有基础于免费战略的产品,比如杀毒软件、浏览器,新闻门户等等,都陷入到了增长乏力的泥潭,甚至面临盈利模式消失的危险。
why?
其利益逻辑是通过免费产品拉拢数以亿计的用户,卖广告,流量分发,游戏。
今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失灵了。由于手机屏幕小,流量分发能力逐渐丧失。今天,内容重新成为了入口。大公司都开始投入培植“头部内容”。
新模式?旧模式?会员制回归!
视频网站会员去广告就如此。
得到用户,喜马拉雅也如此。购买知识服务。
竞争的核心能力重新回到了生产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