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预设立场----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
【R:阅读片断】P34-35
人往往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来判断事情,并且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后不易改变,很容易陷入片面中,而预设立场的危险就在其中。当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并非想要真心了解,而只是想要通过谈话的过程,将他们的立场(想法)强加于自己身上时,孩子会以沉默不语、无奈、不屑甚至自暴自弃等来对抗。
父母预设立场的想法,其实源于对孩子的不信任以及过去不好的旧经验。因着这样的不信任,父母与师长全面启动了紧张神经,并做出了后面各种不适当的处理。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孩子的自卑,深深地伤害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严重者还会让孩子就此停留,自暴自弃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负向行为。
知道了预设立场的危险之后,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常见的思考谬误呢?
避免预设立场 SKILLS
1.察觉自己。问问自己此刻内心发生了什么?
2.安顿自己。在发生事情的当下,以鼻吸嘴吐的方式,进行几次深呼吸,借由呼吸来平衡与安顿自己,才有可能继续与孩子从容对话。
3、聆听孩子。带着较为平静的心情打开自己的耳朵,同时先将嘴巴闭上,学习聆听:以孩子的立场而言,他发生了什么?
4.引导孩子。试着让孩子说出他想要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及协助孩子整理中间的利蔽得失。
当我们能够学会不预设立场,才能听见孩子真正的声音。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会变成“只说父母想听的话”的孩子,而你才会在孩子需要帮忙时,引导出他的潜在力量,给予有效的帮助!
【I:重述知识】
你有没有一听孩子或者爱人、同事说某件事,就立马打断对方的话语,说出你的猜想呢?有没有只听了几句话,就对这件事作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呢?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停下来,做下面几件事,能够避免陷入预设立场的危险中。
不预设立场的行动步骤是一种站他人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具体步骤为:
首先,觉察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听了对方的话,引起我的不满,我想立即反驳吗?还是用自己已有的观点来表达对此事的看法呢?
其次,安顿自己的情绪。想想一般你安顿自己的方法有哪些?比如呼吸一分钟,眼睛转向别处、数数到几等都可以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再次,聆听对方讲述事情。让对方把事情说完整,也可以用好奇心,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站在对方立场上,听听整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最后,引导对方说出感受。让对方说说对此事是准备如何处理,有什么想法。
适用范围:亲子、夫妻、师生、同事等进行沟通时。
【A1:激发经验】
一次上课时,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就上前推了推同学:“唉,同学醒醒哟。”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于是我就说:“昨晚几点睡的呀,肯定玩游戏到三四点钟了。”他狠狠瞪了我一眼:“没有呀,就是累嘛。”
事后我才知道是这位同学生病了,虽然他平常确实玩游戏时间比较多,这次确实是冤枉了他。
因为自己犯了预设立场的错误:他上课睡觉就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打游戏没睡够。
反思:一开始就没有觉察自己,其实自己想要听同学说清楚上课睡觉的原因,可没等他说原因,就开始主观判断他前一天晚上在玩游戏。如果我不立即表达自己的主观臆测,能够倾听对方的表达,就不会伤害对方,也不会冤枉他了。
【A2:规划运用】
用不预设立场法听一次婆婆诉说对公公的不满。
目标:用三个月时间“不预设立场”法倾听婆婆对公公的抱怨。
行动:当婆婆开始抱怨公公时,我就立马觉察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是对婆婆的抱怨感到讨厌,所以要反驳?还是希望婆婆与公公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呢?
然后自己深呼吸,数数到10,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真正认真倾听,不打断。
听完后再询问婆婆:你跟我们经常抱怨的目的是让我们跟你一样去讨厌公公呢?还是你想要改善与公公的关系?以此判断了解婆婆想要什么。
看看用这种方法能不能帮助缓解公公与婆婆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