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万维钢老师的文章,有一篇讲到一个“汉隆剃刀”原则,我觉得特别有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01 没有那么多“恶意”
举个例子。王小明在路上迎面碰见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王小明马上热情say hello,可是那位朋友径直就走过去了,完全没搭理他。王小明瞬间觉得非常尴尬,然后有点不爽,“他是不是故意不理我啊?”进而又非常气愤,小声嘀咕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从此,王小明在心里把这个人拉进了黑名单。
可实际情况是,那位朋友当时带着耳机听不见有人跟他说话,同时脑子里正快速思考着工作上的事情,从而压根就没有发现王小明。更谈不上故意不理王小明了。
过了几天,王小明按照领导要求给所有同事发了一封邮件,让大家填写一份公司内部的调查表。3天过去了,所有人都回复了他——除了韩梅梅。王小明心里有点不是滋味,韩梅梅之前回复邮件总是很快的呀,这次她不回我,是不是因为上次在公司大会上,我当众反驳了她,所以她报复我啊?
其实不是,韩梅梅只是这几天忙于一个紧急项目,漏看了这封邮件而已。
生活中类似的误解特别多。
为什么上次关蓉蓉过生日,邀请了好几个同事去吃饭庆祝,偏偏没叫你?是她突然因为什么原因跟你不要好了吗?
为什么你上次给李雷发微信,结果他两三天都没回,是因为他对你有什么意见吗?
为什么张宁宁从来都不在朋友圈跟你互动,是因为她不喜欢你吗?
为什么约了牛莉莉两次,她都找借口不来,她是不是根本就不想跟你玩啊?
你开车在路上走得好好的,旁边车道上的一辆车突然变道别你,你马上紧急刹车,你气得狂按喇叭,破口大骂。那辆车是故意别你的吗?
"汉隆剃刀"原则说,这些都不太可能。
更可能的情况是,关蓉蓉根本没有精心准备生日聚会,那天临时说起来就跟一帮人去了,没有特意要叫谁,也没有故意不叫你。
李雷没回你微信不是因为对你有意见,而是因为他看到之后忽然被领导叫走,回来他就忘记了。
张宁宁没有不喜欢你,只是她很少刷朋友圈。
牛莉莉是因为最近工作压力大,手上有个项目一直没完成,所以没有心情出去玩。
而那个开车别你的人其实不是故意别你,只是变道的时候忘了看后视镜……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万维钢老师说:
汉隆剃刀中所说的“愚蠢”,代表着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其实远远大于“恶意”。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一个人很熟,平时关系还不错,他有多大可能性,突然就对你有了恶意呢?
如果你们不熟,那对方就更没有理由产生恶意。
恶意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则是大概率事件。
02 为什么容易误解别人?
既然大部分情况之下,对方明明都不是故意的,为什么人们还是那么容易误解别人?
因为人们太自我为中心了。
对方没看见我所以没打招呼,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被我们理解成:对方因为是我,所以才没打招呼。
对方太忙了忘记回我消息,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被我们理解成:对方因为是我,所以才没回消息。
甚至有时候你看到对方情绪不好,都会因为太自我为中心,而不由自主地去想:是我招他惹他了吗?
人们总倾向于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身边的万事万物都跟自己有关。
在我们能主动控制的范围内,我们自我为中心没有问题。但是在我们能主动控制的范围之外,自我为中心,只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和错觉。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所以,每当我们因为别人的某些行为产生疑惑和误解时,就要意识到:
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人故意针对你,如果你感觉到“被针对”,其实都只是幻觉而已。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过一句意思相似的话:
“误解和忽视在世上所造成的混乱,比恶意和欺骗要多上许多。无论如何,后两者出现的频率都低得多。”
03 遇到真的恶意怎么办?
那如果在生活、工作中真的遇见那种,总是用恶意指导行为的小人怎么办?
如果你经过反复确认,对方确实是一个小人。
那就该远离远离,该拉黑拉黑,该换工作换工作。
我们的生命宝贵,一分一秒都不应该花在跟小人打交道上。
当然,“真的恶意”只是小概率事件,生活中大部分情况,其实都是主观上的误解。
总结
关于汉隆剃刀,我看见有一个评论总结得特别好:
“总有刁民想害朕。”—— 1、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刁民。 2、你也不是朕,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汉隆剃刀这个道理并不是说,我们非得要在精神上给自己洗脑,看上去好像在自欺欺人;也不是说我们非得要在道德上要求自己必须善意地理解别人,否则就是道德不高尚。
它只是基于冷冰冰的概率统计,陈述了一个客观规律:恶意是小概率事件,而对恶意的误判,则是大概率事件。
我见过把这个原则用得最好的人是鹏哥,鹏哥是那种走到哪都有很多人愿意帮他的人。在生活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用“恶意”理解过别人,而每当我有点用“恶意”理解别人的倾向时,他都会提醒我:这种可能性很小。
鹏哥总结过一个类似的原则:
对待家人和朋友,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态:如果对方做了让你不理解或者让你不高兴的事,说了让你不开心的话,要默认用善意去理解对方,千万不要觉得对方是出于自私自利或者什么不好的动机才这样做或者这样说。一定不是的,因为对方一定希望你好。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大部分带来误解的事情,都来自于一些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
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
并且:
“不要在人格上轻易怀疑人家,不要在识见上过于相信自己。”(——梁漱溟)
*参考资料:万维钢精英日课第四季,“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