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一则消息:
京东首批配送机器人上路,这些机器人可以自主到达配送点,并且可以有效躲避路上出现的险情,配送效率是人工的十倍。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攻城略地,很多领域在沦陷:
体育:围棋冠军柯洁被机器人棋手打败;
医院里:手术机器人已经问世,远程会诊方兴未艾;
教育:大门不出,就可以听到世界著名教授讲课;
家政:扫地机器人像个小宠物,蠢萌地爬行在户家的地板;
养老:机器人服务员将代替人工保姆和儿女,被遗弃,被虐待的现象将成为历史;
早教:给宝宝讲故事陪睡,早已不是爸妈的专利;
国籍:最近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获得沙特国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机器人。
李开复预言:“未来10年50%的人将要失业。”
传统教育思维和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如何适应未来发展,不被淘汰呢?
最近,加拿大科技工作者亚历珊德拉.塞缪尔在《华尔街日报》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忐忑不安的家长们支了招。
建议一:让孩子学习编程。
说起编程,已经不是新鲜词了。就连奥巴马的两个孩子都在学习编程。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编程,因为编程教会你如何思考。”
美国现在有500万孩子在学编程,中国一线城市孩子也开始涉猎。
今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变成已经列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
让孩子早早熟悉编程,不是为了升学和就业,而是为了了解人工智能,驾驭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
建议二:强化艺术教育。音乐舞蹈绘画以及相关领域,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很有帮助。过去家长们是把考级,入学,甚至造星蹿红挣大钱,当做孩子搞艺术的主要目标。只有一些远见卓识的家长把学习艺术,当成开发智力,以及提高幸福指数的举措。
今后,要转变观念,把培养创造力当做学艺术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这是因为,相比那些常规性,可预测或处理大量信息的工作,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可能性比较小。比如私人订制,私人教练,文学音乐舞蹈创作,产品创意设计,传统文化发掘改造等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当中,一定要注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不要成为照本宣科,唯手熟尔的艺术工匠。因为只会按标准量产的工匠是首先被淘汰的对象。
建议三:教孩子学会质疑。传统教育从听话照办的角度,给孩子定规矩。但实际上,服从恰恰是机器人的最大特长。人类再努力,也比不上机器人有力量。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质疑意识,独立思考,善于创意。这才是未来打败机器人的趁手武器。
为了让孩子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从小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孩子构建自我让出空间。尤其当孩子一次次说“不”的时候,家长要用爱与真诚,给予接纳包容,不要为了自己的权威,对孩子喝止和讥讽,导致孩子的自主意识阻断,面对不断涌来的新知识新问题束手无策。
建议四:学会玩。
当大量体力和重复性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富裕。将人们的业余生活创意得活色生香,喜闻乐见,会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职业。讲故事,授课,朗诵,表演,健身,插花,烹饪,甚至吃,都可以成为热门。
自己玩给别人看(直播);
教给别人玩(授课);
带着别人玩(社群)。
会玩的人有趣的人会像磁铁一样,吸引注意力和流量,为自己带来滚滚财源,和爆棚的成就感。
建议五:具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迭代的能力。
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一个行业一家公司呆一辈子的情况已不可能。跳槽斜杠以及跨行业求职,早已成为常态。除了具备一个以上过硬技能外,一定要具备迭代意识。具备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不断挑战自己,勇于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才能与时代潮流同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那么,问题来了,目前我们的教育依然是传统教育模式,高考决定命运。大家依然在疯狂报班,买学区房,哪来的精力跟未来的机器人逗闷子?
马云说:“面对新的机遇,很多人经历过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这就是杰出之人和平常人的最大区别:
杰出人才善于在趋势到来之前,嗅到机会的气息,早做规划,闷声发展。一旦时机成熟,迎着风口发大财,成大器。
而平庸之人只能跟在潮流后面成为路人甲,甚至食物链最底层的牺牲者。
机会不找无准备之人,
这个准备,包括认知早于别人,行动快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