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起因是因为我又一次有了一个念头“活着没意思”,为什么是有一次,这个以后再聊。
当我发现我的这个念头时,我很害怕,自己拼命的想控制自己不要陷入这种情绪里,过了很久,大约一年,我终于承认我没有走出来,我需要有人帮我。
(一)怎样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找心理咨询是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承认自己有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一步,很多明显内心有问题人都不一定会走过。
最开始,我找心理咨询师很迷茫,不知道该找谁,我能想到跟心理咨询有关的我欣赏的人或者公众号就是武志红老师,我就开始搜索他的公众号,很庆幸,他有咨询团队,有网络咨询的业务,我就找了一个离我近的城市的老师,想着文化差异会小一点,能更好的彼此理解,也怕遇到有口音的老师,感觉会怪怪的。
之后就按图索骥的看到很多老师的简介,我立刻发现自己的无知,好多专业术语的表述,什么“动力取向”、“精神分析”、“萨提亚”等,不知道该选哪个,我就找了一个我能看得懂更多简介内容的女性老师Y,进行网络预约,每次600元(不同的咨询师,不同的阅历能力,价格不等,正规的咨询师一般400起步),每次50分钟。咨询前后4、5次的样子,每次都是提前预约,缴费(缴费后,如果想取消是需要提前通知老师,提前时长需要看清楚哦,要不然费用是不会退的),后来感觉自己不是很喜欢,自己终止了。
这里需要跟大家特别说明,咨询最开始时需要很多时间让老师了解你,所以前几次的时长基本上都是在讲述自己的过往,换老师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讲述还得需要再讲述一遍,需要付费的哦。但是我慎重考虑我想要的效果之后,做出换老师的决定。
之后再找老师,我就很谨慎,会先考虑,这个老师我喜不喜欢,我愿不愿意跟她聊天,愿不愿意分享自己内心更多的想法。
之后我找了一些便宜的、其他看似专业的网络咨询的老师,尝试哪种更适合我。我找了淘宝网上的一个看似很专业的,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看似很专业的,但是都不让我信服,我自己分析,是他们的运营的商业气味盖过了专业的学术气味,总之,给我的感觉不太对味。
最后,选择的是武志红老师的课程里提到过的曾奇峰老师,找了他的公众号,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老师L。
她一上来没有了解我的问题、诉求、过往之类,而是问我怎么选择的她?让我感受到被关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正好是一个喜欢研究为什么的人,我好像有了一种“终于找到知音了”的感觉。
还有几个让我觉得很专业的方面是,我们之间需要签署咨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还进行了4-6次评估咨询,给彼此双向选择的机会,我感觉这种做法很公平,很专业。还有,我的咨询老师在签协议前很明确的提出了咨询效果问题,我的意愿与悟性,老师的水平,我们之间的互动,都会对效果产生影响,毕竟每周一次,一次600元,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钱。
与老师L的咨询持续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我很愉快,看到自己很多的成长与改变。这也是我想写文章分享自己的动机。
(二)为什么你要做心理咨询?
人心是最复杂、最深不可测的东西。自己很多时候想了解自己的时候都是孤独的,过去10年闭门造车式的钻研,让我没有看到自己的很大的进步(我只是在行动上有了突破,但是内心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专业上,找专业人士做心理咨询是给自己找个拐杖,帮助自己更好的走出内心迷障,建立自我的壳。保护你不要钻入牛角尖中。
现实上,你身边的人由于文化、地域等因素相同,如果不是从事心理咨询专业的人,很大概率是你们都是同一类人,你想突破,找身边的人帮助,很大概率是很难的,因为你看看他得生活就知道,他的问题不比你少,怎么可能有精力帮助你呢?
即使是身边有学过心理学,但是没有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他也很难真正帮助到你,因为,这是需要持续进修自己与技术的专业,没有更多的操作与实践的话,仅是知道了很多心理上的名词,而没有很好的深入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慨“知道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
最后,你生病了都知道找大医院看大夫,最好还得是专家号,为什么心理出现症状,就随便对付了呢?不愿意在精神健康上花钱找个专业的人来帮助自己呢?
好了,总结一下要点:
1、做心理咨询的前提,你需要承认自己有问题,自己渴望突破,自己需要帮助。
2、找个可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机构,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陪伴自己探索。
3、对心理咨询有个合理预期。
4、专业的事就需要专业的人帮助。
以上内容为原创,转载请联系。